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條件也十分復雜,這為道路橋梁增添了一定的困難,如在東部沿海及內部河湖地區,地質空隙較大,含水量較高,道路橋梁施工中,必須要解決軟土地基問題,要通過科學可行的軟基加固技術,提升路基的承載力,確保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提升。因此,對道路橋梁弱地基加固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軟弱地基處理;道路橋梁;施工技術
1軟弱地基的存在對橋梁施工建設造成的危害
1.1路面出現下沉
如果在開展道路橋梁施工建設以前,沒有對路面中的軟弱地基進行凝固和相應的處理,那么在施工過程中,當路面經受一定的壓力時,就會因為軟弱地基不能夠承載過多的壓力從而導致路面下沉,甚至會有淤泥堵塞底部。施工人員若不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將會破壞整個底部的土體能力,以至于路面全部下沉,從而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路基以及路面本身也將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壞。
1.2解決方式不科學,將會造成凹陷
在全方位研究了道路的具體承載力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旦沒有選擇科學有效的軟土地基設計處理方法,那么隨著路面沉降次數的不斷增加,就會導致整個路面中間塌陷下去,路面無法保持平整。與此同時,對路面整體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路面發生這種狀況的話,就會導致雨天路面積水嚴重,甚至是堵塞。
1.3道路上相鄰兩節容易錯臺
在路面下沉過程中,如果是路面地基兩個挨著的部分同時發生不同程度的下沉,就會導致錯臺。錯臺的程度不夠顯著的話,就會影響后期路面的正常使用。而且錯臺問題也不利于軟土地基進行設計處理工作。如果土體的縱向承受力已經不能夠繼續承受過大壓力了,就會影響相鄰階段的軟土地基的承受能力,從而發生地基沉降錯臺的事情。而若是這兩個地方的基地承受力還是不能保持一致,那么將由于土質壓縮效果的不同,進一步加劇錯臺程度。
1.4整體路面遭受破壞嚴重
在道路橋梁建設過程中,地基若沒有均勻下沉,將會提高路面預應承載力。一旦承載力超出某個范圍之后,就會造成路面開裂。而如果是路面地基發生狀況的話,就會導致臨界點進行剛性接觸,從而促使應力匯集到某個地方,進而加劇路面的破壞程度。
2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措施
2.1表層處理法
對于表層軟土地基處理形式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表層排水法。在進行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前期勘測環節當中,其中可能會碰見含有較高水量的土壤結構,行業人士稱之為軟土地基。為了能夠做好該結構的施工處理工作,那么施工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保證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減少,適當的結合砂礫和碎石等材料,將其含水量達到行業施工規范時,才能夠開展接下來正式得施工建設。而表層排水方法,就是希望施工人員在土壤結構中添加一些材料,做好表層部分的排水工作,最終促使土壤具備極高的硬度以及承載性能;其次,墊敷材料法。面對軟土地基結構沉降問題,最大的根源就是結構內部土層出現了相應的變化,此時施工人員要想提高地基結構的承載性能,此時可以融合化纖無紡布、土工布等材料,通過專業的施工設備開展處理;最后,排水砂墊層方法。對于該種技術形式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在有著較薄的土層結構,再加上土壤含水量較大的基礎上,施工人員可以借助此種軟土地基處理形式。在實際運用當中,首先,施工人員先將0.5-1m左右的砂墊層,均勻的鋪設在土層的上部分,一方面實現土壤固化的目的,有利于順利排水工作。另一方面能夠確保施工人員整個操作過程快速進行,在最短的施工周期內,高質量的完成處理工作。
2.2強夯處理方法
強夯法作為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常見的形式,要想能夠確保該種施工手段應用價值有效發揮,那么施工人員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先完成輕夯處理后在進行重夯,施工人員必須結合現場環境,保持適度的原則,合理的調節落錘的高度值。同時,嚴禁夯擊坑較大以及較深現象的出現,更不能深坑周邊出現嚴重的凸起問題。最后,為了能夠確保土壤能夠實現順利的排水,在施工人員完成夯擊處理之后,必須先靜置一段時間,當可以順利進行排水時才能夠開展接下來的施工操作,保證土壤結構當中的裂縫能夠有效的彌合。在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中所應用的強夯法,大多數的施工單位會借助25t的輪胎吊車,控制夯擊的高度在0.8m,融合自動脫鉤設置形式,確保施工設備自行進行夯擊。
2.3加載換填法
基于現代化發展背景下,目前在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行業人士越來越對加載換填法提出了高度重視。通過此種施工技術形式,一方面能夠對地基結構進行有效的固化,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重物落入時,對地基結構造成的破壞。在實際運用當中,首先,施工人員人員可以結合壓強施加的原則,確保地基內部空隙有效減少。同時,將砂層鋪設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再加上不透水的薄膜,由此構建封閉式環境。最后,加強對換填物夯實工序的重視程度,有效提高路基結構的性能。
2.4拋石擠淤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之前主要應用在魚塘處理當中的拋石擠淤法,當前在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也有著的廣泛的應用。從水位視角下來看,項目的地基比其要低,由此加大的土壤更換施工環節的難度。針對該種現狀下,施工人員在對路基表層處理時,可以對石塊實施合理的填充以及擠壓,促使內部淤泥能夠伴隨著石塊一同排到外部,之后再由施工人員開展平鋪操作。在此環節當中,施工人員必須對路基硬度提出嚴格的標準,當然,施工單位還需要安排專業人員,全程對施工過程做到精細化管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道路橋梁施工建設過程中,地基處理技術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能夠提高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就需要工作人員綜合分析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分析土質條件,然后選擇合適的軟弱地基施工技術,提高土壤的承載能力,從而保證工程施工順利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欒佳亮.軟弱地基處理中道路橋梁施工技術探討[J].居業,2020(10):66-67.
[2]張繼超.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手段[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9):60-62.
[3]湯智力.路橋工程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探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4):64-65.
作者簡介:
楊雪斌,男,蒙古,內蒙古赤峰市,道路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