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暢,劉佳佳,薛建華,楊 洋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創傷中心,江蘇 南通 226001)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是一種常見的上肢骨折。老年人是此病的主要發病人群[1]。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上臂近端腫脹、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等。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解剖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PHF。對此病患者進行解剖型鋼板內固定術雖然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術后其骨折端愈合緩慢,且易出現肩關節功能恢復不良等后遺癥。本文主要是研究對老年PHF患者進行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的效果。
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PHF 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實用骨科學》中關于PHF 的診斷標準[2],且經X 線檢查得到確診;年齡介于60 ~80 歲之間;發生單側閉合性PHF ;具有進行鋼板內固定術的指征;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患有開放性PHF ;合并有嚴重的血管、神經損傷;既往有肩關節骨折史或手術史;合并有惡性腫瘤或嚴重的慢性疾??;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肝腎功能障礙;病歷資料缺失;隨訪脫落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鎖定鋼板組(n=40)與解剖鋼板組(n=40)。在40 例鎖定鋼板組患者中,有女性15 例,男性25 例;其年齡為62 ~79 歲,平均年齡為(70.73±5.11)歲;其中,PHF Neer 分型[3]為Ⅱ型的患者有15 例,為Ⅲ型的患者有25 例。在40 例解剖鋼板組患者中,有女性17 例,男性23 例;其年齡為63 ~77 歲,平均年齡為(71.56±5.09)歲;其中,PHF Neer 分型為Ⅱ型的患者有11 例,為Ⅲ型的患者有2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鎖定鋼板組患者進行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其患側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間隙處做一個手術切口,分離三角肌,將三角肌牽向內側,充分顯露骨折部位及肱骨近端。在直視下對肱骨的斷端進行牽引復位,用克氏針對骨折端進行臨時固定。置入大小合適的肱骨近端鎖定鋼板,通過持續牽引使鋼板位于肱骨結節間溝的外側、肱骨大結節近端的下方。在C 型臂X 線機下確認患者骨折端的復位效果,若復位效果良好,則分別在鎖定鋼板的遠端和近端擰入螺釘,對鋼板進行固定。取出克氏針,修復患者的肩袖和關節囊,待確認其肩關節無活動障礙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對解剖鋼板組患者進行傳統的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其患側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間隙處做一個手術切口,充分顯露其骨折部位及肱骨近端。在直視下對肱骨的斷端進行牽引復位,用克氏針對骨折端進行臨時固定。置入大小合適的解剖鋼板,擰入螺釘,對鋼板進行固定。取出克氏針,修復患者的肩袖和關節囊,待確認其肩關節無活動障礙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術后為兩組患者均采用三角巾懸吊其患肢3 d。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住院的時間及術后骨折端愈合的時間。采用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估兩組患者患側肩關節的功能。該評分標準包括疼痛(分值為0 ~15 分)、日?;顒铀剑ǚ种禐? ~20 分)、肩關節活動度(分值為0 ~40 分)、肌力(分值為0 ~25 分)四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患側肩關節的功能越佳[4]。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住院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鎖定鋼板組患者術后骨折端愈合的時間短于解剖鋼板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后住院的時間(d) 術后骨折端愈合的時間(w)解剖鋼板組 40 96.50±16.92 257.17±53.86 13.15±2.79 15.15±3.49鎖定鋼板組 40 91.15±13.12 235.02±44.29 11.92±1.92 12.17±2.15 t 值 1.490 1.818 1.865 4.457 P 值 0.144 0.077 0.070 <0.001
術后3 個月,鎖定鋼板組患者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的評分高于解剖鋼板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鎖定鋼板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解剖鋼板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2 術后兩組患者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術后兩組患者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Constant-Murley 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的評分術后3 個月 術后6 個月解剖鋼板組 40 51.35±5.41 70.90±8.50鎖定鋼板組 40 55.85±8.61 73.80±9.83 t 值 2.287 1.482 P 值 0.028 0.146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老年人多患有骨質疏松癥,加之其肱骨近端的機械性支持力下降,因此其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PHF[5]。老年PHF 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影響其骨折端的愈合和肩關節的功能,導致其出現肩部疼痛、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活動受限等后遺癥。肩關節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且最靈活的關節,若其活動受限,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對老年PHF 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地縮短其骨折端愈合的時間,恢復其肱骨近端的生理解剖結構,促進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解剖鋼板內固定術對老年PHF 患者進行治療。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時,需要依靠鋼板與骨面之間的摩擦力來保持其骨折端的穩定,會對其骨折端的血運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利于其骨折端的愈合。另外,老年患者的肱骨強度下降,易出現鋼板與骨面之間摩擦力不足的情況,從而可導致螺釘松動、鋼板移位,使內固定失敗[6]。與傳統的解剖鋼板相比,鎖定鋼板具有獨特的解剖學特征及生物力學特征[7]。筆者認為,對老年PHF 患者進行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具有以下優點:1)放置鎖定鋼板時不需要大范圍地剝離患者骨折部位周圍的軟組織,且不需要依靠鋼板與骨面之間的摩擦力來保持骨折端的穩定性,對患者骨折部位的正常血運影響較小,有利于縮短其骨折端愈合的時間。2)鎖定鋼板獨有的鎖定成角設計增強了鋼板的穩定性,其抗扭轉性好,抗拔出力強,能為患者骨折端的愈合提供穩定的生物力學環境[8-9]。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老年PHF 患者進行鎖定鋼板內固定術能減少其術后的并發癥,縮短其骨折端愈合的時間,促進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