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摘 ?要:本文結合松陽隧道臨崖陡坡地段超前小導洞出洞方案實例,介紹在地質及地理環境受限制條件下,采用小導洞出洞,然后進行洞口截水溝、邊仰坡防護、管棚及導向墻施工,最后進行正洞施工的施工方法,避免了直接出洞的安全風險,并針對施工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及注意事項進行認真分析,為今后類似工程積累經驗。
關鍵詞:臨崖陡坡地段;超前小導洞;洞口排水溝及邊仰坡;管棚及導向墻
1 工程概況
松陽隧道起訖里程為DK97+211~DK110+377.5,全長13166.5m,單線單洞。隧道出口里程DK110+377.5,該處地形較陡峭,且下方為河道,受地形限制隧道出口無法修筑便道,無法開辟工作面。
2 施工方案的確定
松陽隧道出洞前設計圍巖類別Vc,采取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施工+108長管棚出洞。出洞前對洞口段地形、地質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出口原地面坡度70°左右,較陡峭,洞口與下方河道高差約28m,地表主要附著物為樹木、雜草及孤石;地表為粉質粘土覆蓋層,土質較松散,震動易滑落。為確保出洞安全和邊坡穩定,綜合各方因素分析,采用超前導洞出洞,然后進行洞口截水溝及邊仰坡防護、管棚及導向墻施工,最后進行正洞開挖支護施工,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同時在施工中加強監控量測,指導施工,最大限度的控制安全風險。具體施工順序:施工準備→超前地質預報→監控量測點布設→導洞出洞→截水天溝→洞口臨時邊仰坡開挖支護→監控量測→導向墻施作→管棚施工及注漿→正洞開挖支護施工→仰拱→二襯→洞口工程施工。
3.施工步驟
3.1超前導洞出洞
3.1.1超前導洞施工前準備
當掌子面開挖至DK110+350時,掌子面停止施工,采用導洞開挖施工。為保證施工安全,在導洞開挖施工前,在出口坡面小導洞范圍鋪設主動防護網并配合密目鐵絲網+炮被覆蓋防止飛石,保證洞口對面橋墩及X701縣道安全。導洞出洞后,及時施作截水天溝及邊仰坡防護。
3.1.2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超前地質預報→測量放樣→弱爆破開挖導洞→初期支護導洞→監控量測→導洞貫通
3.1.3導洞設計參數
①導洞長12.5m,高度、寬度均4m,采用全斷面開挖。
②初期支護采用I18型鋼鋼架,間距1.2m每榀;鋼筋網采用φ8鋼筋制作,間距25cm*25cm。
③噴砼采用C25混凝土,厚度25cm。
3.2洞口截水溝及邊、仰坡施工
3.2.1洞口截水溝
根據設計要求防、排水設施等進行測量放線;洞口截水溝采用C25混凝土現澆,壁厚為30cm,施工時注意控制水溝線性,確保排水通暢,嚴禁水溝修完后局部積水。
3.2.2邊、仰坡防護
隧道暗洞開挖前應對洞口開挖臨時邊仰坡進行錨噴防護,錨桿采用Ф22砂漿錨桿,長4m,間距1.5m*1.5m,噴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5混凝土,鋼筋網采用Ф8,網格25*25cm。
3.3超前管棚及導向墻
3.3.1管棚設計參數
①鋼管規格:長管棚采用每節長3~6m的熱軋無縫鋼管(φ108mm,壁厚6mm)采用絲扣連接,同一斷面內接頭數量不得超過總鋼管數的50%。管棚長度為21m,管棚前端伸入穩定巖層不小于1.5~2m,以確保承載力,鉆孔孔徑為127mm。
②奇數號采用鋼花管,偶數號采用鋼管,施工時待奇數孔全部注漿完成后打設偶數孔,以便檢查鋼花管的注漿質量。管棚奇數孔第一節長6m,偶數孔第一節長3m,其余管節長度均為6m;
③鋼花管上鉆注漿孔,孔徑10~16mm,孔間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鉆孔的止漿段110cm。
④管距:環向間距中至中40cm。
⑤傾角:鋼管軸線與襯砌外緣線夾角1°~3°。
⑥鋼管施工誤差:徑向不大于20cm,相鄰鋼管之間環向不大于5cm。
⑦Ⅴ級圍巖變形量按10cm計。
⑧為確保隧道凈空,避免二次襯砌侵入設計洞身范圍,洞身整體擴挖5cm。
3.3.2導向墻設計參數
①導向墻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1m×1m,導向墻實際長度應根據現場開挖所揭示的實際地質情況進行調整。
②為保證長管棚施工精度,導向墻內設計2榀I18工字鋼架,鋼架外緣設φ140mm壁厚5mm導向鋼管,鋼管與鋼架焊接。
③導向墻混凝土澆筑,根據現場場地條件,選擇泵送或混凝土料車自卸配合人工澆筑導向墻混凝土。
3.3.3長管棚注漿參數
①水泥漿液水灰比1:1(重量比)
②注漿壓力:0.5~2.0MPa
③注漿前應進行現場注漿試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注漿參數,取得管棚注漿施工經驗,并根據實際需要可在鋼管內設置鋼筋籠。注漿結束后用M40水泥砂漿填充鋼管,以增強管棚質量。
3.4正洞開挖支護施工
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弱爆破開挖上臺階→初期支護→弱爆破開挖下臺階(導洞拱架拆除)→初期支護→仰拱開挖→初期支護封閉成環。
4監控測量
施工時要加強監控量測,監控量測主要項目和內容:1)洞外地表沉降測量;地表淺埋段設置地表觀測點,觀測點與洞內量測點盡量布置在同一斷面上,以便反應量測數據的關聯性,地表量測斷面間距為5m,每個量測斷面上測點為2m,每日量測兩次。2)洞內拱頂沉降和水平收斂測量。拱頂下沉、周邊位移及收斂量測應布置在同一斷面,斷面間距5m,開挖后早進行,拱頂下沉、收斂量測起始度數8h讀取,每日量測2次。測點應牢固可靠,易于識別,并注意保護,嚴防爆破損壞。沉降較大時,應加大觀測頻率。
5安全控制
為了將不可測因素掌握在可控范圍之列,保證工程安全順利的完成施工前制定安全生產措施及應急預警方案,設立專職安全員,分班組實施24h跟班制度。加強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同時加強與相鄰標段溝通協調。
6結論
松陽隧道臨崖陡坡地段超前小導洞出洞施工技術,已在松陽隧道臨崖陡坡地段的出洞施工中成功實施。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嚴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堅持了“短進尺、強支護、弱爆破、勤測量”施工原則。通過對本工程從方案確定到實施全過程的總結,希望為今后類似工程再采用小導洞出洞的施工提供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松陽隧道設計圖》 圖號: 衢寧新蘇段施修(隧)01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5. 06.
[2]《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 鐵建設[2010] 241 號.
[3]《松陽隧道出口出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