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魁景 孫煥頃 侯曉杰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為貫徹落實 《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實施方案》[1],按照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安排部署,河北省各地區市選派涉農單位具有較強農業實踐經驗的技術員工到國定深度縣或省指定扶貧縣工作一年,指導該縣的農業生產,并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解決一些農業技術問題,宣傳國家在農業上的扶持政策。
農業科技特派員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實際需要,積極引進、推廣性狀表現良好的品種以及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認真抓好示范村、示范企業和示范戶的建設,培養農村農業科技致富帶頭人,逐漸形成一業一園、一村一品和一村一致富帶頭人[2];能夠積極組織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開發新農副產品,培育當地以及省內國內知名品牌,推動農產品營銷網絡建設,助推農產品市場發展。
衡水市每年從市農科院、衡水學院、農業農村發展局以及涉農單位10余家,選派30余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到饒陽、棗強、武邑、故城、武強和阜城6個貧困縣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引進新品種、新設施,示范推廣新技術,開展科技培訓,領辦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促進對口幫扶單位農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文以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為調查對象,在微信群發放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78份。主要從專業技術人員的年齡結構、職稱、平均年服務次數、現從事工作領域和技術服務縣等五個方面對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表1數據顯示,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中,46歲及以上年齡段人數比重較大,占53.85%,45歲及以下年齡段人數占46.15%,36~40歲和51~55歲年齡段為科技特派員的主力軍,占比約54%,體現了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的活力和發展潛力。
表2數據顯示,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整體素質相對較高,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人數分別占30.77%和42.31%,較高的科技服務能力有效地保證了受援地的農業科技需求。

表2 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專業技術職稱分布結果
由表3分析可知,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整體年服務次數相對較高,科技特派員年服務次數為6次及以上的占80.77%,特別是技術服務13次以上占到23.08%,有效保證了受援地不同時期農業技術的需求,為農業豐產豐收提供了保障。
對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從事技術服務工作領域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從事技術服務指導果樹和畜牧業工作領域的人數最多,均占26.92%;其次為大田作物領域,占23.08%;開展林木工作的僅占7.69%。說明衡水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領域有待拓展。

表4 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域情況結果
表5結果顯示,農業科技服務棗強縣和故城縣兩個縣的人數最多,均占被調查人數的26.92%;其次為武邑縣,科技特派員人數占19.23%;饒陽縣技術服務人員僅占11.54%;開展武強縣農業技術服務的沒有統計到。說明衡水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縣的分布應進行適當的調整。

表5 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縣分布結果
當前衡水市科技特派員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業科技特派員人才隊伍年齡結構具有明顯的老齡化,51~55歲農業科技人員比例較大,說明衡水市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的活力和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衡水地區優勢農產品領域的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和技術實踐能力有待提高。衡水饒陽的蔬菜產業和葡萄產業、深州生豬養殖產業和深州蜜桃等是衡水市重點幫扶對象,應配備大量的農業科學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扶持,打造衡水市優勢農業農產品現代化產業體系群,對于實現“大扶貧”戰略具有積極的作用,要積極動員更多優秀科技人員參加農業科技人才計劃,以提升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三是選派的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業科學專業知識比較單一。主要從事果樹種植業和畜牧業等第一產業的農業科技人員數量較多,而農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然要求延伸產業鏈,通過二、三產業帶動第一產業,因此需要增強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市場營銷等方面農業科技人才的選派,逐步形成農業多元化發展格局。四是大多數農業科技特派員除了幫扶工作外,還需要承擔大量本單位工作,比較辛苦,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農業科技特派員的基層服務時間做出明確規定,全年在基層工作時間不少于1/4,派出單位在時間上應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