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俐 張艷芳
吳琨曾經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穿白大褂的醫生,她從重慶工業專科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八鋼公司鐵前化驗室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作為高級工程師,吳琨曾有機會到別的檢測機構工作,但她卻主動選擇堅守在八鋼公司生產一線,三十年如一日。吳琨說:“在化驗室也是穿白大褂,也算是圓了我的一個夢。”

吳琨說,在檢驗一線,女性本來就很少,她又是最強的,這讓她對化驗職業有滿滿的自豪感。鐵前化驗室都分布在高爐、焦爐、燒結等生產一線,生產鋼鐵的原料不分晝夜入廠,吳琨也要隨時帶領團隊對原料進行檢測,很多時候她和團隊成員還要到室外搬運煤炭、水等樣品,取樣時還要爬高下低,這樣的工作環境對女性而言相對艱苦,但因為對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她從不覺得苦和累。
在檢驗化驗一線的30年里,她和團隊承擔著八鋼所有進廠原燃料、煤焦化產品,高爐鐵水、能源環保過程控制樣品的取樣、化驗工作,每天檢測發出成百上千個數據。“生產部門要根據檢驗化驗數據來調配生產,任何數據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嚴重損失,因此我們的工作必須精準。”吳琨說。
檢驗化驗分析是鋼鐵制造的最前沿,是整個生產流程的“眼睛”,因此檢驗化驗人員也被稱作“鋼鐵醫生”。
煤是生產鋼鐵的原料之一,煤粘結指數是判斷煤粘結性和結焦性的重要指標。2016年,為搞清一次進廠煤炭的粘結指數,吳琨和團隊成員一晚上做了三十多次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吳琨毫不氣餒,第二天又帶著團隊成員把不同廠家、不同類別的煤原料全部取樣,繼續試驗。經過300多次試驗后,終于找到了問題根源——煤炭在前一個環節烘烤過度,導致樣品過熱,而正常樣品應該是常溫的。為了進一步論證結論的正確性,吳琨和團隊成員又做了300多次試驗,最終形成論文,并制定成規范的操作流程,以便職工規范操作,避免今后再出現類似異常情況。

本文主人公吳琨
2019年,吳琨和團隊對一批合作企業提供的燃煤樣本進行鏡質體辨識檢驗,發現企業提供的檢驗報告存在誤差。為了更加精準確定煤的性質,她專程去南疆取樣。“我爬上煤山,間隔一米取一次樣,一天下來,我的鼻孔里、臉上全是黑灰,渾身濕透,累得想哭,但心里有底了。”她說。
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取樣沒有必要,但吳琨說:“責任心是一個檢驗化驗分析人員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她帶著樣本回到烏魯木齊,恰逢國慶假期,為了讓生產正常開展,她和同事們每天都工作十個小時以上,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所有樣品的檢驗,拿出了更加精確的數據,為企業節約了數十萬元成本。
吳琨對數據精確的追求還體現在工作中對檢驗化驗人員的嚴格要求上。一次,一名工作人員出外取回一項煤氣樣本進行硫等含量的化驗工作,化驗完成后出具了檢驗合格的報告,但復檢時發現實物標本其中一項指標與報告中的數據有微小的誤差,她立刻要求工作人員連夜重新采樣復檢,并強調:“任何樣品都要讓不同的檢驗化驗人員至少檢驗化驗3次以上,還要在不同的設備上復檢,以保證結果最精確,避免給企業造成損失。不放過任何數據誤差,才對得起我們承擔的‘眼睛之責。”
同事都說吳琨較真的勁兒,是他們進步的推手。正是這樣嚴謹的工作作風,才讓吳琨帶領的團隊連續十年檢驗化驗協議完成合格率達到100%,連續10年帶領作業區實現了安全生產事故為零的目標。
2013年,在檢驗化驗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吳琨開始帶領由女職工為主要成員組成的檢驗化驗團隊,創建了“吳琨女職工創新工作室”, 從此,吳琨就沒有停下創新的步伐。
“長期以來,檢驗化驗項目一直使用純化學手工分析法,費時費力,要提高效率必須進行方法創新,”吳琨說:“要用現代化智能設備進行檢測,用儀器分析代替手工分析。”由于不同的儀器對樣品的要求不一樣,她帶領團隊做了大量實驗,終于找到部分項目用儀器分析的有效途徑,大大縮短了實驗流程,提高了檢驗化驗效率。
這幾年,吳琨帶領創新工作室,對檢驗化驗項目進行優化,對技術進行創新,解決了很多難題。八鋼公司進廠焦煤混煤狀況原因分析,一直是制約公司降本增效的難點,吳琨帶領團隊開展運用鏡質體反射率測定分析煤質狀況分析方法應用實驗,通過上百次實驗解決了此問題,為八鋼進廠焦煤提供了煤質鑒別依據。
煤化工產品中的指標檢測一直以來存在分析周期長、試樣量大、接觸苯類等有毒物質、過程使用蒸餾方法較多、容易污染環境、損害人體健康等情況。對此,吳琨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現場安全環保攻關,對檢驗化驗中的有毒有害方法進行持續改進,對設備進行不斷改造。她和團隊的30多項創新技術獲得八鋼公司認定,5項專利通過國家認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促使吳琨對如何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出更多思考。
2013年“吳琨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成立時,很多女職工都是從其他部門轉崗來的,沒有基礎,為了讓她們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吳琨開展了培訓班手把手地教。“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回過家,吃住都在工作室,隨時解決問題,一個個技術能手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她說。
吳琨還很注重技能傳承及師徒帶教,幾年來吳琨工作室簽訂“師徒協議”31對,開展各類技術交流、安全環保創新、職業健康培訓100余次。
吳琨就像家長一樣,耐心細致地給檢驗化驗團隊成員教技能、授方法,提升團隊的業務素養,帶出了十幾名徒弟,烏木提江·斯馬依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2012年烏木提江畢業后就跟著吳琨學習。從外發化工產品取樣到現場焦煤制樣,從精密儀器操作到化學分子結構分析,吳琨都是親自教。一次,烏木提江在用色譜法測定煤氣熱值時遇到了技術難題,吳琨帶著他做了數十次實驗,最終解決了問題。如今,烏木提江已經成為作業區的一名優秀工程師。
吳琨常對團隊成員說:“做檢驗化驗工作,一定要沉下心,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精準并有效指導生產。”
2014年,吳琨的創新工作室獲得自治區總工會授予的“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2017年她被授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201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這么多榮譽不單是對我個人工作和成績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對工作戰斗在鋼鐵重工業企業里的千萬女職工的鼓勵,”吳琨說,“面對榮譽,我所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責任,未來我就想把我的工作經驗、專業經驗全部傳承下去,把我這個團隊打造成我們新疆鋼鐵行業非常有專業素養的一個團隊,降低成本創造更大效益,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