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彧 陳秋妍 鄭佳
摘 ?要:現代供應鏈是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效率為目標,以整合共享資源為路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構建產品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系統集成和高效協同的網鏈組織結構。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企業供應鏈體系的競爭能力,并最終體現為市場客戶需求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招標采購;智慧供應鏈;路徑
1堅持招標采購開放競爭、公平交易、精準匹配的價值理念
招標采購不是一種“萬能工具”,承載太多、太大、太高的功能,就會形同虛設,失去原有的優勢功能。招標采購制度應堅持公開公平競爭、科學公正評價和準確匹配、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實踐證明,招標采購制度在建立和優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招標采購競爭機制并不能取代權責機制來解決公司治理結構及其獨立經營決策的問題,也不能完全防止腐敗、質量問題、質量問題等問題的發生,企業采購活動管理和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進度和價格風險。同樣,在供應鏈和招標采購實踐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也不能歸結為招標采購制度的缺陷,從而掩蓋了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和責任。相反,應從供應鏈管理與招標采購體系的優化整合兩個方面探索解決招標采購實踐困境的有效路徑,包括:改革和完善企業所有權治理結構,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依法建立企業自主采購交易的決策和監督約束機制;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準確分類和規劃管理需求;科學選擇采購組織形式和方式;準確管理供應商的能力、信用和業績;提高招標采購隊伍的業務素質;實現市場信息的整體共享從整體上看,建立智能化的招標采購交易系統;轉變系統的政府監管職能。
2精準選擇招標采購方式與組織形式
2.1科學分類規劃管理采購需求
企業的集中規劃和需求的準確描述是優化設計要求、準確匹配供應商、實現采購價值的前提和基礎。采購的組織實施要準確區分批量與零星、集中與分散、標準與定制化、設備與耗材、跨地區與屬地、正常與應急、戰略與現實需求。只有對需求進行準確的分類、規劃和定位,才能選擇合適的采購模式和組織形式,準確地尋找和識別具有評價能力和信用匹配能力的供應商及其供應鏈系統。需求事先沒有科學分類、規劃和準確描述,成為采購人推卸招標采購執行能力責任、抱怨招標采購制度的借口,是多數招標采購失敗的重要原因。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和優化采購需求管理的薄弱環節,以實現智能化科學分類管理的需求。
2.2單一招標模式向多種采購模式互補應用的轉變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有效提升了談判、咨詢、招標等采購方式的公開競爭、公平貿易和法律監督功能。逐步由單一招標采購向多種互補采購模式轉變。采購人可以根據采購項目的市場供求關系和競爭結構,結合項目需求和實現路徑的規范化、個性化程度,依法自主選擇和規范適用合適的采購方式。
2.3從單一分散重復采購向集約持續協同采購轉變
為了建立現代智能供應鏈系統,企業必然要改變一次性、分散性和重復性的低效采購組織形式。需要建立一種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集約化、持續化、高效化、協同化的采購組織模式。不同層次、不同部門、不同階段的企業自主采購模式需要轉變為各個層次、不同部門、不同階段的采購模式。因此,企業需要科學規劃和建立各級、各部門、各階段協同組織和管理需要的責、權、責考核機制,組織實施采購和履行采購合同及供應商績效考核激勵。
3科學設計招標采購評價和定標方法
3.1市場交易主體的評價方式需要轉變
當前,市場資源重組、要素流動、信息發布的節奏和效率正在加快。以往的市場交易主體資格、能力、績效、信用等一次性、靜態、合格的評價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供應鏈采購的需求,需要迅速轉變為集中、實時、準確的匹配評價形式。目前,市場交易主體的違約率、失信率和投訴舉報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市場信息沒有得到充分的實時共享,市場供需雙方評價和選擇所依據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時、失真,這就給欺詐留下了空間。因此,行業迫切需要深度整合招標采購公共服務網絡區塊鏈和智能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以下三個方面:(1)潛在市場交易主體充分共享市場信息,全面客觀評價供需雙方的現狀;(2)集中實時組織對采購需求和供應商資質、能力和信用的影響進行智能、準確、客觀的評估(3)對潛在供應商及其供應鏈系統的資質、能力、信用和績效進行持續、動態的評估。
3.2改革和完善招、評、標分離、制約、互補、防糾錯機制
相關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網絡共享專家資源、實現網絡遠程評估、科學建立評估專家咨詢人員分工定位、科學選擇和設置評估方法和因子標準等。其中,需要特別注意和區分以下評價要素:(1)將單個項目采購成本的靜態評價轉化為企業供應鏈系統采購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動態綜合評價;(2)運用客觀量化計算和主觀定性分析,科學區分評價因素;(3)科學區分集中式標準穩定評價因子和一次性人格評價因子(4)科學區分公開信息評價因子和保密技術定制化評價因子;(5)把科學的評估建議和風險決策分開制約,讓評估專家回到咨詢人員的位置,依法確立采購人自主采購的責、權、自律責任。為了實現投標需求與投標結果的準確匹配,需要應用智能化的客觀數據來替代和消除各個環節中的主觀理解和判斷錯誤。
4建立智慧供應鏈采購交易網絡體系
4.1依托共建共治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實現一體化聚合共享市場大數據
電子招標采購公共服務網絡系統共建共治,是構建現代智能供應鏈體系,實現招標采購全過程網絡數字化交易,維護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必要技術體系,誠信自律市場交易秩序,依法確立市場主體獨立交易的權利和自律責任,優化營商環境。因此,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商業、技術信息外,國有企業應當通過電子交易平臺接入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依法公開交易數據,接受政府和社會網絡的公眾監督。這是國有企業遵守公共資源交易秩序必須履行的社會公共責任。
4.2逐步構建現代智能供應鏈采購交易網絡和智能交易客戶服務工具系統
以電子招投標采購交易公網系統為基礎,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逐步構建現代智能供應鏈采購交易網絡和智能交易客戶服務工具系統,形成分布式的主交易平臺節點,適應市場需求企業專業化、個性化、系統化、高效化、自律性、協作性的需求。企業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平臺節點是智慧供應鏈體系內外數據信息流互聯集成,并與物流、資金流緊密融合協同的信息樞紐。企業應當根據自身供應鏈體系特點和需求,自主選擇獨立或聯合建設運營,或者租賃使用市場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獲取專業化、個性化招標采購電子交易服務。
4.3建設事中事后網絡在線交易的行政監督和大數據智能監督體系
利用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事發中和事后網上交易的行政監管和大數據智能監管體系,逐步取代紙質審批前監管模式,實現由主觀交易監管轉變人的系統以客觀控制交易系統的數量。
結論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采購成本是決定行業發展效益的重要因素。傳統的采購模式具有明顯的分散性,導致采購成本過高的現象,影響采購效率。因此,基于供應鏈的物資集中規模招標采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有效降低物資采購成本的有效途徑,在企業采購中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丁倩蘭,張水旺,梅瑜,鮑薔.數據驅動的智慧供應鏈生態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20(18):38-41.
[2]楊雯雯.5G技術下智慧供應鏈采購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20,15(0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