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杰
(四川省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指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惡心嘔吐、反酸、早飽、噯氣等),但未患有腸胃器質性病變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有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可能與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1]。此病屬于中醫學中“胃痞”、“嘈雜”等范疇。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此病常見的一種中醫證型。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自擬的中藥方劑治療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將某醫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實用內科醫學》中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和現代中醫學關于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均存在胃部痞滿、呃逆、噯氣、餐后早飽、痰涎量多、便溏、疲乏無力、胸脘脹悶、舌苔白膩、脈細滑等中醫證候,且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2]。其中,排除患有腸胃器質性病變、存在肝腎功能不全或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中藥組(n=40)與西藥組(n=40)。在40 例中藥組患者中,有女性18 例,男性22 例;其平均年齡和平均病程分別為(45.68±4.39)歲和(2.15±0.72)年。在40 例中藥組患者中,有女性19 例,男性21 例;其平均年齡和平均病程分別為(45.56±4.60)歲和(2.11±0.67)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 >0.05。
用自擬的中藥方劑對中藥組患者進行治療。自擬中藥方劑的藥物組成是:茯苓、柴胡、枳實、甘草、白術、半夏、陳皮各10 g,厚樸、廣木香、黨參、麥芽、芍藥各9 g,黃連15 g,干姜5 g。水煎服,1 劑/d,分早晚2 次服用。用常規西藥對西藥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用藥方案是:口服多潘立酮片(生產企業: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10003;規格:10 mg/片),10 mg/次,3 次/d;口服雷尼替丁片(生產企業:石藥集團中諾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4029;規格:0.15 g/片),0.15 g/ 次,2 次/d,分別于清晨和睡前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4 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將患者的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后其上腹疼痛、餐后飽脹、噯氣、反酸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其上腹疼痛、餐后飽脹、噯氣、反酸等癥狀有所減輕)和無效(治療后其上腹疼痛、餐后飽脹、噯氣、反酸等癥狀未減輕)。(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患者的中醫證候包括胃部痞滿、呃逆、噯氣、餐后早飽四項,各項中醫證候的分值均為0 ~3 分,總分為12 分。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3]。
用SPSS 17.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相比,P >0.05。治療后,中藥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西藥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分,±s)
組別 例數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組 40 9.56±1.89 1.24±0.17西藥組 40 9.50±1.78 3.93±0.59 t 值 0.321 14.628 P 值 0.749 <0.001
多潘立酮和雷尼替丁是西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藥。多潘立酮在經口進入胃內后,可作用于胃腸壁,增加食道下部括約肌的張力,增強胃動力。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的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癥狀。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中醫學中“胃痞”、“嘈雜”等范疇,其常見的中醫證型有脾胃虛弱型、肝郁脾虛型、肝胃郁熱型等[4]。本文主要是對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進行研究。中醫認為,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是脾胃虛弱、飲食傷胃,使胃失通降。中醫主張從健脾助運、燥濕化痰等方面著手治療此病。本研究所用的自擬中藥方劑中,柴胡可疏肝解郁、升舉陽氣,枳實可破氣消積、化痰除痞,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可清熱解毒,厚樸可燥濕消痰、下氣寬中,茯苓可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白術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廣木香可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黨參可補氣健脾、補肺生精,半夏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麥芽可行氣消食、健脾開胃,芍藥可祛瘀止痛,黃連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干姜可溫中散寒、燥濕消痰。全方諸藥合用,可共奏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功。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自擬的中藥方劑對脾胃虛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治療能顯著減輕其臨床癥狀,緩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