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田志輝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馬說》一文中發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嘆。在植物界里,也有一種中國特有的、非常珍稀瀕危的、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伯樂樹。
伯樂樹也叫鐘萼木、山桃花,落葉喬木,系伯樂樹科唯一的種,主要散生在中國貴州、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闊葉林下,生長速度緩慢,通常30年才進入速生期。伯樂樹樹干挺拔、通直高大,材質優良;初夏開花,滿樹粉紅;秋季果實成熟,猶如一顆顆紅色小仙桃,掛墜于枝頭,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伯樂樹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也是中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珍稀物種,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可謂是“一方伯樂蘊藏遺傳密碼”。
位于浙閩邊界、錢塘江重要源頭的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在2016年5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建立,是中國武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內現存未開發且保護較完整的為數不多的凈土之一。在自然保護區的籌備建設過程中,仙霞嶺保護區管理中心為了摸清家底,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專業人員缺乏、技術手段落后、基礎數據空白等諸多困難,分班分組連續攻堅整整一個四季輪回,保護區管理者風餐露宿,徒步走遍6990公頃的保護區,意外發現保護區內植物區系多起源古老孑遺植物,是中國第三紀植物的重要“避難所”之一。調查發現保護區有10個植被型組、25個群系、1736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種。
仙霞嶺保護區開展伯樂樹專項資源調查后,發現保護區有伯樂樹群數量1760株,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山坡上,其中最大胸徑達52.6厘米,5厘米以上近千株。仙霞嶺是伯樂樹在浙江省最集中的分布點,也是在中國分布北緣發現的最大種群之一。保護區管理者爭取到上級部門的支持后,立即著手對1760株伯樂樹展開建檔工作,根據發現先后順序依次編號,詳細記錄胸徑、樹高、所在位置和經緯度、海拔情況等,并組織掛牌,每一株都定制了特殊的身份證。組織專業人員開展專項撫育管理工作,有針對性地除草松土施肥、擴穴埋青培蔸。除了對伯樂樹野生資源予以就地保護外,保護區還委托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木育種創新團隊,進行伯樂樹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科研人員分別利用10條ISSR和4對SSR標記對保護區內的52株伯樂樹進行了遺傳分析。結果顯示,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伯樂樹野生資源蘊藏著較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伯樂樹地理群體間有著較大的遺傳分化,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伯樂樹在中國主要分布區的東端,具有較大的保護價值。
仙霞嶺保護區在做好伯樂樹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還高度重視科普宣傳工作。一方面是在上級媒體上進行宣傳報道,及時發布最新的調查成果,擴大伯樂樹的知名度,如《江山發現300多株植物界大熊貓伯樂樹》先后在浙江衛視的“浙江新聞聯播”“新聞深一度”等欄目中播出。另一方面是在保護區內開展科普宣傳,共發放伯樂樹科普資料超1000份,讓區內群眾認識伯樂樹、保護伯樂樹。
“生靈仙境、云山霞嶺。”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正以開放包容、積極作為的姿態,守護這片生態屏障,努力破解以一方“伯樂”為代表的遺傳密碼。相信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瀕危植物保護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園藝技術水平的突飛猛進,伯樂樹的人工繁殖和培育工作將會得到關注。只有更多地進行推廣和廣泛種植幼苗,挖掘利用速生特性,伯樂樹的保護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和經濟一條龍產業,伯樂樹才會在不久的將來脫離瀕危狀態,才能給社會和當地創造更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