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林,周 越,馬晨宇,董倩文,吳 瑾,范雨香,翟章印
(淮陰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淮安 223300)
壓電陶瓷是一種能夠實現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無機功能材料,可廣泛應用于探測器、換能器、濾波器和傳感器等領域。目前,在壓電陶瓷體系中,鉛基壓電陶瓷因其在準同型相界處壓電性能優異而被廣泛應用。但是,在鉛基陶瓷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強毒性的PbO,在高溫燒結或加工處理時具有高揮發性,會給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背離人們對電子器件綠色環保的要求。因此,國內外研究人員越來越關注對環境友好的多功能無鉛壓電陶瓷,并進行了大量研究。按照結構類型的不同,無鉛壓電陶瓷材料主要有鈣鈦礦型、鉍系層狀和鎢青銅型等。其中化學式為ABO3鈣鈦礦型壓電陶瓷由于其結構簡單、物理現象豐富,是目前研究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無鉛壓電陶瓷。目前,鈣鈦礦型無鉛壓電陶瓷主要包含Na0.5Bi0.5TiO3(NBT)基、BaTiO3(BT)基和Na0.5K0.5NbO3(NKN)基等。其中NBT具有強鐵電性、高居里溫度和良好的聲學性能等優點,但純NBT的矯頑場和電導率均高,導致其難以獲得理想的電學性能[1]。
針對NBT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國內外學者對其展開了廣泛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NBT中引入其他鈣鈦礦結構的新組元與其形成多元體系,或對其進行離子摻雜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NBT壓電陶瓷的電學性能,例如在NBT中引入CaTiO3(CT)、BaTiO3(BT) 和 K0.5Bi0.5TiO3(KBT)等[2-4]。將CT引入NBT基所形成的固溶體,與純NBT陶瓷相比,其矯頑場變小,壓電性能增強[2]。為了實現NBT基陶瓷的光電多功能特性,研究人員將稀土離子摻雜到NBT二元或多元體系中,一方面,稀土離子可以作為提高基體電學性能的結構改性劑,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引入高效光致發光性能的激活劑[5-8]。在Sm3+摻雜NBT-xCT陶瓷體系中,當x=0.04時,壓電性和光致發光性均達到最佳[9]。
在稀土離子中, Er3+激活的發光材料被980 nm的近紅外光輻照時,可以實現上轉換可見光波段的綠色和紅色光發射[7,10]。另外,Er3+摻雜發光材料在光學溫度傳感[11]、局域結構的光譜探針[12]、電信行業和激光中使用的波長為1.54 μm的近紅外特征發射[13]等領域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關注。但是,因為吸收截面小,Er3+單獨摻雜的發光材料在980 nm激發下,上轉換發光效率很低,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先前的研究表明,Yb3+可作為Er3+的敏化劑,在980 nm附近具有更大的吸收截面,可以共振地將能量傳遞給Er3+,進而有效增強Er3+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和Er3+激活發光材料的上轉換發光性能[14-15]。
本文通過固相燒結法制備了Er3+單摻與Er3+/Yb3+共摻NBT-CT無鉛壓電陶瓷樣品,并對不同Er3+和Yb3+含量對樣品的物相結構和上轉換發光特性的影響展開了研究。
通過固相燒結法,準備純度分別為99.9%、99.99%、99.99%、99.9%、99.9%、99.99%的Bi2O3、TiO2、Na2CO3、Er2O3、Yb2O3、CaCO3粉末狀初始原料,根據0.96Na0.5Bi0.5-x-yErxYbyTiO3-0.04CaTiO3(NBT-CT∶xEr3+/yYb3+,x=0.002~0.015,y=0.010)的化學計量比,計算并稱量各原料所需的投料量。然后將其放入瑪瑙研缽中,并加入適量的無水乙醇進行充分研磨,混合均勻后放入剛玉坩堝,置于馬弗爐中以800 ℃的溫度預燒2 h;完成后將預燒粉再次充分研磨,每次稱取0.6 g,倒入模具中壓制成直徑為10 mm,厚度為1~2 mm圓片型坯體(生胚)。在剛玉墊片上鋪上母粉,將生胚放在母粉上,再以母粉將生胚覆蓋,最后蓋上剛玉坩堝,將坩堝與墊片接觸處密封,采用埋燒法在1 150 ℃燒結3 h后冷卻至室溫,即得到NBT-CT∶xEr3+(x=0.002,0.004,0.006,0.008,0.010,0.015)和NBT-CT∶0.010Er3+/0.010Yb3+陶瓷樣品。
使用X射線衍射儀(XRD,D8 Advance,Bruker)表征物相結構,采用熒光光譜儀(FS5)測試樣品的熒光發射光譜。所有的樣品表征均在室溫下完成。
通過X射線衍射圖可以分析樣品的物相結構。圖1為在室溫下使用X射線衍射儀對NBT-CT∶xEr3+/yYb3+樣品測試所得的XRD圖譜。由圖1可觀察到所有樣品均為純的ABO3鈣鈦礦結構,且沒有出現雜相。樣品的所有XRD衍射峰均與NBT標準譜(JCPDS card No.36-0340)相對應,說明Er3+、Yb3+已完全摻入到NBT-CT基質晶格中。
圖2為NBT-CT∶xEr3+/yYb3+固溶體的放大XRD圖譜,其2θ范圍在31.75°~33.5°。由圖2知,隨著Er3+和Yb3+摻雜濃度的增加,衍射峰位向著高角度方向偏移,因為摻雜的Er3+、Yb3+、A位的Bi3+和B位的Ti4+的離子半徑分別為0.089 nm、0.086 8 nm、0.103 nm和0.065 nm[16],因此Er3+、Yb3+的離子半徑較接近于Bi3+,且它們的價態相同,所以Er3+、Yb3+容易取代A位的Bi3+,引起微小的晶格收縮,晶面間距減小,樣品的晶格發生畸變。依據布拉格衍射公式,衍射主峰的峰位略向高角度方向偏移。

圖1 NBT-CT∶xEr3+/yYb3+陶瓷的XRD圖譜

圖2 NBT-CT∶xEr3+/yYb3+陶瓷2θ在31.75°~33.5°內的放大XRD圖譜
為了研究Er3+在NBT-CT基質中的上轉換發光特性,制備了一系列Er3+摻雜NBT-CT無鉛壓電陶瓷。圖3(a)為NBT-CT∶xEr3+陶瓷樣品在室溫下980 nm激發下的上轉換發射光譜。由圖3(a)可見,隨著Er3+摻雜濃度的增加,發射特征峰的形狀和位置沒有變化,但發射光的強度先增加后減小,在x=0.010時,發光性能達到最佳。說明通過Er3+摻雜濃度的調節可以對NBT-CT∶xEr3+陶瓷的上轉換發光強度進行調控。在980 nm波長的輻照下,NBT-CT∶xEr3+樣品呈現很強的Er3+特征發射,發射峰中有兩個較強的以530 nm和546 nm為中心波長的綠色峰,分別歸于Er3+的2H11/2→4I15/2、4S3/2→4I15/2躍遷。另外,還有一個相對較弱的以670 nm為中心波長的紅色發射峰,其來源于Er3+的4F9/2→4I15/2躍遷。這些結果與Er3+摻雜的其他發光材料相似。結果表明,在室溫下通過NBT-CT∶xEr3+無鉛壓電陶瓷可以實現紅外光泵浦,以及在可見光波段上的強上轉換綠色和紅色光發射。在NBT-CT∶xEr3+陶瓷中Er3+的上轉換發光機制類似于BCZT∶Er3+[17]。從圖3(b)可以看出,上轉換綠光發射強度遠高于紅光發射強度。

圖3 (a)NBT-CT∶xEr3+陶瓷的上轉換發射光譜(λex=980 nm);(b)發射強度隨Er3+摻雜濃度的變化
為了研究Yb3+摻雜對NBT-CT∶0.01Er3+陶瓷樣品上轉換發光性能的影響,在室溫下使用熒光光譜儀對NBT-CT∶0.010Er3+和NBT-CT∶0.010Er3+/0.010Yb3+樣品的發射光譜進行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在波長為980 nm的近紅外光激發下,Er3+/Yb3+共摻和Er3+單摻NBT-CT基質的上轉換發射特征峰的形狀和峰位幾乎一致,說明NBT-CT∶0.010Er3+/0.010Yb3+樣品的發射光譜仍來自Er3+的能級躍遷輻射,但上轉換發射光強度顯著增強,即以530 nm、546 nm和670 nm為中心波長的特征峰的發光強度分別增強了約2.97倍、2.89倍、3.51倍,這是由于作為敏化劑的Yb3+對近紅外光980 nm的有效吸收,增強了Er3+對980 nm近紅外光激發所產生的上轉換發光強度。

圖4 Er3+單摻和Er3+/Yb3+共摻NBT-CT陶瓷的上轉換發射光譜圖

圖5 簡單的Er3+/Yb3+能級示意圖和能量轉移過程

圖6 980 nm激發下,陶瓷樣品NBT-CT∶0.010Er3+和NBT-CT∶0.010Er3+/0.010Yb3+的CIE色度圖
為了理解Er3+/Yb3+共摻NBT-CT陶瓷基質的上轉換發光過程,圖5給出了Er3+/ Yb3+的部分能級,以及980 nm近紅外光激發下所產生的上轉換發光機制中相關的能量轉移過程。與Er3+單摻相比較,Yb3+對980 nm的近紅外光子具有更大的吸收截面,占據主導地位,可以通過共振將能量高效地傳遞給Er3+,使其向高能級躍遷,導致其躍遷輻射增強,所以摻雜Yb3+可以起到敏化作用,增強Er3+的上轉換發光強度[18]。這里忽略Er3+的基態吸收(GSA)和激發態吸收(ESA)。由圖5可知,在980 nm的近紅外光激發下,Yb3+首先吸收入射的光子,從基態能級2F7/2躍遷到能級2F5/2,然后再返回基態,由于Yb3+的發射和Er3+的吸收之間在光譜上存在重疊,將發生能量傳遞,即ET1∶2F5/2(Yb3+)+4I15/2(Er3+)→2F7/2(Yb3+)+4I11/2(Er3+),Er3+從基態4I15/2躍遷至4I11/2。隨后從Yb3+到Er3+通過連續的能量轉移過程ET2∶2F5/2(Yb3+)+4I11/2(Er3+)→2F7/2(Yb3+)+4F7/2(Er3+),使得布局于能級4I11/2的部分電子躍遷到激發態能級4F7/2。然后,布局于能級4F7/2的電子達到亞穩態飽和并以無輻射弛豫的方式回到能級2H11/2和4S3/2。最后由于2H11/2→4I15/2和4S3/2→4I15/2之間的輻射躍遷,產生了以530 nm和546 nm為發光中心的綠色光發射。與綠色發射光相比較,紅光能級4F9/2的電子由兩種途徑產生。第一種是來源于上能級4S3/2的電子直接通過無輻射弛豫過程躍遷到能級4F9/2。另外,能級4I11/2上的電子不僅可以被激發到能級4F7/2,而且還可以無輻射躍遷到能級4I13/2。下能級4I13/2上的電子再次通過能量傳遞過程ET3∶2F5/2(Yb3+)+4I13/2(Er3+)→2F7/2(Yb3+)+4F9/2(Er3+)吸收Yb3+的能量躍遷至能級4F9/2。通過這兩種方法,出現了由4F9/2→4I15/2躍遷所產生的紅色光發射。
為了進一步確定NBT-CT∶0.010Er3+和NBT-CT∶0.010Er3+/0.010Yb3+陶瓷樣品發射可見光的顏色,在波長為980 nm的近紅外光激發下,依據各自的發射光譜,通過CIE1931色坐標計算軟件得到它們的色度坐標如圖6所示。其中,NBT-CT∶0.010Er3+樣品的CIE坐標值為(0.272 7,0.712 2),NBT-CT∶0.010Er3+/0.010Yb3+樣品的CIE坐標值為(0.285 3,0.702 6),均位于CIE1931色度圖中綠色光區域。因此,NBT-CT∶0.010Er3+和NBT-CT∶0.010Er3+/0.010Yb3+可以有效地被980 nm近紅外激發而上轉換發射出綠光,在白光LED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1)采用固相燒結法成功地合成了Er3+單摻和Er3+/Yb3+共摻NBT-CT無鉛壓電陶瓷,樣品的主晶相為NBT晶相,在XRD分辨率內未檢測出次級晶相;
(2)Er3+單摻和Er3+/Yb3+共摻NBT-CT系列樣品可以被980 nm近紅外光有效地激發,可上轉換發射出為以530 nm、546 nm、670 nm為中心波長的綠光和紅光,且綠光強度大于紅光強度,在白光LED領域存在潛在的應用;
(3)在NBT-CT∶xEr3+(x=0.002,0.004,0.006,0.008,0.010,0.015)樣品中, NBT-CT∶0.010Er3+樣品的發光性能最好,說明通過調整RE離子的摻雜濃度可以調控NBT-CT∶xEr3+陶瓷體系的上轉換發光性能;
(4)通過Er3+單摻和Er3+/Yb3+共摻NBT-CT樣品的發射光譜進行對比,得出熒光發射光譜的特征峰均來自激活劑Er3+,Yb3+只起到敏化作用,可有效增強Er3+的上轉換發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