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平
摘 ?要:煤炭資源是我國重要能源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開采煤礦期間要格外注重安全方面的問題,最近幾年來與煤礦有關的安全事故發生的機率越發頻繁,正是由于這樣不僅嚴重損害了人身安全,并且還給相關煤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虧損。關于煤礦爆炸意外的頻發主要還是由于礦井通風的作用沒能充分體現出來,因此致使容易引發爆炸的瓦斯氣體在礦井下面匯集,當聚集的氣體濃度超出安全值以后如果有明火就會導致瓦斯爆炸,所以進行充分的礦井通風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在進行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而且又保護了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為相關人員在井下工作過程中提供可靠保證,保障煤礦開采能夠安全有效的進行。
關鍵詞:礦井;通風安全;控制因素
1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控制的影響因素及預防
1.1影響因素
首先是人為因素,相較發達國家的礦井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國缺乏健全的礦井管理機制,部分煤礦企業并未重視通風安全管理工作。且開采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沒有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知識,專業基礎比較薄弱,增大了安全風險的發生幾率。其次是物質因素,主要包括爆炸物質與來源等方面,煤礦爆炸的主要原因為瓦斯爆炸,包括明火、充足氧氣以及足量瓦斯等條件。當前部分礦井的開采條件較差,沒有做好瓦斯的疏通工作,一定程度上威脅了煤礦的安全生產。再次是環境因素,礦井地質構造程度復雜,無法采用合理的預測措施,這便導致我國生態資源不斷惡化,出現地表塌陷問題。同時,煤層會不斷釋放瓦斯,也增大了爆炸幾率,因此很有必要采用有效措施檢測礦井瓦斯濃度。最后是設備因素,當前部分煤礦通風設備質量水平較低,運行期間經常出現問題,增大了爆炸事故的發生幾率。比如通風設備數量較少、沒有正確選擇通風位置等。同時,部分輔助設施擺放并不規范,沒有合理設置挖掘設備、通風設備位置,也影響了工作人員的順利逃生。除此之外,煤礦企業缺乏必要的除塵設備,也增大了通風風險。
1.2預防措施
(1)人為因素。煤礦企業管理人員應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完善管理制度,針對存在的通風問題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在人才招聘方面,應不斷完善相關機制,選聘更多的專業開采人員,保證通風的安全控制效果。同時,還應不斷增強開采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定期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其全面掌握通風安全控制知識,降低通風風險的發生幾率。此外,還應明確劃分工作人員權責,遵循權責一致原則,并針對通風管理崗位制定針對性的工作程序。對于從事井下瓦斯檢查作業人員,應要求其具備特種作業操作證,并在培訓合格之后才可以持證上崗作業。對于突發事件建立可行的應急處理程序,以更快的消除安全通風隱患,保證事故災害的有效處理。其次是物質因素,煤礦爆炸的主要原因便是瓦斯爆炸,明火、充足氧氣以及足量瓦斯屬于瓦斯爆炸的關鍵條件。煤礦企業應由這幾個方面入手,采用合理措施更好的控制氣體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幾率。除此之外,煤礦開采期間應嚴禁出現明火,為開采人員提供可靠、安全的工作環境。(2)環境因素。煤礦企業應明確瓦斯爆炸的環境因素,設置必要的監測設備,并利用更為精密的儀器監測通風安全效果。(3)設備的定期維護。煤礦通風設備問題也會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對此,煤礦企業應結合自身條件及時做好通風設備的檢查工作,找出問題并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保證礦井的正常通風。同時,煤礦開采期間還應定期清理無用物品,保證挖掘設備、運輸設備以及通風設備的擺放條理性,提高通風管控效果。
2煤礦安全工程通風管理的策略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應根據安全生產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安全生產責任機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同時,應加強指導、監督、檢查與考核,確保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方針切實落到實地。做到安全投入、安全責任、安全培訓、安全管理以及應急救援等各個環節的切實到位。其次,積極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打造自上而下重視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使全體煤礦員工切實樹立安全生產理念、責任意識,切實實現安全生產。
2.2加強現場安全管理
首先,建立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經濟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并切實做好礦井通風系統管理。在對礦井通風系統進行優化與完善的過程中,應科學開展通風設計,并要制定合理的安全技術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切實落實巷道貫通安全管理的相關要求,對于采掘工作面,不可采取微風、擴散通風、串聯通風、循環風等通風方式,必須采取獨立通風方式;第二,切實做好巷修工作,從而保障巷道有效通風斷面;第三,必須及時封閉采空區;第四,必須以風定產,不可超通風能力生產;第五,做好主通風機管理工作,杜絕無計劃通風現象的出現,各用風地點的風量必須可以滿足實際生產的需求。其次,做好局部通風管理。充分考慮掘進工作面的實際情況,對于局部通風機,應做到專用線路、專用開關以及專用變壓器的“三專”供電,以及瓦斯電閉鎖、風電閉鎖的“兩閉鎖”,杜絕無計劃通風現象的出現。在不可避免地需要停風的時候,要斷電撤人,并要設置專門的警示標識;在恢復通風的時候,應注意瓦斯排放方面的問題。最后,做好通風設施管理。應根據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對通風設施的位置、質量進行控制,并要對通風設施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監測、監控,加強對通風設施的維護管理,從而減少內部漏風現象的出現,實現礦井有效風量的提升。
2.3保證通風巷道的流暢性
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工人偷懶,將一些工作用的工具設施以及材料就近的放到了回風巷道中,這些行為往往存在著很多危害。首先,由于物品的堆放,該區域極易形成通風無法到達的地方,有助于瓦斯氣體的聚集,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爆炸。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通風面積縮小,與此同時局部的通風阻力變大,導致相近巷道風量分配不均,使得巷道中的風量無法保證正常工作時的需求。為了處理這些問題,礦產管理機構需要設計一些相關管理方法,例如發現出現巷道堆集物品的情況,相關人員追究此處目前的負責人,可以對其進行罰款。同時管理人員還要定期的對整個通風巷道進行檢查,讓整個巷道的有效通風面積不低于生產的最低需求。
2.4加強通風事故隱患的檢查
近年來礦井通風事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在下井作業前沒有做好充分的事故隱患檢查是一個主要因素。因此,礦井管理者必須要注重對通風事故隱患的檢查,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做到有效預防,減少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我國的礦井作業中,檢查隱患一般使用的是安全檢查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對安全檢查表進行定期的保養和維修,并在使用前做好性能檢查。
3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將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落到實處,通風系統管理迫在眉睫。煤礦生產既關系到經濟的發展,還關乎到民生的發展,安全是必須放在第一位的,只要保障了安全,發展才指日可待。現如今,礦井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嚴格預防,在每一個細節都不可以馬虎,面對任何細節都要一絲不茍的去執行并完成。通風管理關系到事故發展的可能,也是減少甚至于杜絕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彭濤.探討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控制中的影響因素[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24):116-117.
[2]張書范.煤礦礦井通風技術管理的策略探討[J].石化技術,2019,26(12):253-254.
[3]李首良.煤礦礦井通風與安全監控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石化技術,2019,26(12):257+259.
[4]薛剛鋒.煤礦通風安全的制約因素與防范措施[J].石化技術,2019,26(1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