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圓

探索 在提高辦事便利度、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方面,仁懷市大力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著力推進“一窗式”改革、“全省通辦、一次辦成”改革。
仁懷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斗過的地方,也是馳名中外的貴州茅臺酒的產地、著名的“中國酒都”。2020年11月,仁懷市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為這座從濃濃酒香中走出的全國百強縣市再添城市名片。
“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仁懷自古是“川鹽入黔、商賈云集”的地方,如今古商路換新顏。2018年,仁懷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成為貴州首個“雙千億”強市;2019年,仁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97.04億元,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升至第79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名升至第68位。
一個地方的發展,硬的靠資源,軟的靠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與群眾生活、企業生存和地方發展息息相關,是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在2020年仁懷市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仁懷市委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主任黃興文指出,仁懷市正處于“十四五”發展藍圖即將開啟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對于仁懷市在新起點實現高質量新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要切實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工作,在破機制、簡流程、壓時限、優服務上下功夫,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提供了身份證號之后,很多信息在系統里可以共享,就不用重復提供了。”在仁懷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綜合行政執法局窗口,工作人員正在給因為開業招聘要辦理臨時占道的林殊講解《臨時占道申請書》上要填寫的信息——實際上,她真正需要填寫的內容并不多。工作人員熊志瑩向《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介紹,“政府能提供的信息,我們內部就先把信息壁壘打通了。”營商環境建設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仁懷市不斷加大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深入開展證照入庫工作,并加大證照共享力度,各辦事窗口能在證照庫中調取的證照,一律不得要求辦事群眾提供,以進一步減少群眾辦事材料。目前,共錄入證照種類103種,錄入證照316280個,調用證照30766次。
在提高辦事便利度、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方面,仁懷市大力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著力推進“一窗式”改革、“全省通辦、一次辦成”改革。持續開展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做到行政審批事項應進必進,將“6+X”事項全部集中納入中心辦理。按照部門“一窗”、分類綜合“一窗”、部門專窗,設置公安事務綜合服務區、辦稅服務區、人才服務“一站式”服務區、醫保綜合服務區、企業開辦區、不動產登記區等部門為“一窗”,設置工程項目建設區、綜合服務區等分類綜合“一窗”,設置綜合執法局等部門專窗;設置“全省通辦、一次辦成”綜合窗口兩個、行業通辦窗口16個。通過這些設置,實現在一個窗口把事情辦好。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仁懷市住建局工作人員馬新新向記者介紹窗口工作機制:“辦事群眾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提交資料,工作人員檢查達到標準后,會分配到相關審批單位審核。”仁懷市不斷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開展工程項目建設審批改革,設置3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核、窗口統一出件”,以項目建設歷程的重要節點劃分審批階段,實現“跨層級、跨業務、跨系統”的協同管理。2020年1至10月,共辦結施工許可66件、工程規劃65個、選址意見書38個、竣工規劃認可58個、用地規劃80個。
仁懷市委副書記、市長汪能科提出,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營商環境再優化、再升級、再前進,凝聚共識、壓實責任、精準措施、主動進位、扎實工作,推動民營經濟提質提速。著力破解“資金”“人才”“成本”三個難題,不斷優化“政務”“平臺”“環境”三個服務,推動民營經濟“轉型發展”“誠信發展”和“現代發展”,把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落到實處,讓民營企業家備受尊重,讓民營經濟倍加壯大。
在服務企業方面,仁懷市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創新服務模式,推出企業開辦幫辦服務、人才一站式服務。2020年8月10日,仁懷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開通兩個“企業開辦幫辦窗口”,整合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稅務信息補錄、社保登記等環節,辦理時限壓縮至0.5個工作日,提供銀行開戶預約,將銀行開戶壓縮為1個工作日。幫辦窗口的設置,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過后臺流轉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申請人重復提交材料和多頭跑的情況。截至10月底,共幫助辦理企業開辦135戶。2020年12月21日,“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正式開通,并設置兩個窗口,主要為仁懷市人才解決戶籍遷移、配偶隨遷、子女就學、住房保障、醫療待遇、社會保險、出入境、人才待遇等提供服務工作。
一個窗口實現整個流程的業務辦理,這是近年來仁懷市不斷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窗口內外,是企業和民眾對于辦事快捷方便的要求和期盼,也是政府對“放管服”改革和“讓企業辦事更便捷,讓群眾辦事更容易”的承諾和落實。
除了在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辦事群眾還可前往大廳門外左右兩側的“惠辦事”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仁懷市在政務服務智能化、多渠道、便捷性等方面狠下功夫,配備公安、稅務、公積金、社保、不動產等22臺自助服務終端,實現行政審批服務從8小時坐班制向“24小時自助辦、365天不打烊”的跨越式改革。
仁懷市將《仁懷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作為今后三年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重要抓手。經過3年的規劃,來量化行政審批要素保障優質服務等工作的各項指標數據,強力助推仁懷營商環境的高質量發展,極力打造“仁人慧辦”營商環境品牌。《方案》從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促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3個方面,明確了26項工作任務,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真實聲音,才能更好、更精準地發力做好高效服務。仁懷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丁敏藝提出,用“五心服務”標準(即用心、細心、熱心、責任心、為人民服務的心)真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作為一名監督員,有問題就要說、就要提。”陳果是貴州懷莊酒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也是仁懷市一名營商環境監督員。2020年10月21日,仁懷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丁敏藝一行前來懷莊酒廠進行走訪和調研,陳果表示:“近幾年,尤其是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局后,辦事難、辦事慢現象改善許多,服務態度得到較好改善,讓我們企業、老百姓感到很暖心。”
仁懷市把優化營商環境端口向前延伸,面向社會、企業,聘請營商環境監督員,成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急企業所急、想企業之想,轉變政府職能,更好更快服務企業的重要舉措。
此外,仁懷市還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努力構建“親與清”新型政商關系,包括調研一批實體大廳、走訪一批投資企業、召開一批企業座談會、陪同一批群眾辦事、開展一批上門審批服務等,全面了解行政審批服務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傾聽企業呼聲,聆聽群眾意見,聚焦問題,收集建議,連通企業群眾辦事的“最后一公里”。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黃興文指出,要不斷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目標任務要再細化,服務意識要再強化,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