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據《巴黎人報》等法國媒體近日報道,法國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請2022年度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有3個項目呼聲最高:巴黎鋅皮屋頂、法國棍子面包與富有地區特色的阿爾布瓦葡萄酒節。由于法國每隔兩年才能申請一次非遺、每次只能提交一個項目,面對這幾個各具特色的法國文化“代表”,法國文化部也猶豫難決,舉棋不定。
鋅屋頂,巴黎的風景線
深灰色鋅皮屋頂是巴黎的重要特色。無論是在埃菲爾鐵塔上還是在蒙馬特爾高地之巔俯瞰巴黎,都能看到起伏有致的鋅皮屋頂在陽光下閃現的深灰、淺灰與綠灰色。這樣的屋頂是伴隨19世紀中期拿破侖三世對巴黎進行大改建時出現的。在巴黎總督奧斯曼男爵的倡導下,巴黎大批破舊老房被拆除,用地下石灰巖建造的豪華公寓大樓拔地而起。為了減少因樓層增加對建筑整體產生的壓力,奧斯曼男爵決定采用當時的新材料鋅皮作為建筑屋頂的基本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輕盈、堅固、防水、防曬、易于切割、易于對石材進行包裝等特性。采用鋅皮屋頂后,巴黎豪華公寓樓也更加美觀。在莫奈、梵高、塞尚等藝術家的畫筆下,在普萊維、德·斯泰爾夫人等作家的詩里,在伊夫·蒙當、皮亞芙等歌手的歌聲中,都有對巴黎屋頂的描述。不僅巴黎80%的屋頂是鋅皮屋頂,整個法國及歐洲很多城市如瑞士日內瓦等,都在巴黎的影響下掀起過鋅屋頂的熱潮。
不過,此次有望申遺的并非巴黎鋅屋頂本身,而是鋅皮屋頂的制作與維修技術。原則上,鋅皮屋頂每隔50年要進行更換,平時也需要維修并根據法國新的環保與生態標準進行隔熱保溫,因此相關專業性與技術難度進一步提高。但目前法國相關從業人員并不多,共約4.5萬人從事各地屋頂修建工作,巴黎僅有500多名鋅皮屋頂專業技術人員。
相關行業組織表示,法國年輕人對這種傳統技藝越來越缺乏興趣。如果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該行業將有望獲得新的發展動力,迎來一系列技術更新。法國政府2014年就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該項目的申請,但被另一項目擠了下來,一直拖延至今。沒想到這次鋅屋頂又面臨更具優勢的競爭對手:聞名世界的法棍面包。
法棍得到總統力挺
早在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提出,希望法式長棍面包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克龍將法棍面包稱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早上、中午和晚上,不論你信不信,每個人都吃這種面包”。法國媒體評論稱:連意大利那不勒斯比薩、土耳其咖啡都能成為“非遺”,法棍更應該列入了。以全法面包店每天300萬根的消費量,法棍可謂法國人的標志性食品,更是法國人生活方式的象征。
法棍與很多傳說相聯。一說是拿破侖率兵行軍打仗,要求廚師做出比日常圓面包更方便攜帶的面包,于是長條法棍面包問世,可插在背包上攜帶食用。一些專家認為更可靠的起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黎修建地鐵的工人經常斗毆打架,為禁止他們隨身攜帶刀子,當局推出了便于手掰、方便食用的棍子面包。不管哪個傳說是真的,1920年法國禁止面包店凌晨4點前生火開爐的法律是確定的。由于沒有時間烤制耗時更長的傳統面包,面包店就開始大量生產短時間即可出爐的法棍。
傳統“法棍”是有尺寸標準要求的:5厘米左右寬、4厘米左右高、65厘米左右長、重約250克。質量更有標準:外皮脆、內里松軟、烤出的顏色是蜜黃色,香軟可口。法國1993年通過一項法律,規定傳統法棍面包只能由小麥面粉、水、酵母和鹽這四種配料制成,且不能冷凍保存或含有防腐劑。法國面包師聯合會多年前就請求愛麗舍宮支持他們為法棍面包“申遺”,以保護傳統法棍的品質,并希望減少大超市和便利店中銷售冷凍法棍的比重,因為它們沒有按照傳統工藝制作。在得到總統的支持后,法棍面包申遺聲勢大振。
東部葡萄酒節具地方特色
另一個熱度很高的申遺候選項目是法國東部汝拉山區鄉村的傳統葡萄酒節。該節日源自中世紀,在17世紀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鄉村風俗。在產酒區阿爾布瓦鎮,每年9月第一個周日舉行狂歡節,人們不僅載歌載舞舉行游行表演,還用特殊方式制作80—100公斤的巨型葡萄串,非常壯觀。這樣的節日綜合了鄉村風俗、節日風情以及人們的生活場景,具有地方特色與人種學含義。
上述3個項目都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法國文化部可能于3月中下旬做出選擇,并報送總統定奪。對于這3個項目,法國人各有偏好,但更多人認為,不管哪個能入選,都是法國的驕傲和人類文化的寶貴存在。▲
環球時報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