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徐女士和丈夫孫某有一套50平方米的商鋪,雙方曾約定超過1萬元的家庭財務事項應由夫妻共同決定。2019年6月,孫某與翟某簽訂了商鋪租賃合同,租期5年,每年租金3萬元。2020年5月,徐女士因要求漲租金未果,遂聲稱孫某出租商鋪未經她同意,故該租賃合同無效,要求收回商鋪。此時,孫某也配合妻子,說自己確實無權單方面處理超過3萬元的家庭財務事項,其簽約無效。請問,這種說法成立嗎?
答:
該租賃合同有效。《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之間對一方可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日常家事代理權,是指夫妻一方因日常家庭事務而以自己名義與第三人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視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首先,這種代理權的行使必須符合“家庭日常生活所需”,例如正常的衣食住行、子女撫養教育等。其次,法律允許夫妻就各方在家事行為中的權限進行約定,但這種內部約定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即不能以此為由否認夫妻一方對外進行民事行為的法律效力,以維護交易秩序的穩定和安全。本案中,孫某有日常家事代理權,有權單方出租商鋪。雖然夫妻約定超過1萬元的家庭財務事項須共同決定,但相對人翟某并不知曉,即翟某在簽約時是出于善意的。因此,徐女士不能以自己不知道或者有內部約定為由而主張房屋租賃合同無效。如執意要解除該合同,就應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