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高發性惡性腫瘤,根治手術是目前治療宮頸癌首選的方法,但手術會對病人身心造成較大的創傷,尤其對于有生育意愿的婦女,手術會對病人生育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給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1-2]。積極心理學研究指出,病人遭受精神痛苦后若給予一定的社會支持及心理干預可幫助病人獲得不同程度的正性心理變化,讓病人體驗到成長,這種積極的心理變化稱為創傷后成長[3-4]。創傷后成長可降低病人的負性心理體驗,讓病人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使病人對疾病及自我產生正向認知,促進病人身心健康[5]。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獲得或體驗到的社會支持,能減輕病人應激,緩解病人負性情緒[6]。心理彈性是指個體面對應激事件或創傷事件時的良好的應對過程[7]。研究指出,良好的社會支持及較高的心理彈性水平可讓個體更好地適應負性生活事件,促使個體創傷后成長[8]。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與領悟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的關系,旨在為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圍術期制訂心理干預對策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8年6月—2019年6月選取本院65例宮頸癌根治術病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為宮頸癌;②符合宮頸癌腹腔鏡根治手術指證;③病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③術前接受過化療或放療者;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老年癡呆、溝通閱讀障礙者;⑤入組前接受過抗抑郁、抗焦慮等心理治療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對病人的一般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臨床分期、慢性病史、家庭月收入、家庭關系、居住地、醫療費用報銷方式等。
1.2.2 創傷后成長量表(PTGI) 該量表由董璐等[9]根據國內表達方式及語言習慣進行翻譯及改編,量表包括人際關系(6個條目)、個人力量(4個條目)、人生感悟(4個條目)、精神改變(3個條目)、新的可能性(3個條目)5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5分評分,總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創傷后成長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9,提示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10]量表用于測量個體所領悟及感知到的社會支持程度,包括家人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7分評分,其中1分為極不同意,7分為極同意,總評分12~84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6,提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4 心理彈性量表[11]包含樂觀(4個條目)、力量(8個條目)、堅韌(13個條目)3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分評分,總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2,提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調查方法 由調查人員向入組病人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向病人發放一般情況調查問卷、PTGI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及心理彈性量表,對于視力不佳、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可由調查人員向其講解問卷內容,并讓病人自主做出選擇。本次共發放問卷65份,有效回收6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不同特征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評分比較 宮頸癌根治術病人PTGI評分為(62.22±5.12)分,處于中低水平。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慢性病史、家庭月收入、家庭關系、醫療費用報銷方式的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 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與領悟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總評分及人際關系、精神改變維度評分與領悟社會支持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呈正相關(P<0.05),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與心理彈性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與領悟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r值)
2.3 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以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為因變量,以病人創傷后成長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經多元回歸分析可知,年齡、家庭月收入、家庭關系、領悟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是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3.1 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情況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宮頸癌根治術病人PTGI評分為(62.22±5.12)分,處于中低水平,尚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研究結果與宋彩虹等[12]一致。宮頸癌作為應激事件,病人確診后會經歷恐懼、焦慮再到接受治療的心理過程,病人經歷手術治療后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但成長空間還有待提升[13-14]。研究指出,創傷后成長可消除病人不良情緒,使病人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15]。這提示護理人員可通過促進宮頸癌病人創傷后成長來激勵病人進行心理調整及改變,使病人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16]。
3.2 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經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可知,年齡、家庭月收入、家庭關系、領悟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是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主要因素(P<0.05)。本研究發現,年齡≥60歲的宮頸癌病人PTGI評分明顯低于年齡<60歲的病人,考慮可能由于年齡越大的病人其預后越差,病人軀體癥狀越明顯,術后越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加之老年病人自理能力差,需要依賴他人完成日常生活,導致病人患病后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影響其創傷后成長[17]。家庭月收入越低的病人其經濟負擔及心理負擔越重,導致病人不能系統化完成治療,不利于病人形成積極的情緒[18]。家庭關系與病人疾病治療信心及應對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家庭關系越好的病人獲得的家庭支持越多,越有利于病人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而家庭關系越差的病人獲得來自家庭成員的支持越少,不利于病人形成積極的心態[19-21]。本研究經相關性分析可知,領悟性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與創傷后成長均呈正相關;經進一步多元回歸分析顯示,領悟性社會支持及心理彈性均是創傷后成長的影響因素。這提示宮頸癌病人獲得領悟社會支持越多,心理彈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進病人創傷后成長。
3.3 提高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措施 針對影響宮頸癌根治術病人創傷后成長的相關因素,制定如下干預措施。①個體化護理指導:護理人員針對不同年齡、家庭月收入的病人給予個體化護理指導,如對于年齡較大的病人可對其進行癥狀管理,減輕病人軀體癥狀,提高病人術后舒適性,從而提高病人應對疾病的信心。對于低收入家庭可協助病人進行網絡籌款或聯系民間慈善機構,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提高其治療信心。②心理彈性評估:護士于術前對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了解病人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緩解病人不良情緒,鼓勵病人正視疾病,提高病人治療信心,從而促進病人創傷后成長。③社會支持:病人住院期間護士應給予病人足夠的支持及鼓勵,同時指導病人家屬給予病人陪伴及支持,并及時為病人提供疾病信息,減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提高病人領悟社會的能力,從而促進病人創傷后成長。
3.4 小結 醫護人員應注意宮頸癌根治術病人術后的心理變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勵病人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為病人提供有力的社會支持,促進病人創傷后成長,使病人能順利度過圍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