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強 陳大勇
(1.桐鄉市匯合水質凈化有限公司,浙江 桐鄉 314500;2.桐鄉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桐鄉 314500)
某污水處理廠現有多級離心風機3臺,功率315KW,額定出口風壓0.72bar,額定風量10000m3/h,二期擴建工程后,在利用原有多級風機基礎上新增2臺單級離心風機,額定出口風壓0.78bar,風量7200m3/h,日常1臺多級和1臺單機風機并列運行。由于原有工藝為CASS工藝,二期擴建工程中污水處理工藝調整為A2/O+MBBR工藝,其曝氣過程由原來的間歇式曝氣改為連續性曝氣,由變水位運行轉變為恒水位運行,曝氣系統揚程增加,而多級風機出口風壓低和單級風機出口風壓高的特點,使生化池曝氣系統調節氣量困難。經常出現多級風機喘振現象,嚴重影響污水廠的正常生產運行,而如何在合理使用現有設備的前提下,避免多級離心風機的喘振,成為污水廠管理的重要內容。
1)國內離心風機按污水處理廠推廣使用的時間可分為羅茨風機、多級離心風機、單級離心風機、磁懸浮風機和空氣懸浮風機。羅茨風機是運用容積式原理,由一對齒輪相互嚙合,將氣體由進氣口推送到出氣口,具有結構簡單,不產生喘振的優點,但由于羅茨風機風量小噪聲大,主要運用在早期的小型污水處理廠,現階段污水處理廠都廣泛應用后4種離心風機。
2)離心風機的工作原理是使氣體通過高速旋轉的葉輪獲得加速,從而將機械能轉變為壓力能,其主要部件有進氣口、導流片、葉輪、螺旋形蝸殼、出氣口以及擴散器等。氣體在葉輪中的流動方式以及特點均是由葉輪的形狀、大小以及轉速決定的,且風機的流量、壓力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都和葉輪有關。其中單級離心風機具有高轉速高揚程的特點,多級、磁懸浮、空氣懸浮風機則有大流量的優點但揚程較低。目前,離心風機以其高效率和低噪音的優勢,在各類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1)污水廠一期工程在2009年建設時安裝3臺HIBON多級離心風機,額定出口風壓為0.72bar,額定風量10000m3/h,采用變頻器調節風量。當時采用CASS工藝,設計處理量30000m3/d,3組生物池間歇出水,一組曝氣,一組沉淀,一組出水,變水位運行,工作水位在3.5米--6.7米間變化。風機出口壓力在0.45bar--0.7bar,因處理工藝需風量在5500m3/h--7000m3/h左右,而多級離心風機在變頻器頻率下降后,壓力隨流量同時下降,在7000 m3/h時出口壓力已接近管道壓力,開始出現喘振,因此特地安裝一套排空系統,放空一部分氣體以提高風機轉速。當時的主要問題是管網負荷小,多級離心風機流量過大,風量存在浪費現象。
2)污水廠二期2013年建成投產,新增2臺Howden單級風機,風量7200m3/h,額定出口風壓0.78bar。采用導葉調風量。污水處理工藝調整為A2/O+MBBR工藝,設計處理量60000m3/d,曝氣方式發生改變,由原來的3級生物池間歇式曝氣改為連續性曝氣,由變水位運行轉變為恒水位運行,運行水位在6.8米。由于處理水量增加,為保持合量的氣水比,需要風量為60000/24*6=15000m3/h。如運行2臺單級風機,曝氣量不夠,將嚴重影響出水水質穩定。因此實際開啟1臺單級離心風機+1臺多級離心風機。在單級離心風機(電流258A),風量約5000m3/h時,空氣總管壓力在0.72bar,多級風機風量約8000m3/h,風量雖還有余量,但風機壓力已達極限。
3)每年進入夏季后,隨著溫度上升,水中溶解氧開始下降,為保持正常的活性微生物需氧量,需要加大風機出風量;但隨氣溫升高,風機的出風量卻成下降趨勢,喘振點曲線上移。為保護多級離心風機不進入喘振區間,必須關小單級風機出風量,降低管道壓力,從而出現氣溫越高越需要增加風量時,風機效率越低,而操作員為保證多級離心風機風量在喘振點之上,就必須關小單級離心風機導葉來減小風量降低管網壓力,引起風量越調越低的惡性循環。

圖一 氣溫與溶解氧(DO)對應表
1)喘振發生的因素是出口壓力變大,通過葉輪的氣體流量變小。在實際生產中,喘振現象對于離心式風機來說,屬于經常性易發生的現象。在風機出現喘振現象的時候,風機的流量不穩定,一會兒大一會兒小[1]。而伴隨空氣流量的劇烈波動,使葉輪應力迅速變化后產生強烈振動,噪音加大,繼而引起整個機組的振動,每出現一次喘振都會對設備的葉輪、機械密封、軸承造成損傷,情況嚴重時,一次強烈的喘振就會造成風機出現軸承損壞、葉輪、導風口擋板破損的事故。

圖二 喘振后導風口擋板破裂
2)規避喘振點首先要找出喘振控制點,喘振控制點的確定需要依據風機的性能曲線,結合現場操作人員的對風機運行情況的觀察,以及對前期出現喘振時壓力、流量曲線的分析。以本廠為例,按操作經驗在2臺風機并列運行時空氣流量低于6700M3/h即出現喘振,因此日常操作中以7000M3/h作為報警下限,但在某次7600M3/h就發生喘振,在排查中發現當日因進水濃度極高,為保證充足的溶解氧,值班人員緊急開啟了2臺單級風機和1臺多級風機,管網壓力從0.76bar上升到0.83bar,使得喘振的控制點 快速上移,造成了本次喘振事故。
3)降低配氣管網的壓力,由于污水廠的A2O工藝曝氣水深相對固定,根據管網特性,對于離心式風機來說,其工作特點主要表現為:風機性能曲線與管網特性曲線出現交點,并且工作點隨著其中任何一條曲線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增大管網阻力,其特性曲線將變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點向小流量方向移動。以現有3臺多級離心風機為例,采用變頻器調節風量,特點是變速同時變風量,變壓力,轉速變化→流量變化→壓力變化更大。
出口動壓和轉速平方成正比關系,離心式風機在運行過程中,隨著轉速的下降,葉輪對氣體做功逐步降低,出口壓力和流量曲線了逐步下移,容易發生喘振/風量調不下來。從風機的特性曲線上可以看出,在出口壓力下降的時候,流量就會加大,此時風機運行的工況點也逐漸遠離喘振點,所以降低出口壓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喘振發生的概率。為提高單級離心風機風量的同時規避多級離心風機喘振點,在空氣總管上安裝了排空閥和消音器,當風量調整接近臨界點時放空部分空氣,用損失部分效率來解決壓力與流量之間的矛盾。
4)調整污水廠工藝,在污水廠初始設計中,考慮氣水比為6∶1,15000m3/h,MLSS4000mg/L,在實際運行中,以多年的工藝數據為依據,發現在冬季溫度低時,活性污泥對有機物、TN、TP的去除率下降,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繁殖的溫度范圍為16~30℃,當溫度低10℃時,廢水的凈化效果將明顯降低,一般來說,溫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會降低10%。冬季MLSS保持在4000mg/L,可以有效地發揮其凈化功能。夏季微生物生長繁殖快,MLSS控制在3000mg/L時即可以保證出水批標正常。隨著微生物數量的減少,對氧氣的消耗也逐漸降低,因此夏季以低污泥濃度運行可以有效減少對供氣量的要求。
污水廠曝氣系統的正常對污水處理達標排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對喘振現象的分析和操作流程、工藝的調整,從而使現有兩種類型離心風機能夠穩定的并網運行。從生產運行的角度出發,設備型號和性能一致,生物池水深越淺越利于整個流程的操作和管控。但老污水廠提標改造后易產生設備型號、參數不同;新建污水廠單位面積處理量不斷提升,也導致生物池深度加大,曝氣水頭提高。在成本、土地、安裝空間等條件制約下,污水廠技術人員需要在現有設備基礎上,做到理論和實踐,工藝和設備管理、運行相融合,在提高系統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從而保障污水廠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