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

本文主人公鄭蓮?
身穿厚厚的防護服,手戴沾有焊花的防護手套,一個清秀的姑娘一手舉著焊槍,一手捏緊焊條,剎那間強光耀眼、火花四射……
十幾分鐘后,一條3毫米左右寬的三折焊縫,將兩塊鋼板嚴絲合縫地焊接在一起,月牙狀的熔池和牙尖間的熔孔整齊劃一,誤差不超過0.2毫米,如同出自精密的車床一般。這是一個焊接技能國際大賽的現場,評委們看到這里,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這個清秀的姑娘就是鄭蓮。鄭蓮生于1998年,父母都是江蘇常州市中車戚樹堰機車公司的職工。中車戚機公司主要從事鐵路客貨運內燃機車的研發、制造和維修等工作,是我國鐵路客貨運內燃機車的主要研發、制造和維修基地,為我國高鐵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鄭蓮從小在工廠園區長大,走在路邊經常能看到有人在做焊接。家里人擔心強光傷害她的視力,總是一邊為她遮眼,一邊叮囑她不要看。但越是這樣,她越是好奇,總忍不住偷看,她覺得飛濺的電焊火花像焰火禮花一樣美麗動人。她還不止一次地夢到焊花在自己手中像焰火一般飛舞著,特別開心。后來長大一些,鄭蓮就跟小伙伴們一道,站在車間窗外近距離觀看電焊。只見車間里的電焊師傅搬來材料,在火花四濺中將圖紙里的工件很快接出雛形,再經過一系列工序,便做出了一件精美的工業產品。因此,她覺得電焊師傅的雙手特別神奇。

鄭蓮與同事們的閑暇時間?
就這樣,鄭蓮的內心產生了對焊接工作的興趣,“從那時起,我就打定主意,長大后也要從事與焊接有關的工作”。
2014年,鄭蓮以優異的成績從常州戚樹堰實驗中學初中畢業,她做了一個與大部分同齡人不一樣的決定:放棄升高中考大學,直接學習一門與電焊有關的技術。

鄭蓮在做焊接工作
父母無法理解,不同意她的決定,鄭蓮解釋道:“不管考什么學校,我們都是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并且喜歡的工作。我現在已經知道自己對什么工作感興趣了,為什么非得讀大學?”父母擔心地說:“電焊看似簡單,實際上難度特別大,而且又臟又累,基本上都是男人干的。你要是學這一行,將來連婆家都不好找!”“老師說一個人只有愛一行才會鉆一行,只要刻苦鉆研,就一定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鄭蓮滿懷信心地對父母說:“爸媽,你們放心吧,等我成了專家,求親的人一定會踏破咱家的門檻……”
鄭蓮從小跟著奶奶和外婆長大,性格倔強,特別有主意,而父母因為工作忙一直覺得虧欠女兒,所以不忍傷女兒的心。最終,鄭蓮選擇了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這是一個5年制的大專班,開學的時候一個班38個人,只有5個女生。
電焊是工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工藝,且必須人工操作,無法用機械替代。

鄭蓮讀大專的第一年,要上文化課與實際操作訓練課,這讓原本就喜歡電焊的她更加著迷了,課余時間她大都泡在實驗基地,經常來不及換衣服,穿著防護服就去教室或食堂。
媽媽心疼地對女兒說:“你已經是個大姑娘了,要注意點形象!”鄭蓮調皮地說:“您不是也說過,一個人專心工作的樣子最美嗎?我現在還是學生,主要任務是學好理論和技術。”時間一長,同學們都已經習慣了鄭蓮身穿防護服的樣子。有一次一個同學過生日,她換了一套連衣裙去參加,對方硬是愣了幾十秒鐘才將她認出。
有人勸鄭蓮:“好焊工都是男的。你是個女孩,學點技術能掙口飯吃就行了,不用太累。”她卻說:“電焊表面上看起來是粗活,但其實對精細度要求非常高。只干粗活也許我們女孩比不了男孩,但干粗中有細的活時,女孩的細心是男孩比不了的。我要把焊接當繡花來練,揚長避短跟男生比試!”
學院有個特色,每年會從焊接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中挑選3~4人進行集中訓練,備戰全國或國際性的焊接比賽。集訓隊招新的要求歷來有兩個:一是只招非常州市的學生,二是只招男生。2015年初,兩項要求均不符合的鄭蓮報名參加集訓隊招新,果然被拒之門外。

認真工作的鄭蓮
鄭蓮不服,多次找院領導毛遂自薦,最后老師看在她特別能吃苦且非常有靈氣的特點上,答應讓她先進入集訓隊試兩個月,如果不能堅持就退出。兩個月后,這個集訓隊里唯一的女學員表現比其他男學員都要好,成為當年入選參賽隊伍的4名隊員中最拔尖的。老師們這才對她另眼相看,決定重點培養她。
焊接時鏟掉焊渣后會出現一個個豎著的月牙狀小窩,這些月牙狀小窩叫做“熔池”,熔池的牙尖間距叫做“熔孔”。在國際標準中,熔孔的大小需控制在3~4毫米之間、間距需控制在2~3毫米之間,就連她的師傅,焊接大師張忠也感嘆:“鄭蓮焊接時真的像繡花一樣追求完美!”
在鄭蓮的眼中,焊接確實就像繡花一樣,每焊一個熔池的同時,焊條灼燒熔化的鐵水就在鋼板另一面上留下一個更加細密的波紋,一排排看過去如同魚鱗一樣有節奏和規律,特別漂亮,這也是衡量焊接質量的重要標準。
更難的是,很多時候需要仰焊,仰焊時最怕滾燙的鐵水受重力影響下墜,既會傷人,還會造成產品的外觀成型變差甚至需要返工。特別是用在高鐵上的產品,對設備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很多部件價值都在數十萬元,往往會因為焊接上的一點失誤而報廢。
最難的是,整個焊接過程都是動態的。剛開始鋼板是涼的,后來溫度越來越高,不但熔池起滅停留的時間要依次縮短,兩個熔池焊接間隔的時間也要依次縮短,否則就會或因溫度低導致鐵水凝固、表面凹陷,或因溫度過高造成鐵水下墜、背部燒穿。
為了克服這樣的難題,鄭蓮將開始到最后的起滅和間隔時間控制在降幅僅為0.1~0.3秒之間,肉眼幾乎無法分辨。
學校經常有外國人來參觀,他們看了鄭蓮和同學們的表現,不止一人感嘆說:“難怪中國的高鐵建得這么好,原來是因為有這么多年輕優秀的大國工匠啊!”
一把焊槍1.5公斤,一盤焊絲20公斤。對體重不到45公斤的鄭蓮來說,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進行焊接,難免體力不支,還時常被高溫燙傷、弧光灼傷。但她知道,女孩子學習焊接要付出更多努力,耐力不夠就多做體力運動,手部力量不夠就得多練。
電焊工既要忍受臟,又要忍受累,夏天穿著厚重的工作服,操作間里又不能開空調和電扇,因此每完成一次焊接工作,衣服就會濕透一次。
成為優秀的焊工,僅僅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種靈氣,或者說是天賦。鄭蓮對焊接工作有一種特殊的感覺,這種感覺具體是什么,她也說不清楚,但只要找到了那種感覺,她的作品就一定是精品。
曾經,一艘10萬噸級遠洋貨輪上的一個配件,無論怎樣焊接都不符合要求,鄭蓮提出了用6個人6桿焊槍正反兩面同時作業的辦法,最后解決了難題。
經過5年的學習,鄭蓮熟練地掌握了手工焊條焊、氣體保護焊和氬弧焊這三大類電焊技術。在此期間,她曾有過入職動車駕駛和從事高鐵乘務工作的機會,男朋友認為高鐵乘務工作比較適合女孩,三番五次要求她改行。鄭蓮生氣地說:“這輩子我都不會改行了,你要是不喜歡,就去找別人吧!”嚇得男朋友再三道歉,才獲得她的原諒。
由于鄭蓮各方面表現十分突出,經學校推薦,她參加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機械行業選拔賽的焊接項目大賽,是賽場上唯一的女選手。
這場比賽被譽為“世界杯預選賽”,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比賽時長達8小時。很多男選手五六個小時后便力不從心,即使挺到最后,也因為疲勞過度而無法正常發揮。鄭蓮卻硬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奪得了項目大賽三等獎。接著,她又在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暨第六屆焊接技能國際大賽中,榮獲手工焊條電弧焊個人單項獎和卓越女焊工獎。
由于這些突出表現,鄭蓮被常州市有關部門評定為“龍城大國工匠”,進入該市高級專業人才庫,享受工程師待遇。鄭蓮剛畢業就有國內外幾十家企業伸來橄欖枝,有家日本企業甚至給她開出了年薪10萬美元的優厚條件。但鄭蓮卻認為,自己離真正的成功還有一定的差距,必須繼續勤學苦練。為此,她選擇了入職中車戚機公司,跟著師傅張忠繼續學習。
“焊接就像繡花,繡花的一針一線就像焊接時的一道一道焊縫,同樣需要講究手法和用心。”鄭蓮說,她的目標是成為焊接大師。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