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琴,錢曼,邱亞云,周佩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泰州 225500
腦血管破裂或阻塞是急性腦卒中的常見病因。綜合臨床研究表明,卒中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目前,流行病學報告上可以看得到,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每年呈攀高的狀態,對患者造成大小不一的傷害[2]。針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一直是臨床的重點,而針對性的急救護理也非常關鍵。急診護理快速通道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為患者實施高效、規范、有秩序的護理措施,縮減患者救治的時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其通過院內相關聯各科室相互協作,建立程序規范的快速通道,保證醫療程序暢通無阻,減少救治過程時長,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減少患者住院費用,提升患者滿意度[4]。該次研究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對該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并報道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腦卒中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6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方法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59.21±2.27)。觀察組男30例、女13例;年齡51~86歲,平均年齡(59.12±2.9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②對該研究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禁忌;②存在其他嚴重疾病對研究結果產生干擾;③不能配合治療,如存在精神病;④肝腎功能不全。該研究已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體征、知覺、瞳孔大小等的觀察,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并進行日常的護理。對呼吸方式、同步性、節奏、幅度和肺功能也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并按醫囑處理。如呼吸頻率<6次/min或>35次/min,即為呼吸障礙。大部分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應加強對患者誤吸的預防,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避免誤吸引起氣道通氣功能障礙。定期排痰,雙手扣背,使用排痰機輔助,負壓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對于墜積性肺炎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纖支鏡輔助吸痰,以改善肺功能。注重對患者的知覺、面色、胸腹起伏等情況的觀察,發現有異常應及時排除,注意觀察氣道壓力的變化。若應激過度,可提示痰濁,氣管阻塞,肺不張等[5]。
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快速通道護理[6]:①成立由腦血管科、急診科、影像科等部門組成的急救隊伍,加強隊伍管理和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合理安排班次,隨時保證有足夠的人員應對突發情況。②院前急救階段。急救科接到患者求救信息后,立即啟動急救快速通道,主要包括具備相應知識技能的醫護人員到位;及時與院前急救人員溝通好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做好平車、呼吸機、心電圖機、急救藥瓶等院內急救相關準備,確保相關設備齊全。分派任務時,應指定專人負責接待家屬,現場環境清潔等非直接救治工作,確保整個搶救過程順利、正確;與有關部門保持溝通,確保隨時接受專科救治;患者入院時,按預制程序,先進行生命體征判斷、意識檢查、心電圖檢查,5 min內完成。醫師同時下達相關指示,護士完成靜脈通路設置,吸痰吸氧等工作,及時送去采血檢查,并提前聯系影像科做CT或MRI檢查,相關輔助科室及時匯報檢查結果。在急癥需要手術或介入治療時,應做好留置胃管、導尿管、皮膚病的術前準備工作,并將患者送至專科治療室,由專科治療室的醫護人員交接。參加交接過程并做好記錄。③急診室護理。患者到急診室后,分診護士會先給患者做體檢。如發現可疑的急性腦梗死,立即送至卒中專科病房,并預約患者做MRI檢查及頭顱CT檢查。④在最短時間內評價患者,在患者清醒時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進行適當的吸氧、持續心電監護等。⑤開辟綠色通道,情況緊急的患者可先治療后收費。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評分(NIHSS)(0~42分,越低越好)、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0~71分,越低越好)、漢密爾頓抑郁評分(0~80分,越低越好)、漢密爾頓焦慮評分(0~56分,越低越好)、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15分,越高越好)、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GC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相關評分均改善,而其中觀察組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GC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GC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GCS評分比較[(±s),分]
?
護理前兩組漢密爾頓抑郁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指標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5.35%比對照組的79.0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于腦卒中患者,采用急診快速通道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全程的各項救治時間各個環節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縮短,從而可縮短溶栓治療時間,為患者的救治贏得寶貴時機[7]。傳統的急救模式通常會給急性卒中后的溶栓治療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常因術前的談話、付費等待、術前檢查、術前準備不當等原因人為地拖延了患者的溶栓治療時間[8]。與此同時,護士們分工合作,節節相扣,為急診腦卒中患者創建“綠色通道”,以使救治時間最小化[9]。
搶救效率對搶救成功率有很大影響,為了提高搶救效率,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搶救護理方法[10]。急診科的主要特點是突發性、不可預知性和高風險性,急診科的護理工作應盡量爭取患者的搶救時間,盡量搶救患者的生命[11]。但以往常規急救護理模式中的急救流程比較繁瑣,容易浪費大量的急救時間,從而延誤患者的搶救時間,造成患者因錯過最佳急救時間而死亡或傷殘[12-14]。所以我們有必要尋求一種更為有效的急救模式。近幾年來,隨著護理觀念的更新,該院提倡將急診護理快速通道應用于急性腦卒的急救,以更高效服務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15]。利用急診護理快速通道,患者可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診斷和治療,避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使患者獲得更大的成功解救。當急診護理快速通道開啟后,護士能更方便、流暢、準確地完成急救工作,避免因工作繁忙而造成的差錯或疏漏[16]。另外,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可快速對接專科,保證整個救治過程的無縫銜接。急診護理快速通道相對于傳統急診科模式而言,體現了以患者為本的現代急診科人性化[17]。
急性腦卒中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18]。患者發生卒中后,病情會迅速惡化,臨床治療比較困難,從而導致了更高的癱瘓和病死率[19]。主要發病原因是患者的腦動脈急性閉塞,血液流速下降或中斷,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腦細胞壞死[20]。為搶救急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療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以便動脈再通。對腦卒中急診患者采用快速通道護理,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對患者的后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21]。實行科學合理的急診快速通道護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延誤救治,有效地提高搶救成功率,為護士科學規范地開展護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急救工作成效顯著[22]。
該研究顯示,護理前兩組的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GCS評分、漢密爾頓抑郁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相關指標改善,觀察組NIHSS評分 (7.21±1.21)分、APACHEⅡ評分(10.56±1.21)分、GCS評分(13.19±1.43)分、漢密爾頓抑郁評分(7.51±1.01)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8.11±1.43)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35%高于對照組的79.07%(P<0.05)。這與徐燕等[23]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對65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研究發現,護理前兩組的NIHSS評分、APACHEⅡ評分、GCS評分、漢密爾頓抑郁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相關指標均變好,觀察組NIHSS評分(8.25±1.41)分、APACHEⅡ評分(10.15±1.36)分、GCS評分(12.58±1.75)分、漢密爾頓抑郁評分(7.87±1.14)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8.62±1.53)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97%高于對照組的78.13%(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快速通道護理,患者的住院及救治時間有效縮短,患者的神經功能明顯改善,不良情緒也明顯緩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