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波
(芮城縣人民醫院,山西 芮城 044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1]。有報道稱,全球40 歲以上人群COPD 的發病率高達9% ~10%。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肺的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出現障礙,引起缺氧和(或)CO2潴留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此病可分為Ⅰ型呼吸衰竭(指存在機體缺氧但無CO2潴留的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指存在機體缺氧伴CO2潴留的呼吸衰竭)。COPD 患者的病情若持續進展,可發生Ⅱ型呼吸衰竭。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快速糾正其機體缺氧和CO2潴留,改善其肺的通氣功能。本文主要是研究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目標潮氣量無創機械通氣(TVV)治療的效果。
選取我院收治的86 例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病情均符合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n=43)與比對組(n=43)。在43例試驗組患者中,有女性20 例,男性23 例;其平均年齡和COPD 的平均病程分別為(64.28±2.59)歲和(6.14±2.08)年。在43 例比對組患者中,有女性21 例,男性22 例;其平均年齡和COPD 的平均病程分別為(65.29±2.56)歲和(6.38±2.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抗氧化劑、止咳藥、祛痰藥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TVV 治療,方法是:用FLEXO ST 30 型呼吸機(由凱迪達公司生產)及常規的硅膠膜面罩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通過專用軟件計算獲得患者的理想體質量,并以此為依據設定其通氣時的潮氣量。將吸氣正壓的初始值設為8 ~10 cmH2O,然后逐步提高吸氣正壓,將呼氣正壓設為4 cmH2O。對患者進行間斷性通氣治療,每次治療的時間不低于2 h,每天治療的時間不低于12 h。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撤除呼吸機,在撤除呼吸機后對其進行鼻導管吸氧,將氧流量設為1 ~2 L/min,吸氧的時間為48 h。對比對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法是:用FLEXO ST 30 型呼吸機及常規的硅膠膜面罩對其進行通氣治療。通氣模式選擇S/T 模式,將潮氣量設為5 ~8 ml/kg,將吸氣正壓設為12 ~24 cmH2O,將呼吸頻率設為12 ~18次/min。每次治療8 h,每天治療2 次,兩次治療需間隔一段時間。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撤除呼吸機,在撤除呼吸機后對其進行鼻導管吸氧,將氧流量設為1 ~2 L/min,吸氧的時間為48 h。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其血氣分析指標〔包括血液酸堿度(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喘息、咳嗽、呼吸音減弱等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其血氣分析指標恢復至正常范圍內。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喘息、咳嗽、呼吸音減弱等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其血氣分析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喘息、咳嗽、呼吸音減弱等癥狀和體征未減輕,其血氣分析指標較治療前改善不明顯。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比對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液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及動脈血氧分壓相比,P >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血液pH 和動脈血氧分壓均高于比對組患者,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比對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對比(±s)
組別 血液pH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mmHg) 動脈血氧分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比對組(n=43)試驗組(n=43)t 值P 值7.23±0.08 7.22±0.07 0.675 0.092 7.30±0.06 7.41±0.02 8.393 0.003 73.23±6.37 73.10±6.26 0.823 0.104 66.43±4.73 53.24±2.02 7.022 0.008 51.23±2.01 51.73±2.13 0.554 0.083 75.10±3.69 84.38±4.62 8.025 0.005
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通氣治療是緩解其病情的關鍵。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多為老年人,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易導致其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氣壓傷等并發癥,可對其預后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目前,臨床上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是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2]。TVV 是一種新型的無創機械通氣技術,具有定壓通氣、定容通氣的特點[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比對組患者,治療后其血液pH 和動脈血氧分壓均高于比對組患者,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比對組患者,P <0.05。這說明,與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常規的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相比,對其進行TVV 治療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患者進行TVV 治療時可根據其體質量為其設定目標潮氣量,并在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創建負反饋控制系統對其潮氣量、氣道阻力、胸肺阻力等進行持續監測,當其上述指標發生改變時,可自動對氣體流速及通氣壓力進行調整,進而可保證患者的通氣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進行TVV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療效,緩解其病情,改善其血氣分析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