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的縱深推進,讓人類享受了工業化、信息化成果紅利的同時,也承受了過度開發及環境保護不力帶來的污染后果,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尤其是在大氣質量管控和污染防治上,在十九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有過類似問題的慘痛教訓,因此當前環境工程科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應用實踐而言,大氣問題關系到各行各業與千家萬戶,要從制度設計、防控措施、長效機制和行為引導方面進行努力,保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1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危害,也直接影響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間接或直接對人的健康也會造成威脅,大氣污染產生的危害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形成酸雨,加劇全球溫室效應。空氣中二氧化碳及車輛尾氣排放和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導致酸性物質的含量增加,引發了酸雨及全球環境變暖,空氣中污染物氯氟烴同時會導致臭氧層受到破壞,造成紫外線通過破壞的空洞射入地面,對人類皮膚造成不可逆的影響。(2)引發人類呼吸系統疾病。工業廢氣中排放的粉塵等污染物,形成霧霾,即使戴口罩也難以完全被過濾掉,呼入肺中難以被分解,近年來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慢性病患者數量急劇增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呈上升趨勢,嚴重者引發突發性疾病,危害生命安全。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一旦隨呼吸進入人體后,就會侵害各個臟器的功能,嚴重者還會導致哮喘、肺癌等疾病。
2大氣污染的破壞性及其原因分析
通常情況下可以把大氣污染原因分為客觀的地理環境變化和主觀的人為影響。自然環境變化有地殼運動引起的火山爆發、極端天氣、沙塵暴等等,這些自然現象產生的大氣污染會延續較長的時間,同時防控的難度也較大,集中性的對某一地區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危害程度相對較大。主觀性人為活動是目前對大氣產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其通常是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液、廢物等的排放,造成了大氣環境中的空氣質量受到嚴重破壞。目前較為集中的問題是各類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工農業生產中處理不達標的廢氣排放,如秸稈焚燒,化肥農藥的濫用、農村取暖季傳統的燃燒燒煤取暖方式以及城市的垃圾焚燒、高污染工業企業廢氣排放等。
大氣污染的破壞性最直觀的是體現在對人類身體機能的影響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人體,最終造成人體的器官組織出現異常或者病變,例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肺、肝、鼻等多個器官造成破壞,誘發肺炎、氣管炎、鼻炎等急慢性疾病,最終導致全身系統性的機能受損,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安全具有極大的威脅。
二是破壞自然界生態平衡,大氣的有毒有害物質會經過呼吸作用進入動植物體內,同樣會破壞其生理結構,影響生殖發育,而后依靠攝入食物讓毒素在不同生物體內循環累積,會嚴重侵害到生態鏈結構,也可能造成一些動植物的基因突變,這些都對自然界與人類的和諧相處以及美麗家園的守護產生較大的挑戰。
3基于環境工程視角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的對策
3.1做好排污管理
排污管理是大氣污染防治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大氣污染治理效果。因此,人們要強化排污管理。一是做好企業排查,對可能造成大氣污染的企業進行重點管理,明確企業生產排污情況,如果企業污染物排放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就要采取強制措施,關閉不良企業。二是加強對企業的引導,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各種清潔能源的應用,減小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3.2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
我國家用汽車數量的逐年增加,致使大氣污染物中汽車尾氣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各地積極采取限行的政策,鼓勵綠色出行,雖然對大氣污染有了一定的緩解,但是效果仍不理想。這就需要多措并舉:通過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大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汽車在汽車總量中的比重,從源頭上降低尾氣排放;對汽車尾氣排放進行嚴格的檢測,并根據達標與否發放不同顏色的環保檢測標準,不達標的汽車堅決不允許上路;在縣一級城市發展共享單車,并給予一定的惠民補貼,鼓勵民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綠色出行。
3.3注意綠化工程
綠化可以在降低風速的同時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通過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從而達到空氣凈化的目的。綠化和綠化工程對預防和控制大氣污染有很大幫助。因此,伴隨著綠化實驗的成功,需要不斷增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吸取過去的成功經驗,科學地應用綠地規劃的概念,在城市整體的規劃中貫徹落實,以更好地構建城市綠色生態脈絡。對于工業園區的區域規劃,將其遠離居民區,與當地的風帶保持近距離,并在其周圍種植許多綠地和防風林,通過對污染的氣體和粉塵的凈化作用,避免工業生產對人們的人身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3.4做好多層次多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工作
強化輿論宣傳引導是提高公民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控的有效措施。通過有效的宣傳培訓指導,讓公眾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控大氣污染的政策及技術都有了全面的認知和了解,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自覺的從自身做起。首先可以通過在社區、單位、公共場所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冊,開展各類環保講座等形式擴大宣傳的范圍,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聯合各級學校組織環保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從小就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其次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渠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線上宣傳,例如出品各類環保紀實的紀錄片,在知名的網絡平臺上去邀請環保專家、公眾人物等做相關的環保知識專題講座,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終端,開發相應的低碳環保應用程序,比如健步行軟件,既能幫助大眾去強身健體,也能實時顯示減少機動車使用后所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貢獻。最后要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讓環保法規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在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上,開展環保法律法規的講座、影視劇、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宣傳,讓公眾知曉危害大氣環境的法律后果以及對社會他人和自身的嚴重危害,強化大氣的保護理念,從身邊做起,做大氣防控與生態建設的踐行者。
3.5科學調整能源結構
目前,煤炭依然是我國的關鍵能源,但是煤炭燃燒在釋放能量的同時會產生多種大氣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其會破壞大氣環境,危及人體健康。受多種因素影響,煤炭燃燒容易不充分,這會導致大氣中出現大量粉塵顆粒物,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當前,人們要采取科學方式,合理調整能源結構,加強對各種新能源的研究,拓展新能源的應用范圍,降低大氣污染。
3.6增加對新能源的支持
為避免煤炭燃燒對大氣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可以在不同地區科學地開發新的環境能源,適合人類長期生存和發展的清潔能源來改善空氣污染問題。例如:從能源的使用需求看,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可以把太陽能和天然氣作為使用的主要能源。使用清潔新能源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影響較小,廣泛推廣應用后可以減少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廢氣排放,加強大氣環境的穩定性,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通過合理開發新的清潔型能源,可以減少對礦產能源的使用,降低廢氣排放,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為了避免空氣污染,促進環境工程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資金方面的支持,所以政府要增加對環保專項資金的投入,從而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其次,科研部門要努力研究開發清潔能源和污染預防的先進技術,降低開發成本,開發出新技術。最后,要重視對環境保護工作人才的培養和培訓,為環境工程的儲備人員。
結論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部分地區大氣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大氣環境治理迫在眉睫。因此,人們要強化環境保護意識,綜合采取多種措施,有效治理大氣污染,切實保護大氣環境,最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肖文娟,韓俊超.試析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形勢及對策[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7):38.
[2]張長斌.大氣污染防治與可持續發展探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7):160.
[3]楊宏偉.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面臨的問題[J].低碳世界,2020(6):37.
[4]胡凱源.淺談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9(2):221.
作者簡介:
趙永強,男,河北省唐山市人,研究方向: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