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鎖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進程,電梯被廣泛應用,電梯安全問題受到重視。對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UCMP檢測子系統進行探討分析,從檢驗角度出發,對與UCMP檢測子系統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包括檢測子系統的確定、檢規的理解和常見檢測子系統的試驗等。
關鍵詞: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檢測;子系統
引言
近年來頻發的電梯安全事故中絕大多數是因為電梯轎廂的意外移動對使用人員或維保人員造成的剪切,而剪切往往會使生命安全受到致命的威脅、財產受到巨大的損失。為避免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對可能發生意外移動的原因及定期檢驗中對“意外移動保護裝置”檢驗著重進行分析與探討。
1電梯轎廂結構概述
電梯轎廂結構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組成,一是轎廂架,該結構是轎廂的承載結構,主要由上梁、立柱、拉條、底梁等構件組成。電梯轎廂負荷(主要源自于自重和載重)通過轎廂架傳遞到曳引鋼絲繩,當安全鉗動作或電梯蹲底撞擊緩沖器時,還需要轎廂架承受由此產生的反作用力,因此針對轎廂架本身強度有著較高要求。二是轎廂體,該結構是形成電梯轎廂空間的電梯圍壁,主要由轎底板、轎廂壁與轎廂頂等構件組成。轎廂圍壁本身對封閉性有著較強要求,一般除了必要的出入口與通風孔以外,轎廂體不得存在其他窗口。但在少部分國家,要求在電梯轎廂體頂部開設安全窗。由于轎廂體是保護電梯內人與物重要的載體,因此要求制作轎廂體的材料具有不易燃且不產生有害氣體的特點;為了保證電梯乘客的安全舒適性,要求轎廂入口和內部凈高度在2m以上;同時為防止電梯超載,針對電梯轎廂體面積也有一定限制,具體可參見《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2003(XG1-2015))所提出的標準。三是廂內裝置,主要由操縱箱(轎內的操縱裝置)、通風裝置、通信裝置、照明裝置、停電應急照明裝置等組成。四是稱量裝置,主要用于稱量電梯負荷載重,一般設置在轎底,但也有少數稱量裝置設在轎頂的上梁或者繩頭板上。稱量裝置基本結構為在底梁上安裝若干個微動開關(觸點)或重量傳感器,當轎廂受載荷影響,一般會向下位移,此時觸動微動開關發出信號,或由傳感器發出與載荷相對應的連續信號,當在電梯負荷載重超過額定載荷10%,便會觸發稱量裝置的超載開關,使電梯門不能關閉,電梯也無法啟動,防止電梯出現超載問題。
2UCMP的組成及檢測子系統的確定
轎廂意外移動是指電梯層門未被鎖住且轎門未關閉的情況下,由于曳引驅動主機或控制系統的失效而引發轎廂離開層站的意外移動。設置UCMP可有效避免乘客在進出轎廂時發生被剪切的事故。常見的UCMP由檢測子系統、制停子系統和自監測子系統三部分組成。但應當明確的是檢測子系統并非UCMP標配。
GB7588-2003第1號修改單9.11.1條明確規定:“不具有符合14.2.1.2的開門情況下的平層、再平層和預備操作的電梯,并且其制停部件是符合9.11.3和9.11.4的驅動主機制動器,不需要檢測轎廂的意外移動?!边@表明符合條件的電梯可以不設置檢測子系統。確認是否含有檢測子系統不但關系到UCMP的試驗方法,也直接影響轎廂制停距離判定。
3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要求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監測的基本要求是轎廂離開開鎖區域時電梯轎廂能夠感受到自身移動,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監測裝置在安裝前應做全面測試和檢驗。
電梯轎廂意外移動制停距離在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第一號的修改單(以下簡稱修改單)中也已經有了明確的要求。為防止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的保護裝置設定需要滿足以下要求: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監測裝置和轎廂意外移動層站的距離不能超過1.2m,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監測裝置門地坎和轎廂護腳板最低垂直部分不能超過200mm;電梯轎廂地坎和轎廂人口之間井道壁最低部分不能超過200mm;電梯轎廂地坎和門楣、層地坎之間的垂直距離不能超過1m。
防止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釋放。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觸發和監測后制停部件失效時,需相關人員進行電梯轎廂釋放和復位操作,電梯轎廂釋放后處于常規工作狀態。
4檢驗
(1)將轎廂內清空至轎廂空載,轎廂運行至次頂層,檢驗人員在轎頂將電梯放置檢修模式,檢驗人員A進入轎頂進行檢修試驗操作,檢驗人員B則在廳外進行其他測量檢驗。
(2)檢驗人員A通過觀察轎頂上的平層感應器指示燈的工作情況,當指示燈顯示在電梯轎廂已離開平層區域的同時,按下急停按鈕或者操作其他動作使電梯制停。
(3)檢驗人員B在轎廂制停時打開轎廂停留層站的層門,利用正確測量工具測量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之間的距離。
(4)對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的距離進行處理并作為測試結果值,若該測試結果值符合型式試驗報告中的制停距離,則可判定轎廂的意外移動符合要求。上述(1)、(2)如果有其他專用工具時,電梯進入專用測試模式的可以使用專用測試模式,并使電梯在離開平層區域可以自動觸發制停。對于那些不采用制動器來制停的部件,必須確保制停時可以手動松開制動器。
對于意外移動,雖然制停距離可以查詢型式試驗報告,但應理解其原理。制停距離是指在檢測到意外移動后觸發制停系統(即制停部件)開始制停轎廂,轎廂從開始減速制停到完全停止所制停的距離。
結語
綜上所述,電梯轎廂意外移動是一項比較嚴重的電梯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很容易對電梯乘客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因此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到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發生的原因與危害,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安全保護措施,從而更好地保障電梯安全穩定運行,保護電梯乘客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春生.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應用分析及設計[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8,34(7):24-27.
[2]李廣偉,魯彬,楊新洲,等.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5(6):109-111.
[3]佘昆,代清友.關于轎廂意外移動保護系統檢測電路的探討[J].機電工程技術,2014(8):127-129.
[4]何祖恩.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設置、檢驗及其實現方式[J].中國電梯,2017,28(13):46-48.
[5]馬培忠.論電梯轎廂意外移動保護裝置的要求及作用[J].中國電梯,2015,26(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