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強,張寧平★,張寧麗,趙麗囡,楊枝葉,楊燕喃
(1.昆明特勤療養中心,云南 昆明 650307 ;2. 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224)
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的分子結構相似。與布比卡因相比,羅哌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較小。目前,羅哌卡因常被應用于各種手術的麻醉中。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羅哌卡因的濃度與鎮痛效果緊密相關[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婦科手術的患者使用三種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麻醉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選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在某醫院接受婦科手術的1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使用麻醉藥濃度的不同將這180 例患者分為低濃度組(n=60)、中濃度組(n=60)及高濃度組(n=60)。低濃度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23±18.26)歲;其平均體重為(62.32±8.28)kg。中濃度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23±18.02)歲;其平均體重為(62.32±8.08)kg。高濃度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3.05±18.26)歲;其平均體重為(62.11±8.12)kg。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監測其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及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三組患者均進行硬膜外麻醉,協助其取左側臥位。在患者L2-L3硬膜外腔位置進行穿刺,為其置入硬膜外導管。穿刺針回抽無腦脊液和血液后,為患者注入3 ml 濃度為2% 的利多卡因。5 min 后,為低濃度組患者注入15 ml 濃度為0.25% 的羅哌卡因,為中濃度組患者注入15 ml 濃度為0.5% 的羅哌卡因,為高濃度組患者注入15 ml 濃度為0.75%的羅哌卡因。術中,每2 h,為三組患者分別追加5 ml 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
接受麻醉后,比較三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藥物注射完畢至刺痛消失的時間)、鎮痛持續的時間(完全阻滯開始至感受到手術切口疼痛的時間)、運動阻滯恢復的時間(麻醉后至肌張力開始恢復的時間)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接受麻醉前及接受麻醉20 min、25 min、30 min 后,比較三組患者的HR、平均動脈壓(MAP)。患者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呼吸抑制、頭暈、嗜睡及下肢運動障礙等。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麻醉后,中濃度組、高濃度組患者麻醉起效、鎮痛持續及運動阻滯恢復的時間均短于低濃度組患者,P <0.05。中濃度組及高濃度組患者麻醉起效、鎮痛持續、運動阻滯恢復的時間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麻醉后三組患者麻醉起效、鎮痛持續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的比較(±s)

表1 接受麻醉后三組患者麻醉起效、鎮痛持續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的比較(±s)
注:#與低濃度組比較,P <0.05。
運動阻滯恢復的平均時間(h)低濃度組 60 15.63±1.02 6.96±2.26 6.36±1.35中濃度組 60 13.32±1.03# 8.55±2.36# 8.38±1.82#高濃度組 60 12.62±3.05# 8.58±2.55# 9.15±2.35#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的平均時間(min)鎮痛持續的平均時間(h)
接受麻醉后,低濃度組及中濃度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低于高濃度組患者,P <0.05。低濃度組及中濃度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P >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麻醉后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接受麻醉20 min、25 min、30 min 后低濃度組及中濃度組患者的HR、MAP 與接受麻醉前相比,P >0.05。接受麻醉20 min、25 min、30 min 后高濃度組患者的HR 均高于接受麻醉前,其MAP 均低于接受麻醉前,P <0.05。詳見表3。
表3 接受麻醉前及接受麻醉20 min、25 min、30 min 后三組患者HR、MAP 的比較(±s)

表3 接受麻醉前及接受麻醉20 min、25 min、30 min 后三組患者HR、MAP 的比較(±s)
指標 組別 例數 麻醉前 麻醉20 min 后 麻醉25 min 后 麻醉30 min 后平均HR(次/min)低濃度組 60 75.49±6.45 76.50±5.62 76.69±5.51 76.83±5.32中濃度組 60 76.32±5.50 76.50±5.49 76.69±5.21 75.35±5.50高濃度組 60 73.28±5.33 78.50±5.12 79.21±5.33 79.32±5.51 MAP(mmHg)低濃度組 60 78.49±8.45 78.45±5.22 76.42±3.21 75.36±5.50中濃度組 60 78.11±3.23 75.45±3.32 75.42±3.51 75.36±3.32高濃度組 60 79.12±5.33 69.50±5.49 66.61±3.32 63.36±5.45
羅哌卡因是一種長效局部麻醉藥,是布比卡因哌啶環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產物,可通過抑制神經元鈉離子的產生而阻斷神經的興奮和傳導[2]。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對運動神經的阻滯效果不同[3]。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使用濃度為0.5% 的羅哌卡因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較好,鎮痛持續的時間和運動阻滯的時間均較長,且安全性較高,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較小[4-6]。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婦科手術的患者使用濃度為0.5% 及0.75% 的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麻醉的臨床效果均較好,對其使用濃度為0.25% 及0.5% 的羅哌卡因進行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