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福州 350001
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法屬于當前對于腎臟疾病實施病理診斷的唯一途徑,包括兩種檢查方式,分別為“開放穿刺腎活體組織檢查法”以及“經皮穿刺腎活體組織檢查法”,應用其能夠盡早對患者的病理診斷進行明確,同時可以起到指導治療和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的作用,且可以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判斷,其中應用頻率最高的為經皮腎穿刺活檢術,當前主要在超聲引導下應用,但因為其屬于侵入技術,所以患者具有一定的并發癥發生率,特別是腎周血腫這一情況,因為出血位置通常較深,且體積相對較小,所以在多數情況下,只有患者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或體征,才能夠采用超聲檢查的方式對情況確認,導致病情的診斷及處理均有延后現象,不利于及時采用有效措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的康復。為了對患者的腎周血腫情況進行切實改善,特別是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極較為薄弱,所以更需予以關注,也就有必要實施動態監測,同時盡可能完善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提升老年腎穿刺術患者的護理效果[1-5]。該次研究將該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20例老年腎穿刺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腎周血腫等情況。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220例老年腎穿刺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符合診斷標準,無心臟、肝臟以及精神疾病,配合良好,患者自身或家屬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患者110例,男64例、女46例;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年齡(68.5±5.7)歲。對照組患者110例,男63例、女47例;最小年齡62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68.4±5.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已經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與超聲監測方法:使用飛利浦彩色超聲機對患者的腎周血腫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術后給予患者應用腹帶加壓包扎,要求連續平臥12 h,在此過程中對其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密切監測,記錄患者是否主訴腹痛、腰痛、發熱等情況,并對患者的眼瞼、面色、血尿等體征進行細致觀察,同時要求專人記錄超聲監測結果。血腫的發生率以初次發現血腫開始計算,若初次發現血腫為小血腫,再次測量發展成為大血腫,在計時方面仍將其劃分為小血腫,而計數方面將其劃分為大血腫。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術前護理:①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病情相關的知識以及腎穿刺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必須進行穿刺檢查的原因,幫助患者明確穿刺的步驟,以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②術前行為干預。術前1 d應指導患者進行屏氣訓練,首先吸氣,之后屏氣30 s,再將氣體呼出,如此反復,直至患者可自然操作。③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首先應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并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以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
(2)術后并發癥護理:①血尿。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經過腎穿刺術,80%左右的患者均能夠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尿,以鏡下血尿癥狀居多,偶爾可見肉眼血尿,為了促使患者的血液能夠盡快排出,要求患者于術后臥床24 h,并大幅度增加飲水量,注意對尿液顏色變化進行細致觀察,若患者血尿癥狀較為嚴重,還應增加臥床時間,并遵醫囑適當應用止血藥物,如果情況必要,應及時為患者輸血。②腎周血腫。穿刺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是否出現持續肋痛或腹痛等不良情況,要求患者絕對臥床,同時及時將患者主訴癥狀通知醫生,若患者出現腎周血腫情況,應要求其延長臥床時間,在術后24~48 h,可以采用冰敷的方式降低患者的血腫發生率,在患者臥床休息結束之后,應告知患者注意避免進行大量活動,以免傷口未愈合而再次出血。③腰痛。在通常情況下,穿刺術后患者能夠出現不同程度的腰痛,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腰痛的程度、性質以及發生原因,在一般情況下,可給予患者遵醫囑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疼痛,若患者的腰痛較為劇烈,則可遵醫囑給予其應用麻醉性止痛藥。④尿潴留。護理人員應細致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排尿量、尿液顏色和排尿頻率,若患者存在排尿困難情況,護理人員則應給予患者熱敷、聽流水聲或是聽“噓”聲,以誘導患者排尿,若誘導排尿失敗,則可遵醫囑應用尿管。⑤感染。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是否出現劇烈腰痛、發熱以及白細胞計數升高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若存在上述情況,則應及時給予患者應用抗生素,且每日需對患者的腎穿刺術穿刺點實施消毒處理,使用無菌貼進行貼敷,以保持穿刺點的干燥和衛生。
組間不同時間段腎周血腫發生率對比,時間段為:≤6 h、6~12 h、12~24 h、24~48 h、48~72 h;組間不同時間段腎周血腫面積對比,時間段為:T≤6 h、6 h<T≤12 h、12 h<T≤24 h、24 h<T≤48 h、48 h<T≤72 h,面積<5 cm2為小血腫,面積≥5 cm2為大血腫;采用通用焦慮自我評定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評分值越高表示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腎周血腫總發生例數為14例(12.73%),少于對照組患者的32例(29.0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腎周血腫發生率對比[n(%)]
研究組患者的大、小血腫數量分別為5個(4.55%)和9個(8.18%),對照組患者的大、小血腫數量分別為13個(11.82%)和19個(17.27%)。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周血腫大、小血腫數量對比[n(%)]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AS及SDS評分分別為(33.07±5.53)分、(31.48±5.08)分,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44.02±6.10)分和(42.75±6.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s),分]
?
腎臟中的血管較為豐富,且質地相對脆弱,雖然經皮穿刺腎活體組織檢查法使用超聲引導,其具有更高的定位準確性以及手術成功率,但是仍然屬于創傷性操作,也就仍然能夠導致患者的腎臟受到創傷,并出現腎周血腫一類的并發癥,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導致感染以及休克等癥狀,而給予患者應用腎周血腫動態監測,有利于盡早發現腎周血腫情況,也就可以盡早進行干預,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一般來說,術后1~2周,腎周血腫能夠自行吸收,且不會出現后遺癥,但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其體質相對薄弱,基礎疾病較多,且一旦大血腫出現合并感染或是大血管損傷等情況,通常需要進行臨床治療,以避免腎周血腫繼發或并發癥加重,所以給予老年患者腎穿刺術應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6-20]。
另外,從實際上來看,老年患者身處陌生的環境當中,同時面臨著治療和護理等各項操作,其自身在情感上難以接受,所以極易出現負性情緒,甚至抗拒治療和護理,也就導致其治療進程不順利,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盡可能改善老年腎穿刺術患者的各項情況,在該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該護理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出現腎周血腫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同時大血腫的數量較少,且有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的SAS、SDS評分降低,也就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使患者的治療進程更加順利[21-27]。
馬玲[28]所著腎穿刺活檢術患者應用術前綜合護理干預對于焦慮的影響分析一文中對照組與試驗組SAS評分護理干預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為(8.96±2.55)分,低于對照組SAS評分為(15.64±2.53)分(P<0.05)。根據該次研究,研究組患者的腎周血腫總發生例數為14例(12.73%),且護理后的SAS及SDS評分分別為(33.07±5.53)分、(31.48±5.08)分,均少于對照組(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的大、小血腫數量分別為5個(4.55%)和9個(8.18%),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次研究應用的護理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的SAS、SDS評分降低,所得研究結果與馬玲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術后6 h內,患者發生腎周血腫的可能性最大,小血腫的發生率大于大血腫,且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腎周血腫發生率,同時降低患者的SAS、SDS評分,可見綜合護理干預對于老年腎穿刺術患者能夠起到較好的干預作用,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