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泉
摘 ?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應用可以明顯縮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保證工程質量。尤其是近年來的技術創新帶動了該行業的發展,得到了施工人員的認可,促進了預制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本文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對建筑預制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及技術應用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裝配式建筑具有傳統混凝土結構所不具備的施工質量高、工期短、污染小、成本低等特點,逐漸取代了傳統混凝土結構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響應了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
1 項目施工規劃
1.1 道路及大門
依據本施工項目的平面需求效果圖,并且考慮到施工現場周邊的實地環境,本工程計劃在施工現場布置三個大門,其中兩個大門布置在場地東面,另一個大門布置在場地南側。同時,根據施工現場運輸車輛的限制條件以及載貨高度等,設計一個合理的道路轉彎半徑與坡度,使大門的高度與寬度都能讓車輛自由通行,最大程度方便施工工地與原材料加工場地、堆場的合理對接。
1.2 塔吊、泵車及垂直運輸
在選擇塔吊的規格之前,需要詳細考慮該房屋建筑工程的總平面布置需求、預制構件的重量、運輸以及建筑物的高度,這是選擇吊塔覆蓋范圍的依據。經過合理計算與測量,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塔吊的附著桿件與拆卸工作,本工程最終選擇的塔吊規格為:型號是QZT型315 tm(S315K16),兩個臂長分別為45 m和50 m,50 m處最大起重量不高于16 t,45m處最大起重量不高于7.5 t。此外,該塔吊還有四個獨立高度分別為68.8、76.8、77.8、62.8 m,雙塔身的規格均是5節6m,且為加強節結構。而塔吊附著桿在裝配施工的過程中一般會通過窗口設置在結構內墻上。
在選擇混凝土泵的時候,主要依據泵管的傳輸距離以及方便混凝土罐車運行的程度選擇。要建設一個具有立管牢固、穩定特性并且泵車可以現場流動的混凝土裝置,首先,選擇在距離支撐物、底面均不低于100 mm的位置設立水平管卡,利用墊圈保證接頭嚴密性,而垂直運輸機的物料運輸工作則由塔吊完成。其次,在預制疊合板時預留出200 mm的洞口,方便泵管穿過樓板。最后,在地上結構施工時,每層的混凝土泵管均用架體固定在樓層樓板上,并且在最頂端連接布料機。
1.3 堆場
為了保證本房屋建筑項目的裝配式預制構件堆場的使用情況良好,對該地面進行了硬化處理,并且安裝了排水設施。在預制構件的堆垛間設置了700 mm寬度的人行道,方便相關人員檢查該項目產品是否按照結構形式、規格尺寸分類歸放預制構件。
1)關于預制內、外墻板的存放:(1)使用專用立式存放架存放預制內、外墻板,并且將存放架置于堆場硬化、平整的地方,還要將存放架與地面接觸的地方進行固定,使其具有穩定性;(2)在存放預制內、外墻板的時候,為使接觸點穩固,本工程使用木方或其他柔性材料墊在地面與結構層之間,并讓地面和構件之間的傾斜角度不高于80°,再使用木楔子和立式存放架橫檔在構件頂端,防止構件受損;(3)在門口容易發生預制內墻板或異形洞口扭曲變形的現象,因此要在該地方設置一段鋼梁,并用螺栓回收鋼梁;(4)預制內墻板平放的高度不高于1.5 m,而外墻板禁止平放;(5)根據本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順序存放預制外墻板和內墻板。
2)對于存放預制疊合板、陽臺板、樓梯板、空調板、PCF板的措施:(1)可以在硬化且平整后的堆場平躺放置;(2)使用木方或其他柔性材料將預制疊合板、陽臺板、樓梯板、空調板、PCF板的存放支撐點墊實,6層是最高的疊放層次,然后根據構件的外觀尺寸規劃堆放位置;(3)注意疊放時不要損傷疊合板、陽臺板線盒、PCF板連接件。
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應用
2.1 模板安裝技術
本建筑工程在安裝模板的過程中,始終秉持符合建筑建設需求的原則,使安裝模板的結構具有統一性特征,依照先水平構件后豎向構件、先模塊構件后異形構件的順序逐件安裝。
1)為了讓剩余浮漿自行流入模板頂端,達到新混凝土與原結構混凝土充分融合的效果,要在新舊混凝土的結合面上進行鑿毛,將斜模板安裝在符合高度的頂端上。
2)當混合到一定程度的混凝土達到混凝土要求的標準強度之后,自密實混凝土表面出現溢出現象,就可以停止混凝土的澆筑工作。
3)在澆筑施工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為了使澆筑過程中不會有澆筑不均勻、冒泡的現象出現,機械設備的規格一定要與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具體情況相匹配;(2)為了使PVC管內能夠被混凝土完全填充,要保證混凝土澆筑工作一次性完成,且在完成之后使用振搗器一次性完成振搗工作;(3)在所有填充工作完成之后,再靜壓閘門5 min才能關閉。
2.2 PC板安裝技術
房屋建筑施工要根據施工現場和施工情況以及施工標準來安裝PC板。首先,在堆放架的旁邊平穩放置一個起支撐作用的臨時支架,并將其固定;其次,在準備實施拼裝工作之前,不僅要在吊裝過程中做好吊環的預留工作,還要確保安裝PC板與預制板之間沒有裂縫;最后,在確保PC板安裝位置校正準確無誤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后續的混凝土澆筑工作。
2.3 墻體混凝土澆筑技術
在實施墻體混凝土澆筑工作之前,為了保證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出現漏漿的現象,要在墻體澆筑的底層鋪設3~5cm的石子水泥砂漿。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本工程采用的是分層澆筑的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避免澆筑完成后墻體出現裂縫的問題。其中,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砂漿的澆筑厚度不能高于40 cm,而且澆筑的時間不能過長,一定要比混凝土凝固的時間短。同時,要避免預埋件、模板在澆筑混凝土砂漿時與鋼筋發生碰撞的現象。成功澆筑之后,在使墻體澆筑高度比頂板頂面高2~3 cm的前提下,按照澆筑標準做好找平工作。用振動棒開展分層振搗工作,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則將振動棒插入到混凝土中,保證每層的插入深度在最佳深度50 cm左右,因為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效果。如果在澆筑過程中有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有浮漿的現象,應當立即停止振搗,重新調整之后再開始。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建筑的質量,實現建筑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建筑平面的穩定性,建筑施工程序的規范性,響應了國家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的號召。因此,企業應深入探索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技術應用,提升技能水平,減少企業建筑投資成本,實現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茂政.裝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質量管控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5(34):122.
[2]張港.混凝土施工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運用[J].現代物業,2019,18(9):232.
[3]谷艾萱.裝配式建筑強制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