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徐永敢, 謝媛
(長沙理工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14)
近年來,城市私家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城市道路面臨越來越大的交通壓力,交通擁堵、交通事故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峻。公共交通能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具有集約高效、節能環保的特點和優勢,對城市發展具有支撐和帶動作用。公交場站作為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城市公交的正常運營。目前湖南省公交場站建設存在較大缺口,希望通過“十四五”時期的系統規劃,彌補現狀不足,更好地發揮場站作為公交基礎設施的保障作用。
“十四五”時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第一個5年期,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的決策部署,湖南省全力推動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強化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將公交場站作為建設的重要內容,旨在將湖南打造成全國公共交通先進省。
2020年5月,采取函調及踏勘的方法,對湖南省14個地市州、122個縣市區發放函調表格,并在各級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進行座談,了解各地現狀場站建設、運營管理中的不足和“十四五”時期建設需求意向的總體輪廓,并獲得現狀和未來兩方面詳細的摸底數據。現狀數據包括首末站、樞紐站、停保場的建設規模、服務規模、土地權屬及建設與運營單位等;“十四五”建設需求數據包括建設規模、服務規模、土地權屬、建設年限、項目進展及各階段投資情況等。下面主要對現狀及“十四五”建設需求的場站建設規模、服務規模和土地權屬進行分析。
湖南省公交運營車輛共31 851臺,折合37 505標臺。全省公交場站綜合用地面積合計399.08萬m2,其中首末站121.92萬m2,樞紐站63.75萬m2,停保場213.36萬m2。現狀場站規模能容納27 010臺車輛。
(1) 從車均占地面積來看,現狀公交場站規模嚴重不足。車均綜合占地面積為106 m2/標臺,與GBT 51328-2018《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的要求200 m2/標臺以上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缺口達47%。
(2) 從公交場站結構來看,現狀場站結構不合理。通常認為首末站(含樞紐站)∶停保場的合理比例為6∶4。函調數據顯示,湖南省首末站∶停保場約為4.7∶5.3,總體以缺乏首末站、樞紐站為主。
以湖南省14個地市州為對象展開分析,長沙市公交場站現狀規模占全省35.39%,居于首位;益陽市居于末位,僅占2.44%;其他各市州占比為3%~10%。參照GBT 51328-2018,現狀各地公交場站建設存在以下問題:
(1) 現狀車均占地面積嚴重偏低(見表1)。GBT 51328-2018要求單車綜合用地面積不小于200 m2/標臺。據統計,僅張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車均綜合用地面積滿足標準要求;岳陽市、永州市、邵陽市、婁底市、衡陽市、郴州市、常德市滿足標準要求的50%以上;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懷化市、益陽市達不到標準要求的50%,其中益陽市僅為標準要求的17%。

表1 各地區公交場站基本情況
(2) 現狀首末站面積普遍偏小。GBT 51328-2018要求首末站用地面積不宜小于2 000 m2,特殊情況不小于1 000 m2。據統計,湖南省用地小于2 000 m2的首末站共106個,其中長沙市28個,株洲市、衡陽市和常德市各14個,湘西自治州12個;小于1 000 m2的共70個,其中長沙市15個,湘西自治州12個,衡陽市11個(見圖1)。

圖1 各地區首末站用地面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數量
調查時將土地權屬劃分為共有、自有、租賃和其他四類。各地反饋數據顯示,湖南省公交場站土地性質為自有類的共204.59萬m2,租賃類116.08萬m2,共有類10.12萬m2,其他類68.30萬m2(見圖2)。可見,湖南省公交場站用地以自有和租賃為主,兩者占比達80.35%,其中自有類為51.26%,租賃類為29.09%。

圖2 湖南省公交場站用地土地權屬比例
(1) 從公交企業財務方面來看,全省將近30%的公交場站用地為租賃類,租賃模式的場站需要企業支付龐大的租金,會給公交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
(2) 從場站的用地穩定性來看,租賃模式的場站用地得不到長久保障,租賃價格易受市場變化的影響,土地持有者會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租賃價格,并存在隨時終止租賃的可能。租賃性質的公交場站用地極不穩定,不利于公交行業的穩定發展。
根據各地反饋數據,全省公交場站“十四五”建設需求規模為712.01萬m2,其中首末站198.81萬m2,樞紐站279.30萬m2,停保場233.91萬m2;累加既有規模與建設需求規模,總規模合計1 111.09萬m2,其中首末站320.73萬m2,樞紐站343.05萬m2,停保場447.27萬m2;需求場站建成后,可提升容納能力45 877臺,累加既有容納能力與新增容納能力,總容納能力合計72 887臺車輛。
(1) 從車均占地面積來看,各地建設需求申報積極。需求規模建成后全省車均綜合占地面積達到296 m2/標臺,意向較為強烈,達到GBT 51328-2018的要求。從節約用地角度,可適當控制規模,以略微超過標準為宜。
(2) 從公交場站結構來看,場站結構趨向于合理。建設需求以首末站和樞紐站為主,首末站(樞紐站)∶停保場的占地面積比例約為6∶4,與理想比例相符。
摸底數據顯示,“十四五”各地公交場站通過新改建,建設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1) 從各地建設需求規模分析,長沙市、岳陽市、永州市、湘潭市公交綜合用地合計建設需求規模超過全省的50%,其首末站(樞紐站)建設需求規模居于全省前四,合計達到全省的50%;長沙市、岳陽市、永州市、邵陽市停保場建設需求規模在全省居于前列,分別占全省的9.40%、12.06%、12.60%和11.57%(見表2)。

表2 各地區新建公交用地面積 m2
(2) 從各地建設需求結構分析,各地根據自身現狀公交場站的缺口情況及公交行業發展水平,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設需求,提高了短板在公交綜合用地中的比重。其中株洲市、郴州市和常德市等加強了對首末站的建設;長沙市、株洲市、岳陽市、永州市、益陽市、湘潭市和懷化市等著力于樞紐站的建設;婁底市和常德市等則側重于停保場的建設(見圖3)。

圖3 現狀、需求不同功能場站用地占比
據統計,“十四五”全省公交場站申報建設項目689個,其中319個未被納入土地利用規劃,接近50%的項目用地得不到政策保障。公交用地優先政策實施力度不強,土地審批難度大,會導致場站建設進度推進緩慢。
公交場站自有類土地性質呼聲最高,全省超過80%的場站申報建設項目土地權屬期望為自有類。企業自身擁有一套用地體系,便于合理選擇商業、辦公等業態模式,在不改變場站用地用途的情況下,自有類的場站用地有利于公交用地的綜合開發,收益可用于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彌補企業營運虧損,達到公交企業“自營自救”的效果。
通過對湖南省公交場站現狀基本情況及“十四五”建設需求摸底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 現狀公交場站用地建設規模嚴重不足,表現在車均綜合占地面積偏小、不同功能場站規模達不到標準要求;2) 場站結構不合理,總體以缺乏首末站(樞紐站)為主;3) 租賃類場站用地占比較大,土地性質活躍,不利于公交行業穩定發展。“十四五”時期場站建設需求意向強烈,各地針對性地彌補了現狀缺陷,合理性較高,對湖南省“十四五”公交場站規劃建設具有一定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