李全宏
繼續執行“四個不摘”,促進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平穩轉型;扎實開展分類試點工作,發揮先行示范縣引領作用;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連日來,“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話題,在委員中引起廣泛共鳴。大家一致表示,將進一步把全省兩會精神轉化為行動指南,千方百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取得新成績,邁出新步伐。
山西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省有呂梁山、燕山-太行山兩個,117個縣(市、區)中,有國定貧困縣36個、省定貧困縣22個。隨著58個縣的脫貧摘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頭等大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省政協委員、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姚繼廣認為,貧困縣摘帽后,設立5年過渡期,扶上馬、送一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繼續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持續推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省政協委員、平順縣杏城鎮黨委書記陳帥說,剛剛過去的2020年,戰“疫”戰貧兩手抓,防貧鞏固兩手硬,圍繞“十個清零”和脫貧攻堅普查,補齊了短板。下一步,要從頂層設計、幫扶措施、項目規劃等方面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確保有序銜接。
產業興旺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途徑。省政協委員、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賀虎平表示:“龍頭企業帶動是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好辦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好途徑。我們公司是一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這幾年,持續開展‘帶得穩、帶得準產業扶貧帶貧實踐,帶動周邊6個鄉鎮65個村2300戶群眾種植雜糧,實現了增收脫貧。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我們將繼續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有效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奔小康。”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姚繼廣說,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要突出分類指導原則,根據人均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檔立卡人均純收入和建檔立卡人口規模等因素,按照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整體推進縣、重點幫扶縣的思路,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在產業方面,要依托十大產業集群培育,推進一批產業提升項目,補齊基地建設、冷鏈物流等方面短板弱項,推動集聚集約發展;要積極引進適合當地實際的產業項目,深化“五進九銷”消費扶貧,促進產銷銜接。
賀虎平在農村創業20多年,對分類指導、重點幫扶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鄉村振興要從農村出發,從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短板入手。以興縣為例,我覺得一是要加強高標準農田配套建設,一塊地一塊地進行,便于大中型農機全天候作業,在黃土高原實現‘藏糧于地;二是要從實際出發在農村規劃建設加油站和充電樁,給農機具使用提供支撐,配套農機修配中心和農民培訓中心,實現不誤農時,真正做到‘藏糧于技。”
作為一名常年奮戰在貧困縣的基層干部,陳帥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使命,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為穩定脫貧的新起點、全面小康的新亮點、鄉村振興的新支點,踏踏實實,真抓實干。”
脫貧是攻堅戰,穩脫貧則是持久戰。如何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帶動群眾實現穩脫貧,進而銜接鄉村振興?
姚繼廣認為,目前,包括易地扶貧搬遷在內的脫貧攻堅工作都已由脫貧轉向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這和鄉村振興提出的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兩者要實現無縫銜接,必須把脫貧縣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持重點,把具體工作舉措全面銜接到鄉村振興上;要積極研究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持政策,把脫貧攻堅幫扶政策切實銜接到鄉村振興上;要平穩有序做好各級扶貧機構職能調整優化,把提升基層組織建設落實到機構隊伍銜接上。
脫貧攻堅收官日,就是鄉村振興出發時。陳帥表示,鄉村振興在工作對象上,從農村貧困人口拓展到所有農村居民;在工作地域上,從貧困村擴大到所有村;在工作內容上,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延伸到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作為基層干部,要保持力度不減,工作不散,借鑒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組織動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機制辦法,努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