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鵬 呂雪
摘要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界天氣多變,對于對氣候環境依賴性較大的農業來說,由于本身抵御災害的能力較差,必然需要依靠準確的氣象預報來提前做好災害防御工作。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農業也處于向現代農業的轉型中,而農業氣象服務卻仍滯后于時代需求,無法滿足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要。通過網絡將無線通信技術和氣象服務結合,實現實時的氣象監控,可對災害天氣進行更加精準的預測,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從農業氣象服務著手,分析信息技術對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影響,探討一些有效措施,推進氣象服務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 信息化;農業氣象服務;措施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0–0087–02
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根基。而農業的收成和氣象關系密切,若遇上災害天氣且未提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會給農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氣象服務應跟上時代步伐,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氣象進行精準預測,健全服務體系,提早做好防災減災工作,保障農業生產。
1 農業氣象概述
我國有著千年的農耕歷史,自古以來就在農業生產中不斷探索,在氣候變化研究中總結了大量經驗,早在殷商時期就有氣象觀測的記載。農業生產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但由于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大,一直是氣象服務對象之一。我國歷代都很重視氣象預測工作,尤其是在對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方面的指導。但受限于科學技術,古人對氣象的預測多來自對天氣規律的經驗總結,而未能與天文、地理等學科分離。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氣象在測量和分析上逐漸擁有了專業的技術手段,氣象學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為人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務。氣象預測工作需要具備先進的觀測儀器和足夠專業的人員。就我國來說,主要由專門的氣象機構提供相應服務,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形成包括天氣預報、災害預測、農業氣象、氣候資源等多個領域的服務體系,幾乎包含了國計民生各個方面。
2 信息時代下農業氣象服務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普及,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農業氣象服務也逐步引進信息技術,向多元化發展。總的來說,信息化時代的農業氣象服務主要在技術、信息傳播途徑和發展空間上出現了一系列變化。
由于農業容易受到氣候條件、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氣象服務可在采集及分析大氣數據的基礎上,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據采集、分析、處理等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極大地影響了人民日常生活。大數據技術對氣象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將其轉變為有價值的資料;云計算增強了氣象數據的承載力;物聯網的傳感器系統可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人工智能更深入地分析氣象數據,使氣象預測業務向智能化發展。上述信息技術均為農業氣象服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提高了氣象為農業服務的水平[1-2]。
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在氣象信息獲得方式上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傳統農業氣象服務主要經由電視、廣播等手段傳播,不僅效率低,而且只能在固定時間發布,有著一定的滯后性,無法對短期內將要發生的災害性天氣做到及時預報。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人們能通過移動終端獲得天氣的實時信息,及時掌握實時氣象情況,大幅提升了氣象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雖然信息技術提高了農業氣象服務的效率,但受制于現行氣象服務體系,并沒有充分發掘其商業價值。當前,我國農業生產越來越規模化、產業化,特別是新農村建設,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其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氣象部門也開始進行服務體系改革,建立多元化體系。日、美等發達國家率先采取了氣象服務的商業運作模式,但由于我國氣象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新技術創新獲得的商業增值服務并未獲得有效利用。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農業氣象服務發展空間較大[3]。
3 優化信息化時代農業氣象服務的策略探討
3.1 拓展農業氣象服務項目
隨著信息技術的滲入,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應充分利用氣象服務的信息化來建立可靠的防災減災系統。氣象服務除了進行精確的天氣預報外,還可增加其他項目,如針對不同類型農作物的種植氣候指導,結合不同地區特有農作物進行特殊的防災減災服務。對農業生產各環節提供精細化指導,在對農產品運輸、銷售方面均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案,降低氣象因素的不利影響。
3.2 豐富氣象服務主題、手段
在信息技術影響下,氣象服務不再是簡單的天氣預報,而是需要協調各個方面,不斷豐富其服務主題、手段等。如可運用媒體資源,用“音信互動”技術,使文字、語音結合起來進行氣象信息傳播;運用“語音互動場景”技術,實現環境信息的交流;運用語音合成技術,豐富信息內容和特色。同時,運用智慧氣象實時監測,對數據信息進行集約化處理,使氣候預警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讓農民能有充足的時間采取保障措施,盡可能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當前,氣象預測基本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觀測自動化,建立大數據庫,使天氣預測的準確性獲得了提升。
3.3 建立氣象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建立氣象服務平臺,運用語言、短信、多媒體、大屏幕等方式,分地域建立,使各個角落都能全面覆蓋。實現各類氣象信息平臺的信息共享,尤其是在自然災害的預警上,不僅要做好綜合管理,還需由切實有效的處理方案,聯系各個方面的氣象數據,互為補充、各有側重,打造更全面的平臺服務[1]。
3.4 建立災情報告及反饋機制
建立災情報告和反饋機制,實現服務站與公眾之間的互動,不僅讓氣象系統向公眾傳遞服務信息,還能通過實時氣象情報和專業分析,精確判斷當地氣象情況并廣泛傳播。如建立災情收集熱線和志愿者隊伍,一旦任何地方出現災情,可及時獲得精確的氣象和實際災害情報,將上述信息接收、預處理、分類后存入數據庫中,打造防災減災系統的支撐信息體系。提高突發大容量信息的服務水平,這樣,可以保證在用戶異常峰值期間,平臺仍能保持其穩定、可靠性。同時,應在政府主導下,建立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由全社會廣泛參與,一旦收到災害預警,相關地區政府要求下屬各級部門積極響應,將其傳遞給轄區內所有農戶,由當地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站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確保應急機制的高效運行[4]。
3.5 開發先進的氣象業務系統
結合不同地區氣候特點、農民需求,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對災害天氣的預報水平和對突發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能力,從原本的簡單天氣預報,轉向“預報+服務指南”形式,在預警的同時,增加災害影響評估和建議,提高農民群體對災害的預防認識,增加防御災害的能力。加強災害風險業務建設,提高人工影響天氣能力,發揮智慧氣象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巨大作用。
4 結束語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谵r業生產對氣候的依賴性,氣象服務就顯得非常重要。在當前的信息時代,氣象服務應大力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建立高效的綜合氣象信息服務平臺,打造高效的預警機制,實現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瑕,湯光玉,沈裕芝.淺探物聯網技術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10):141-142.
[2] 陳景麗,陳鵬,鮑婷婷.云計算環境下氣象大數據服務應用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9(11):88,90
[3] 鄧玲,朱定真.構建我國氣象服務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和對策[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6(4):295-302.
[4] 李永兵,覃偉嫦,林啟光,等.氣象信息顯示系統在陽山縣農村防災減災與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 2015(7):247-248.
責任編輯:黃艷飛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ANG Kun-peng et al(Songyu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Songyuan, Jilin 138000)
Abstract China’s vast territory, the nature of the weather is changeable, for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depends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cause of its own poor ability to resist disasters,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accurate weather forecast to do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in advance.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hina’s agriculture is also in the transition to modern agriculture, but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real-tim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can be realized, which can make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disaster weather and provide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moder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nd discusse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