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規模逐步擴大,但是其建設難度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做好道路橋梁的建設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提升及路橋工程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防水路基面建設作為路橋施工中的關鍵部分,應得到施工單位的重視并得到技術支持,保證交通安全和穩定。
關鍵詞:道路橋梁;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
1道路橋梁防水路基面出現問題的原因
1.1設計因素的影響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比較低,沒有綜合分析工程的具體情況,導致設計方面的各個因素分析都不到位,甚至還有些設計人員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到防水路基面的重要性,設計方案也沒有考慮到這一方面,最終導致了其無法滿足標準的要求。在施工階段,防水路基面的施工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導致整體結構性能無法滿足使用的標準。
1.2質量不過關
路橋防水基路面受到損害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材料的質量不過關,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其中降水對路橋的危害極大,而材料的質量及性能決定著防水基路面的質量和使用年限。在降雨量多的季節,防水基路面相較于其它季節損害較大,如果是質量不好的材料,就會直接影響基路面的架構,導致整個路橋產生質量問題。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防水路基面工程中正在逐漸引入一些性能較好的材料,例如瀝青和防水土工膜等,這些材料的使用,極大程度改善了我國防水路基面因材料不好而受損的現狀。
1.3技術因素的影響
從技術角度來分析,防水路基面所存在的質量問題和施工技術應用不科學與不合理有著直接的管理,沒有綜合考慮到工程的實際情況而選擇合適的施工技術,或者有些施工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就會導致防水路基面的平整性比較差,根本無法達到工程的技術標準要求,甚至還有些工程中的防水涂層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布置的情況,造成了防水性能比較差,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化道路工程的使用需要。技術因素另外一個表現的形式就是現場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專業度較差,沒有掌握足夠的專業技術,如果在施工中出現了較為復雜性的一些問題,沒有及時的處理和解決,導致了工程的施工無法有序的進行,再加上現場的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的處理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造成了現場的安全隱患比較多。造成防水路基面存在質量問題的技術因素比較多,如果沒有有效控制,必然會導致結構性能下降。
2道路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
2.1合理進行設計
在道路橋梁的設計環節,要充分的了解現場的具體情況,同時還應該收集和掌握各項數據信息,給后續的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保證工程的各項性能都能夠達標。很多的外國國家應用道路橋梁施工技術比較長,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成熟,能夠滿足正常的運行需要,我們需要借鑒使用這些技術,以更好的促進我國技術水平的提升,滿足橋梁的正常檢核施工需要。在我國的道路橋梁防水路基面設計階段,要組織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人員來進行,要保證設計方案的質量和水平,滿足正常的運行需要。
2.2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處理技術
結合施工方案要求,每平方米橋面防水層需要高聚物改性瀝青基層處理劑應大于0.4kg,在鋪設防水層時,首先利用機械對卷材進行燒烤熱熔處理,然后將基層處理劑均勻涂刷在橋面混凝土基層,在涂刷過程中,確保處理劑不堆積、不露底,涂刷工序結束后,施工人員可以利用觸摸的方法,當涂刷層不粘手時,方可鋪設卷材。在鋪設過程中,防水卷材的縱、橫向搭接長度應大于100mm并預先留出搭接縫。
防水卷材鋪設遵循“由低向高”的順序進行,鋪設時,為保證卷材的黏合度,應點燃噴燈,均勻烘烤處理劑,當瀝青層充分融化后,施工人員應以向前推進滾鋪的方式鋪設防水卷材。需要注意的是,在加熱過程中,應時刻觀察卷材底面的色度,如果呈現出黑亮狀態,應立即停止加熱。當卷材鋪設施工結束,應停留30min以上,再澆筑保護層。為保證橋面的防水效果,施工全過程應避免防水層受到污染。另外,在防水卷材料鋪設到防護墻根部時,需要豎向延伸5cm的距離,然后再做好封邊處理。
2.3拋丸處理
根據路面現狀,在進行拋丸前,應對拋丸機進行調整,確保處理后的表面質量。(1)根據施工工藝試驗結果控制拋丸機(單幅清理幅度應大于80cm),沿直線進行連續拋丸;對于不能使用拋丸機的表面,應人工進行拋丸;(2)2個拋丸車道間須有3~5cm的重疊區域,確保道路表面的平整性;(3)根據施工所在區域和施工要求確定是否需要疊加拋丸;(4)確保拋丸處理后表面露骨率,一般為20%及以上。拋丸處理后,應根據施工要求對表面進行檢查,確保各項指標達到要求,一旦發現缺陷要及時處理;對于拋丸處理后出現的路面缺陷要進行修復,之后對部分表面進行真空拋丸,對修復產生的浮漿和雜質等進行處理[1]。
2.4打磨處理技術
道路橋梁路面打磨環節,要選擇符合工程實際需要的打磨處理技術,以更好的保證路面具備較強的光滑性,確保表面不能存在任何影響運行質量的雜質、灰塵等,保證其運行性能達標。在打磨處理階段,最為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應用鋼絲刷清理、錘式鑿毛處理與磨削處理等方式,磨削則是最為重要的處理方式,應用的是專用機械工具,可以直接將鋼絲刷和金剛刀頭安裝到圓盤結構上,可以有效的提升其降塵效果。為了能夠使得處理之后其粗糙度達到標準的要球,應該嚴格執行施工工藝,保證其具備更強的性能。
2.5自由刨床處理技術
該技術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進行自由度銑刨機來進行處理。自由刨床處理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已經有了比較長的歷史,在最初研發應用階段,主要是應用小型銑刨機來完成操作施工,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更加的成熟,機械操作也更加的方便,能夠有效的提升道路橋梁的除塵效果,滿足正常運行的需要。在實踐中,利用該技術進行必要打擊處理,可以更好的提升處理效果,也能夠避免使用拋丸技術。
2.6防水層施工
拋丸處理后,應盡快進行防水層施工。需要注意:(1)若有條件,可以多涂幾層防水涂料,進行下一遍涂抹之前,要確保上一層已經干燥;(2)在涂抹的同時,要進行增強材料的鋪設,并保證與涂料之間的緊密結合;(3)在拌和站中,統一加熱改性瀝青,然后利用同步碎石封層施工裝置均勻噴灑改性瀝青;(4)通過預拌改性瀝青制成預拌碎石,溫度需控制在150~180℃,油石比控制在約0.5%,灑布面積控制在約50%,撒布預拌碎石后須用輕型機器壓實(為減少水泥穩定碎石的干縮裂縫,在混合料中加入占水泥含量3%~4%的阻裂劑);(5)防水涂層不僅要與上層鋪裝層之間充分相融,還要和路橋表面緊密相貼。
結論
總而言之,為確保道路橋梁工程路基面防水施工技術內容得以準確貫徹與落實,建議現場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路基面防水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從多個方面針對現場施工要點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與此同時,技術管理人員應該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管理責任,堅持按照質量管理原則以及監督管理原則,深入施工現場,對現場作業流程的落實情況進行動態掌握。一旦發現施工質量不達標問題,必須追究具體成因以及個人責任,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預防管理。相信在全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我國道路橋梁工程建設質量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蔣艷.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0,43(9):243-244.
[2]陳飛鵬,畢崇禎,劉友博.道路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20(9):247-248.
[3]張焜.道路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術分析[J].居舍,2020(15):75.
[4]張志恒.道路橋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建材,2020,46(5):157+174.
作者簡介:
王士強,男,河北省安國市人,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