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玲
(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欽州 535000)
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此病好發生于嬰幼兒[1]。相關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每年約有2100 萬兒童發生肺炎,此病是兒科門診就診率最高的疾病[2]。小兒肺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此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咳嗽咳痰、食欲不振、發熱、肺部干濕性啰音等。重癥肺炎患兒常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但由于其呼吸系統的功能尚不完善,其極易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上應加強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進行護理干預,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分析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
選擇2019 年1 月至12 月在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50 例,根據護理模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參照組與分析組(25 例/ 組)。參照組患兒中有男13 例,女12 例;其年齡為1 個月~4 歲,平均年齡(2.04±0.63)歲。分析組患兒中有男14 例,女11 例;其年齡為1 個月~4 歲,平均年齡(1.98±0.58)歲。兩組患兒的各項基礎資料相比,P >0.05。
對參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指導其家長對其進行合理喂養等。對分析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排痰護理。遵醫囑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協助患兒取頭高腳低位,將其床頭抬高15°~30°。霧化吸入完畢后,立即對患兒進行叩背,以促進其排痰。對于咳痰無力的患兒,可使用振動排痰機協助其排液。2)口腔護理。對患兒的口腔環境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為其選擇漱口液。每6 ~8 h 對患兒進行1 次漱口,以減少其口腔內細菌的定植,避免其出現口腔黏膜潰瘍、感染等情況。3)氣道護理。為患兒選擇合適的氣管導管,對氣管導管氣囊的壓力進行檢測,使其壓力保持在20 ~25 cmH2O。對于預計置管時間超過72 h 的患兒,為其使用氣囊上方帶分泌物吸引管的氣管導管,以便于及時為其清除聲門下的分泌物。在進行氣囊放氣或拔出氣管導管前,盡可能地清除氣囊上方及患兒口腔內的分泌物。在進行上述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插管,若患兒的病情允許,應優先考慮對其進行無創機械通氣。盡量對患兒進行經口氣管插管,以降低其鼻竇炎的發生率。每天評估對患兒進行機械通氣及為其留置氣管導管的必要性,盡早為其拔除氣管導管。每天評估為患兒使用鎮靜劑的必要性,盡早為其停用鎮靜劑。對于使用鎮靜劑的患兒,每天對其進行1 次自主呼吸試驗。對于長期接受機械通氣的患兒,每周為其更換1 次呼吸機管路。冷凝水收集瓶置于呼吸機管路最低處,定時傾倒冷凝水。濕化罐中的液體應選用無菌水,每24 h 更換1 次。4)飲食護理。遵醫囑對患兒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或靜脈營養支持。在對患兒進行鼻飼前,使其取合適的體位。完成鼻飼后,使其保持半坐臥位30 min。注意控制鼻飼液的溫度(盡量控制在40℃~41℃),在進行鼻飼前后使用溫開水對管道進行沖洗,保持其通暢。5)環境護理。將患兒病房內的濕度與溫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將濕度控制在50% ~65%,將溫度控制在23℃~25℃)。盡量減小醫療器械發出的噪聲,創造整潔的病房環境。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使用空氣消毒機)。保持床頭欄、床頭桌的清潔干燥,每天至少清潔1 ~2 次,若發生污染應及時消毒。
詳細記錄兩組患兒住院的時間、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情況。
對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與參照組患兒相比,分析組患兒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較低,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的對比
重癥肺炎患兒常會出現全身并發癥或嚴重中毒的情況,易發生感染性休克、低氧血癥和呼吸衰竭[3]。目前,臨床上對重癥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抗感染、營養支持、機械通氣等[4]。但有研究發現,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這會增加其發生脫機困難、死亡的風險。臨床上應加強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進行護理干預,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劉曉莉等[5]研究發現,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應用綜合氣道護理模式實施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縮短其病程,降低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風險。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醫療模式的轉變,“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已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逐漸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認為,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具有以下作用:1)對患兒進行氣道護理可及時清除其呼吸道內的痰液及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暢通;2)對患兒進行口腔護理能夠保持其口腔清潔,避免細菌在其口腔中定植;3)對患兒進行環境護理可提高其舒適度,降低其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4)對患兒進行飲食護理能改善其營養狀況,增強其免疫力。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護理后,與參照組患兒相比,分析組患兒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較低,P <0.05。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兒實施護理能有效地縮短其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降低其呼吸機性肺炎的發生風險,加快其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