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雄偉
(建水縣人民醫院 心內科,云南 建水 6543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并因此導致冠狀動脈不同程度狹窄或閉塞,引發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性心絞痛(UA)。屬于心內科危急重癥,該病發病急,變化快、猝死風險高,是否能夠得到準確、及時、有效的處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對患者病情恰當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GRAEC危險評分系統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評估ACS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系統之一。它的評分指標建立在患者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的基礎上,能夠十分方便、迅速地對患者的整體病情做出有效的評估。本文旨在通過對照ACS患者的冠脈造影結果,揭示患者冠脈病變情況與GRAEC危險評分分值間的相關性,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提供數據參考。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9年3月住院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46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其中男性260例,女性200例,平均年齡(62.62±12.17)歲,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18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6例。入選標準:⑴胸痛癥狀、心電圖表現、心肌壞死標記物等均符合ACC/AHA于2007年發布的ACS的診斷與指南[1];⑵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證實有大于等于一支冠脈造影血管狹窄大于50%。排除標準:⑴已證實由于冠脈痙攣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⑵明確診斷的肺栓塞、主動脈夾層;⑶由于心臟瓣膜病、心肌炎、急性腦血管意外、腎衰竭等引起的心肌壞死標記物升高。
二、GRACE危險評分方法 GRACE評分是根據患者年齡、心率、動脈收縮壓、肌酐、心電圖ST段變化、心功能Killip分級、心肌標記物升高、是否有已知心臟事件等8項內容,計算患者的積分之和[2]。將<109分定為低危組,109~140分為中危組,>140分為高危組。
三、冠狀動脈造影 采用標準的Judkins法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常規多體位頭照,造影結果由兩名有經驗的醫師判斷冠脈病變類型。血管直徑狹窄≥50%的病變所累及的主要冠狀動脈的支數為病變支數,左主干病變以雙支病變計算[3]。采用Geninis積分系統[4]對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狹窄病變程度進行定量分析,對血管最嚴重狹窄處評分。
四、統計學方法 用SPSSI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分析前進行正態檢驗和方差齊性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雙變量之間作線性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不同GRACE危險分層組冠脈病變支數的比較,見表1。

表1 GRACE危險評分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n(%)]
二、不同GRACE危險分層組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比較,見表2。
三、GRACE危險評分與冠狀動脈狹窄的支數及狹窄的程度的相關性,GRACE危險評分與冠狀動脈狹窄的支數及狹窄的程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為r=0.313,r=0.394,P<0.05,提示均有良好的相關性。
討 論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常見急癥,其臨床表現錯綜復雜,預后也有明顯差異。對于明確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必須盡早采用準確、迅速、可靠的指標進行風險評估。國外多項研究證實,GRACE危險評分不但對急性冠脈
注:P=0.000,各組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綜合征患者住院期間的全因死亡風險和長期預后同樣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而且對于患者的個體化治療也有一定指導意義[5]。本文分析了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GRACE危險評分與冠脈病變支數及嚴重程度的關系,發現GRACE評分低危組中單支病變居多,雙支、三支病變較少,隨著評分分值升高,冠狀動脈病變的支數呈增加趨勢,高危組中以三支病變居多,各組間比較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在GRACE高危組患者中Geninis積分明顯高于中危及低危組,中危組與低危組比較Geninis積分有升高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GRACE危險評分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Geninis評分具有良好的相關性,r分別為0.313、0.394,P<0.05.
因此筆者認為,GRACE危險評分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病變的范圍、狹窄程度呈正相關,對于判斷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于危險評分為高危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對ACS患者的病情進行快速而準確的評估,及時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