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萍 劉文斌 符澤衛 許金泉 劉恒宇
(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研發中心,昆明 650106)
ITO粉末材料中錫的氧化物含量一般約為5%~20%,氧化銦含量約為90%左右,其他雜質含量甚微。是一種新型的特殊半導體材料,通常用于制作液晶顯示器、平板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觸摸屏、電子紙、有機發光二極管以及太陽能電池等。目前國內外未見關于ITO粉末材料中錫量測定的分析方法標準,ITO粉末材料中錫測定的報道也極少。
錫的測定方法較多,主要有碘量法[1]、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2]、原子熒光光譜法[3]、分光光度法等[4]。碘酸鉀滴定法測定錫是錫測定分析方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一般可測定各種試樣中0.05%以上的錫含量。本文研究以鋅粉-氫氧化鈉熔融樣品[5],鹽酸浸取,采用蓋氏漏斗作為還原裝置,鐵粉和鋁粒將錫還原,碘酸鉀滴定法測定ITO粉末材料中的錫。方法運用于實際樣品分析,結果滿意。
除非另有說明,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均為三級水。
鋅粉、金屬錫(錫的質量分數≥99.99%)、還原鐵粉(0.074 mm)、金屬鋁(鋁的質量分數≥99.5%)、氫氧化鈉、氯化鈉、鹽酸(1+1)、過氧化氫。
淀粉溶液(5 g/L):稱取2.5 g可溶性淀粉于250 mL燒杯中,加20 mL水調成糊狀,在攪拌下加入20 mL氫氧化鈉溶液(25 g/L)放置至清亮,用水稀釋至500 mL,混勻。
淀粉-碘化鉀溶液:取50 mL淀粉溶液(5 g/L),置于250 mL燒杯中,加入3 g碘化鉀,搖動至溶解。
飽和碳酸氫鈉:煮沸5 min后冷卻備用。
錫標準溶液(1 mg/mL):稱取1.000 0 g金屬錫(≥99.99%)于400 mL燒杯中,加入100 mL鹽酸、20 mL水,蓋上表皿,低溫加熱溶解,以水吹洗表面皿并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900 mL,搖勻,冷卻后以水定容。
1)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c(1/6KIO3)=0.01 mol/L)配制:稱取3.570 0 g 碘酸鉀、10 g無水碳酸鈉,溶于500 mL水中,加18 g碘化鉀,攪拌溶解,以水稀釋至10 L,混勻。
標定:移取20.00 mL錫標準溶液4份于一組300 mL錐形瓶中,隨同做空白實驗。加入1.5 g還原鐵粉,80 mL鹽酸(1+1),低溫加熱至溶解完全。以下按實驗方法加入鋁粒還原、冷卻后加淀粉-碘化鉀溶液滴定。
2)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c(1/6KIO3)=0.05 mol/L)。
配制:稱取17.900 0 g 碘酸鉀,10 g無水碳酸鈉,溶于500 mL水中,加89.5 g碘化鉀,攪拌溶解,以水稀釋至10 L,混勻。
標定:稱取0.100 00 g金屬錫(錫的質量分數≥99.99%)置于300 mL錐形瓶中,隨同做空白實驗。加入1.5 g還原鐵粉,80 mL鹽酸(1+1),20 mL水,低溫加熱至溶解完全。以下按實驗方法加入鋁粒還原、加淀粉溶液滴定。
稱取0.20 g試樣(精確至0.000 1 g),置于預先加有1 g鋅粉的8 mL瓷坩堝中,加入1 g氫氧化鈉、2 g鋅粉,覆蓋0.5 g氯化鈉。移入700 ℃ 的高溫爐中熔融15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加入1.0 g還原鐵粉,將坩堝移入預先置有100 mL鹽酸的300 mL錐形瓶中,低溫加熱至熔融物和鐵粉完全溶解。取下冷卻,加入1.5 g金屬鋁,蓋上蓋氏漏斗,漏斗中加入約30 mL 飽和碳酸氫鈉,連續搖動錐形瓶至大部分金屬鋁溶解,加熱至試液產生大氣泡1 min,取下,向漏斗中補加少量飽和碳酸氫鈉,流水冷卻至室溫,加5 mL淀粉-碘化鉀溶液,用碘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至淺藍色即為終點。
錫的含量以錫的質量分數wSn計,數值以%表示,按式(1)計算:
(1)
式中:c為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V1為滴定試樣所消耗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V0為滴定空白溶液所消耗碘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m為試樣的質量,g;59.335為錫(1/2Sn)的摩爾質量,g/mol。
樣品分解方法的選擇關系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分別對3個ITO粉進行單酸分解、混合酸分解、鋅粉-氫氧化鈉熔融分解、鋅粉-硼砂-硼酸熔融分解實驗。結果表明,鹽酸和硫酸不能分解ITO粉;王水分解、硫酸冒煙,溶解樣品所需時間較長,樣品分解不完全,分解后的試液中有硝酸根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度;采用鋅粉-氫氧化鈉熔融分解、鋅粉-硼砂-硼酸熔融分解,ITO粉分解完全,錫的測定結果穩定。鋅粉-硼砂-硼酸熔融碘酸鉀滴定法適用于含鎢錫礦、復雜錫精礦及錫冶煉中間產品試樣中錫量的測定。ITO粉中除錫、銦元素外,其他元素含量甚微,故選擇鋅粉-氫氧化鈉熔融分解樣品。
由于采用蓋氏漏斗作為還原裝置,吸入的飽和碳酸氫鈉中的溶解氧會對檢測結果產生負干擾,所以對飽和碳酸氫鈉的影響進行條件試驗。
稱取100~130 mg的金屬錫置于300 mL錐形瓶中,加入1.5 g還原鐵粉,150 mL鹽酸(1+1),低溫加熱至鐵粉溶解完全,取下稍冷,滴加過氧化氫至溶液呈淺黃色再過量1滴,加熱至試料溶解完全并煮沸至大氣泡,冷卻至80 ℃以下,加入1.5 g金屬鋁,蓋上蓋氏漏斗,漏斗中加入約30 mL飽和碳酸氫鈉,連續搖動錐形瓶至大部分金屬鋁溶解,加熱至試液產生大氣泡1 min,取下,補加少量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流水冷卻至室溫,加5 mL淀粉溶液,用碘酸鉀標準溶液[c(1/6KIO3)=0.05 mol/L]滴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飽和碳酸氫鈉的影響
結果表明,采用蓋氏漏斗法作為還原裝置,由于還原后溶液冷卻過程中有大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被吸入試液中,引入溶解在碳酸氫鈉中的溶解氧,Fe(Ⅱ)不能完全消除溶解氧的干擾,且干擾隨著滴定體積、滴定時間的增加而加??;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經過煮沸5 min 處理,可以將大部分溶解氧去除,不干擾測定。
碘酸鉀滴定法測錫干擾元素的種類及允許量與熔(溶)樣方法及其條件、試液的酸度、滴定速度及滴定時搖動試樣瓶的強度、錫量、共存元素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試樣中主要的干擾元素有砷、銅、鎢、銻;另外只有大量存在才有干擾的元素有鉍、釩、鉬、鈦、鉻、鉛、鈮、鉭、硅、碳、硫、氟、鈷、鎳、銀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等。
ITO粉末材料中銦的含量約為80%,錫含量約為10%。對樣品采用ICP-AES法測定雜質含量(見表2)。碘酸鉀滴定法對錫測定產生干擾的元素主要有基體元素銦、銅和銻,所以對3種元素進行干擾實驗。

表2 ITO粉末材料雜質元素的分析結果
2.3.1 基體銦干擾實驗
移取20 mL錫標準溶液,置于一組300 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不同含量的銦,按照實驗方法操作,測定錫含量,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基體銦干擾實驗
按稱取0.2 g試樣進行測試,計算出基體銦的含量約為150 mg,加入銦100~300 mg,錫的回收率在99.95%~100.3%,結果表明基體元素銦對錫的測定沒有干擾。
2.3.2 銅干擾實驗
移取20 mL錫標準溶液,置于一組300 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不同含量的銅,按照實驗方法操作,測定錫含量,測定結果見表4。

表4 銅干擾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當試樣中銅含量小于2 mg時,銅對測定結果沒有影響,銅含量大于等于3 mg時對測定結果產生明顯的正干擾,需要用鐵粉置換去除銅的干擾。本次實驗用ITO粉末中銅含量遠遠低于2 mg,所以不干擾測定。
2.3.3 銻干擾實驗
移取20 mL錫標準溶液,置于一組300 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不同含量的銻,按照實驗方法操作,測定錫含量,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銻干擾實驗
按照實驗方法對試樣進行11次測定,精密度考察結果見表6。
實驗結果表明,本方法測定錫相對標準偏差為0.42%~0.67%,方法精密度好。
在試樣中加入適量的錫標準溶液,按實驗方法進行測定,結果見表7。

表6 樣品分析結果

表7 樣品加標回收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按照實驗方法進行測定,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在99.8%~101%,滿足分析的要求。
建立了用鋅粉-氫氧化鈉熔融,蓋氏漏斗作為還原裝置,碘酸鉀滴定法測定ITO粉中錫的方法。相對標準偏差為0.42%~0.67%,加標回收率在99.8%~101%,精密度符合分析要求,方法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