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p>
(江蘇省盱眙縣中醫院產科,江蘇 盱眙 211700)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產婦在分娩后的角色轉換會對其心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其分娩后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1]。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對促進其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意義[2]。本文主要是研究對順產后的產婦進行個性化護理對其新生兒母乳喂養成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進行順產的5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排除接受剖宮產手術、發生早產、存在妊娠期并發癥、病歷資料缺失、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溝通障礙的產婦。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研究組(n=28)與參照組(n=28)。研究組產婦的年齡為23 ~37 歲,平均年齡為(28.23±2.54)歲;其平均孕周為(39.65±1.33)周。參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2 ~39 歲,平均年齡為(29.34±2.19)歲;其平均孕周為(39.32±1.29)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在兩組產婦分娩后,對參照組產婦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及新生兒母乳喂養指導等常規護理。對研究組產婦進行個性化護理,方法是:1)基礎護理。在產婦分娩結束后,遵醫囑為其應用縮宮素,以促進其子宮的收縮。注意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陰道出血的情況及宮縮的情況,積極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對于接受會陰側切或發生會陰裂傷的產婦,每天對其傷口進行2 次清潔消毒,避免其發生傷口感染。若發現其傷口出現紅腫、硬結、裂開、流膿等情況,需及時向醫生報告。注意觀察產婦惡露排出的情況,告知其在睡眠時盡量取側臥位,以利于其宮腔內惡露的排出。2)心理護理。不少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產后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因此,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工作至關重要。為產婦營造一個溫馨、整潔、安靜的病房環境,確保其能夠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進而放松其身心。主動與產婦進行交流,向其介紹產后的注意事項,并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根據產婦的心態、年齡、學歷及性格特點等對其實施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鼓勵產婦家屬(特別是其配偶)多關心和體貼產婦,使其能夠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3)排尿護理。正常情況下,產婦在分娩后的2 ~3 h 內會正常排尿。若產婦出現產后排尿困難的情況,應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包括: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對產婦的下腹部進行熱敷(注意不要燙傷產婦),并對其下腹部進行按摩;用手機為產婦播放流水的聲音,以誘導其排尿;向產婦的肛門內置入開塞露,使其膀胱逼尿肌收縮、肛門內括約肌松弛,進而促進其排尿。若采取上述處理措施后產婦排尿困難的情況仍未得到緩解,需為其留置導尿管,在置管期間需注意避免損傷其尿道。4)乳房護理。對產婦的乳房進行按摩,以疏通其乳腺管,達到催乳的目的。在按摩時,先用香油或潤膚露對其乳房進行潤滑,然后用雙手由乳房四周沿著乳腺管輕輕向乳頭的方向推撫。若乳房內有硬塊,應從硬塊周邊的部位向硬塊部位進行按摩,直到其整個乳房變得柔軟。用大拇指和食指對其乳暈四周進行擠壓,以促進其乳房分泌乳汁[3]。告知產婦在每次哺乳前后用溫水對乳房及乳頭進行清潔。對于發生漲奶的產婦,指導其用吸奶器將奶適量吸出。5)新生兒母乳喂養指導。向產婦講解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益處(如可提高嬰兒的免疫力、促進其子宮收縮和復舊等)。教會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指導產婦采用搖籃式、環抱式、側臥式等姿勢為新生兒哺乳;告知產婦在哺乳時將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分別置于乳房的上下部位,以利于新生兒吸吮到乳頭及大部分乳暈,避免乳房堵塞新生兒的鼻孔;告知產婦在每次哺乳后將新生兒抱起,輕拍其背部1 ~2 min,以防其吐奶。教會產婦處理哺乳期間的常見問題(如乳量不足、乳頭皸裂、新生兒乳頭錯覺、含而不吸等)。6)產后鍛煉指導。待產婦能夠下床活動后,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以促進其子宮的收縮,改善其陰道松弛的情況,具體的鍛煉方法是:指導產婦取站立位,將雙腿稍分開,讓其盡量收縮陰道及臀部的肌肉,持續1 ~3 s 再放松身體,如此反復進行鍛煉。指導產婦取平臥位,彎曲雙膝,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利用肩部和足部的力量將臀部抬高,將雙膝并攏,數3 個數后再將雙膝打開,將臀部放下,如此反復進行鍛煉。每次鍛煉30 min左右,每天鍛煉2 次。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48 h 內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比較兩組產婦產后36 項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的評分。SF-36 包括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健康狀況和社會功能共四項指標,每項指標的總分均為100 分,產婦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產后48 h 內,研究組產婦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為92.86%(26/28),參照組產婦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為82.14%(23/28)。產后48 h 內,研究組產婦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高于參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研究組產婦產后SF-36 中的情感指數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分、健康狀況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的SF-36 評分(分,±s)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的SF-36 評分(分,±s)
社會功能評分參照組(n=28)78.23±6.34 74.92±6.45 72.24±6.23 76.33±6.24研究組(n=28)86.34±6.73 89.83±6.52 88.42±6.42 86.73±6.83 t 值 4.804 8.904 9.906 6.157 P 值 <0.05 <0.05 <0.05 <0.05別別 情感指數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分健康狀況評分
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產后易出現睡眠不足、乳房脹痛、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兒母乳喂養不成功等情況,易導致其出現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從而可影響其生活質量,嚴重者還可發生產后抑郁癥。因此,在產婦分娩后應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如心理疏導、飲食指導、乳房護理、新生兒母乳喂養指導等),從多方面給予其幫助和指導,以減輕其身心的不適感,提高其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幫助其快速完成角色的轉換,增強其心理防御機制,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順產后的產婦進行個性化護理能提高其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