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凌志 張晗 戚席佳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境外反華勢力長期鼓吹的陳詞濫調似乎找到新的“突破口”,近日,海外“東突”組織以所謂“種族滅絕”為借口,向贊助北京冬奧會的跨國企業施壓,要求抵制2022年冬奧會,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知名企業對此表示支持。與此同時,有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計劃推出新的法案,并致函美國總統,呼吁美國“應該阻撓北京冬奧會”。相關學者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用不實信息把體育政治化的操弄很令人反感,實際上是讓早已飽受疫情打擊的國際體育界再因政治操弄而面臨重大損失,而這個代價需要所有人來承擔。
最新“向贊助商施壓”的舉動是海外“東突”組織“世維會”等發起的,目標是國際奧委會的十余家全球合作伙伴,“世維會”發言人還指責國際奧委會和贊助商“向中國的經濟影響力磕頭”。此前一些西方媒體宣稱,超過180個所謂的“人權組織”向各國政府呼吁“抵制北京冬奧會”。一些美國反華政客也不甘寂寞,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首席共和黨成員麥考爾23日表示,他將推出跨黨派的新法案,旨在“讓美國奧運運動員了解某些(奧運)主辦國對人權、個人隱私和安全所構成的風險”,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首席共和黨成員卡特科則敦促美國總統拜登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
2月4日,針對有7名美國共和黨議員提交決議要求國際奧委會重新考慮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個別反華政客將體育運動政治化,有違奧林匹克憲章精神,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注意到,包括美國奧委會在內的國際上有關各方都反對將體育運動政治化的錯誤做法。”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實際上,一些西方反華政客和所謂“人權組織”對北京舉辦國際性賽事的抵制不是什么新鮮事,“2008年就有,但也沒有影響我們成功舉辦奧運,今年他們的雜音也不會阻攔我們辦冬奧的決心”。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所謂“人權”的名義來對跨國公司施壓,確實是這些反華組織慣用的手法,但重點不在于他們做什么,而在于這些操弄會給這些贊助企業和其他國家政府帶來多大影響。
宋國友表示,所有的贊助協議都由企業與國際奧委會或冬奧組委來簽約,反華組織毫無事實依據的指責顯然不會對國際奧委會或冬奧組委產生影響。對于贊助企業而言,如何對待這種“施壓”其實不只是錢的問題,也是在考驗大型跨國公司是否擁有基本的判斷力,“這樣一種用不實信息把體育政治化的操弄很令人反感。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之下,有能力成功舉辦奧運會這樣級別體育盛事的國家并不多。把煽動抵制北京冬奧會看成是‘敲打中國的武器,實際上是讓早已飽受疫情打擊的國際體育界再因政治操弄而面臨重大損失,而這個代價需要所有人來承擔”。
“病態的政客肯定存在,拱火的反華組織也不會停止,他們都想給官方施壓,早早地放出風來觀察一下各方反應,目的就是制造輿論來抹黑污名化中國。”李海東說,但也能看出來,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官方對這種呼聲的反應都比較冷淡,因為他們知道什么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如果官方表態抵制,直接傷害的將是本國運動員和本國企業”。正如李海東所說,美國宣傳機器“美國之音”宣稱已給幾家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發出電子郵件,包括可口可樂、民宿網站愛彼迎、三星電子和英特爾等,但多數沒有答復。
實際上,隨著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以及全民掀起“上冰上雪”熱潮等利好因素,中國已成為外商眼中最熱門的冰雪運動市場。美國冰雪產業運動協會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盡管全球冬季運動行業的發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阻礙,但展望未來,中國仍然是美國冬季運動品牌的一個巨大市場。“我們預計,冬奧會將繼續激發中國冬季運動的熱情,并幫助創造對冬季運動產品的更大需求。我們的許多成員目前在中國的滑雪度假村經營滑板和服飾,今年春天,我們希望通過與度假村和當地政府建立關系,通過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大使館,重新讓我們的會員了解中國的機遇。”
近來,西方一些政客瘋狂散布涉疆謊言,操弄所謂“人權”議題。繼加拿大眾議院日前通過涉疆動議、無理指責中國以及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呼吁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官員或獨立的調查專家“必須被允許緊急且不受限制地進入新疆”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周二在聯合國也提出與拉布類似的所謂要求,而立陶宛媒體稱,立陶宛議會正在醞釀一項涉疆決議案。
對于上述行為,中國外交部以及駐外使館已多次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24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言人也就加拿大眾議院通過涉疆錯誤動議表示,該動議嚴重歪曲事實,肆意攻擊中國的新疆政策,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和對中國人民的惡意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