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富


本文主人公李園園
李園園和閆秀明都是黑龍江人,高中時的同窗,畢業后都考入了當地的大學。在圖書館里,在寢室的窗戶旁,在校園葳蕤的白樺樹下,都有他們朝夕相伴的身影。近水樓臺先得月,再加上志同道合,興趣相投,他們戀愛了。
時間飛逝,2006年7月,夏蟬鳴響了畢業的離別。閆秀明從小心懷軍人夢,他最崇拜邱少云、董存瑞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在保家衛國的關鍵時分,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閆秀明覺得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大愛。他如愿以償考上了原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李園園則去了北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閆秀明乘火車去云南邊關的那天,李園園前去送別。她的心里空蕩蕩的,想著心愛的人去了邊關,眼前不由出現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蕭瑟景象。閆秀明緊緊地擁抱她,并沒有說華麗的詞語,只是叮囑她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李園園和丈夫閆秀明?
北京與云南河口邊境相距2868公里,大家都說異地戀很辛苦,起初李園園并不相信,心想只要雙方把彼此放在心上,時常見面,就能好好守住這份感情。可當她真正經歷異地戀時,才體會到這種滋味并不好受。在閆秀明經常不接聽她電話的時候,她開始懷疑這份感情是否能經受住距離的考驗。于是,她打算親自去看看閆秀明,親口聽他說說對今后的打算。
此時已距離畢業一年半,期間兩人一次面也沒見過。女為悅己者容,李園園給自己化了精致的妝,拎著大包小包,長途跋涉去河口探望閆秀明。一大早,李園園就坐飛機從北京出發,到昆明時已是中午。潦草吃了午飯后,繼續出發。從昆明到河口,沒有火車,沒有高速公路,她中途輾轉多地,總感覺越走越遠,永遠無法達到目的地。沿途山路彎多地滑,坐在車里來回晃蕩的李園園緊抓扶手,手心全是汗,頭發也變得蓬亂,妝也被毀了,還幾次暈車吐到一點力氣都沒有。
歷時二十多個小時,李園園終于到達邊境的一個偏僻村寨,見到了愈發黑瘦的閆秀明,她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只是心疼得直掉眼淚。閆秀明見了他,也激動得不知該說什么,只是溫柔地笑,然后趕忙接過她手中的大包小包,安頓她早些休息。
在這次短暫的相聚中,李園園跟隨閆秀明一起參與了巡邏執勤、走訪群眾、戍邊巡邊的工作。這是她第一次看到祖國邊關的模樣。邊關漫漫,草長木深,透著威嚴滄桑,邊關老百姓樸素自然,熱情好客。閆秀明和他們打成一片,時時刻刻把他們的事情放在心頭。
讓李園園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老媽媽家的牛丟了,她很焦急地向閆秀明尋求幫助。閆秀明安慰她不要著急,立刻就和同事驅車去找牛了。河灘上、桑樹林、灌木叢中……他們尋了個遍,最后終于在一個瓜地里找到了老媽媽家的牛,原來是牛跑到人家地里偷吃西瓜去了。幾天下來,李園園欽佩地對閆秀明說:“我原以為你是以忙為由不給我打電話,來到這里我才感受到你的不容易。”
回北京那天晚上,閆秀明和幾個隊友為李園園餞行,他們一起為她唱了一首《咱當兵的人》。閆秀明身穿橄欖綠的軍裝,眼中透著堅定,李園園深深沉浸在這首真摯的軍營歌曲之中。
回到北京后,閆秀明戍邊的情景時常在李園園的腦海里浮現,她無數次想象著自己和閆秀明結婚后的生活。結婚,一年只有一兩次的見面機會,這不是當代的牛郎織女嗎?不結婚,又何處安放彼此之間的感情?母親勸她考慮清楚,李園園猶豫不決,多次冒出放棄的念頭。但每次休年假去探望閆秀明之后,她就再次堅定了和他繼續走下去的決心。她想,閆秀明是在保家衛國,沒有大家,哪有小家?
2012年,李園園和閆秀明結了婚,這段愛情長跑終于修成正果。婚后,李園園挑起生活的重擔,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顧雙方的父母。朋友同學聚會時,別人都是幸福的一家人,只有她是一個人,這讓她羨慕不已。
有一次半夜,李園園肚子痛得厲害,她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慢慢地走到小區外,一個人打車去醫院。在路上,她想,要是閆秀明能在身邊該多好!到了醫院,她一個人掛號、求醫、輸液……她本想給閆秀明打個電話,告訴他自己肚子痛,可轉念一想,自己已不是熱戀中的小女孩了,他又遠在千里之外,這不是白白讓他擔心嗎?
2013年,公公病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天,李園園和閆秀明請假回家探望他。閆秀明時刻陪在父親左右,眼淚汪汪,即使困了,也不敢合一會兒眼睛,生怕錯過父親最后的時光。公公清醒的時候,擔心兒子的工作,說道:“秀明,我沒事,你回去安心工作吧。”公公去世后,閆秀明哭得像個淚人,李園園非常心疼,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李園園知道,丈夫作為軍人,他剛毅堅強的背后,也有一顆溫柔的心。
送別公公之后,李園園對兩人的異地婚姻陷入了沉思。她領教了生命的短暫和時間的殘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悲傷的莫過于生離死別。2018年,李園園決定舍棄在北京研究所副處級干部職務,單位同事、領導都勸她:“你可要考慮清楚,你放棄的可是很多人削尖了腦袋也進不了的單位,更何況你又奮斗到處級了。”還有親朋好友建議她退休后再去邊關陪伴丈夫。

李園園與疫情防控工作人員
“10多年了,兩人在一起只過過1個生日,見面的日子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如果等退休,還需要25年,但人生沒有那么多25年,離別的滋味不好受,家人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李園園說:“我愿做他的心錨,讓他安心戍邊。”
李園園思量再三,毅然辭職,報考了河口縣城衛健系統的編制崗位,一邊支持丈夫的戍邊事業,一邊重新開啟自己的事業。
得知妻子的決定后,閆秀明感慨地對她說:“你離開自己十多年熟悉又熱愛的崗位,來偏僻的河口小鎮陪我,我心里既開心又愧疚,你等了我14年,盼了我14年,但也堅定信心支持了我14年,你為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
閆秀明駐守的地方是河口縣最偏遠的橋頭鄉,離河口縣城只有82公里。但讓李園園沒有想到的是,盡管自己和丈夫只相距82公里,但依然是聚少離多。從河口縣到橋頭村山路崎嶇,遇上惡劣天氣就會封路,兩人只有周末才能見面。
每到周五下班的時候,李園園就會做好一桌子菜,擺好酒,靜靜等待心愛的丈夫回家。風塵仆仆的閆秀明回來后,吃著妻子做的美味可口、熱氣騰騰的飯菜,工作時的奔波勞碌一掃而光。他們邊吃邊聊著一周工作的點點滴滴,靜靜地享受久別重逢后相依相伴的美好時光。

閆秀明
2020年初,李園園和丈夫原計劃春節回黑龍江和家人團聚,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他們的計劃。他們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各自奔赴崗位。李園園作為縣城衛健系統工作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繁重而緊迫,有時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但她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
閆秀明是橋頭邊境派出所的所長,管理著轄區81公里長的邊境線、37塊界碑,責任重大。疫情發生后,他和同事們全天候守在邊境一線,在顛簸的山路上穿行,防止疫情輸入。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時甚至工作到凌晨。一旦有時間,他就和妻子通電話,他們相互勉勵,并肩戰“疫”,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
2020年4月中旬,閆秀明帶領民警查獲一起偷渡案件。抓捕中,一男子用石頭砸向民警,嘴里還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叫囂著:“你們中國警察不怕死嗎?我身上有新冠病毒。”閆秀明迅速繞到其身后,猛地一撲,將男子按倒在地,順利將其抓獲。
事后,同事問起他當時的想法時,閆秀明說:“我們中國警察不怕死,因為我們的身后是老百姓。”后經核查,該男子是企圖逃跑才謊稱自己攜帶病毒。為了不讓妻子擔心,類似這樣的事情閆秀明從沒有向她提起過。疫情穩定后,4個多月未見面的李園園和閆秀明回到生活正軌,平時仍是各自忙工作,周末團聚。
2020年的中秋節遇上了國慶節,李園園驅車前往橋頭鄉,她一臉笑意地說:“今年國慶節我休假,我準備好了飯菜和月餅,我們可以一起喝茶賞月。”從2868公里縮短到82公里,她覺得自己離幸福越來越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問起堅守邊關的初衷,閆秀明說:“我是我們學校第一批來到云南守衛邊疆的學生,一想到能為祖國的邊防工作建功立業,我就堅定了干好這份工作的信心。”李園園最喜歡丈夫身上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種軍人氣質讓她感覺很心安。
“好多人都問我,為了閆秀明放棄北京優越的環境,來到偏遠的河口,值得嗎?”李園園堅定地說道,“這個問題,就如同有人問閆秀明,來到距離家鄉最遠的河口守邊疆,一干就是十多年,值得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只有我們心里最明白,那是因為我們整個家庭選擇了邊關事業。”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