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淑會
(河北省淶源縣醫院放射科,河北 保定 074300)
胰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病具有致死率高的特點。有研究表明,盡早對胰腺癌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及時對其進行規范的治療,可顯著改善其預后,提高其生存質量[1]。本文主要是對比用64 排螺旋CT檢查和MRI 檢查診斷胰腺癌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河北省淶源縣醫院收治的65 例胰腺癌患者。在這65 例患者中,有男性34 例(占52.3%),女性31 例(占47.7%);其年齡為19 ~68 歲,平均年齡為(40.3±6.5)歲;其病程為2 ~12個月,平均病程為(6.3±1.5)個月。其中,存在腹痛癥狀的患者有5 例,存在食欲減退癥狀的患者有12 例,存在皮膚黃疸癥狀的患者有17 例,存在發熱癥狀的患者有31 例。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胰腺癌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本次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2)患者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嚴重疾病。
對這65 例胰腺癌患者均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和MRI檢查。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的方法是:1)告知患者在進行檢查前要禁食4 ~8 h。2)告知患者在進行檢查前的30 min 和5 min 時分別飲用500 ml 和250 ml 的溫水,使其胃十二指腸處于充盈的狀態。3)協助患者取仰臥位。4)使用64 排螺旋CT 機(生產企業為美國GE 公司)對患者的腹部和胰腺進行平掃。將64 排螺旋CT 機的電壓設置為110 kV,將電流設置為320 mA,將螺距設置為7.5 mm,將層厚設置為5 mm,將圖像重建的層厚設置為1.5 mm。5)掃描結束后,檢查人員對獲得的圖像進行重建,并將重建后的圖像傳送至ADW 4.3 工作站。進行MRI 檢查的方法是:1)告知患者在進行檢查時要摘掉飾品。2)協助患者取仰臥位。3)使用1.5 T 磁共振掃描機(生產企業為Philips 公司)對患者的胰腺進行平掃。在進行冠狀位和矢狀位掃描時,將1.5 T 磁共振掃描機的TR 設置為1800 ms,將TE 設置為673 ms,將層厚設置為2.2 mm。4)在進行增強掃描前,為患者靜脈注射0.2 ml/kg 的釓噴替酸葡甲胺,注射的速度為3 ml/s。采用SE 序列進行冠狀位、矢狀位增強掃描。檢查結束后,由2 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采用雙盲法共同對這65 例患者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和MRI 檢查所得的圖像進行閱片。當兩位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出現分歧時,邀請一名影像學專家加入研討,直至三人的意見達成一致。
觀察用64 排螺旋CT 檢查和MRI 檢查對這65 例胰腺癌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及對其進行檢查時其直徑≥2 cm 病灶的檢出率、病灶侵犯周圍組織的檢出率。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相比,用MRI 檢查對這65例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更高,誤診率及漏診率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用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誤診率及漏診率[%(n)]
對這65 例患者進行MRI 檢查時其直徑≥2 cm 病灶的檢出率和病灶侵犯周圍組織的檢出率均高于對其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時其直徑≥2 cm 病灶的檢出率和病灶侵犯周圍組織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用兩種檢查方法對這65 例胰腺癌患者進行檢查時其直徑≥2 cm 病灶的檢出率和病灶侵犯周圍組織的檢出率[%(n)]
胰腺癌是一種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細胞或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該病具有起病隱匿、致死率高等特點。胰腺癌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消瘦、乏力、腹痛、黃疸等。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胰腺癌患者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后,其5年存活率僅為2 ~3%[4]。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和MRI 檢查均是臨床上對胰腺癌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常用方法。64排螺旋CT 檢查具有掃描速度快、獲取圖像清晰等特點。臨床實踐證實,對胰腺癌患者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可較為準確地評估其腫瘤分期。MRI 檢查具有可進行多序列成像、多方位成像等特點。有研究表明,MRI 檢查在診斷急性胰腺炎、胰膽管擴張癥等疾病中同樣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與進行64 排螺旋CT 檢查相比,用MRI 檢查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