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華,胡歡樂,齊志娟,李苗,夏潤
1.吳起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陜西 延安 717600;
2.蒲城縣蘇坊鎮衛生院檢驗科,陜西 渭南 715514;
3.渭南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陜西 渭南 715514
2 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足則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類并發癥,占糖尿病患者的4%~10%,主要癥狀表現為下肢遠端神經異常、下肢遠端周圍神經病變等,具有較高致殘率及致死率[1]。2型糖尿病足的發病原因涉及到多因素,其中血糖、血脂代謝紊亂、炎癥反應等均有著重要參與。載脂蛋白B (Apo B)、載脂蛋白A1 (ApoA1)是血漿脂蛋白中的重要成員,分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主要成分,目前的研究已證實,其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3]。近年來也有研究發現,ApoB/ApoA1 的比值和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也有一定關系[4]。但關于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仍不明確。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ApoB/ApoA1及其炎癥指標在2型糖尿病足的表達,旨在分析其臨床意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0月吳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組)和80 例單純糖尿病(單純糖尿病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糖尿病足組患者Texas分級中1級23例,2級49例,3級8 例。納入標準:①2 型糖尿病、糖尿病足診斷標準均參照《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5];②年齡≥18 歲。排除標準:①1 型糖尿病;②近3 個月發生過腦梗死、腦出血等疾病;③合并多發性大動脈炎、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疾病;④精神障礙。選擇同期于本院體檢的60 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三組受檢者的性別、年齡、BM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糖尿病足組患者的病程明顯長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采集所有受試者納入研究后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將血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速度為3 500 r/min,離心半徑10 cm,時間10 min,提取上層清液儲存于冷凍箱中待檢,所使用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于日本東芝TBA120FR,生化試劑購于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的檢測使用氧化酶比色法,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檢測采用各高效液相色譜法,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的檢測均采用GPOPAP 法,HDL-C、LDL-C、ApoB/ApoA1 的檢測均采用免疫比濁法,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β的檢測選擇化學發光試劑盒(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1 三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例數80 80 60組別糖尿病足組單純糖尿病組對照組χ2/F/t值P值男性53(66.25)48(60.00)37(61.67)0.708 0.702年齡(歲)53.81±7.96 55.05±7.12 53.23±8.31 1.031 0.358 BMI(kg/m2)22.93±2.84 23.49±3.04 22.90±3.11 0.937 0.393糖尿病病程(年)6.42±1.84 10.11±2.41-10.885 0.001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 軟件包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方法分析ApoB/ApoA1、炎癥指標和2 型糖尿病足發生的關系。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受檢者的生化指標比較 糖尿病足組、單純糖尿病組患者各生化指標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足組患者的HbA1c、TC、LDL-C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FBG、2 hPG、TG、HDL-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受檢者的生化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bP<0.05。
LDL-C(mmol/L)3.13±0.24ab 2.49±0.26a 2.17±0.31 238.867 0.000 1組別糖尿病足組單純糖尿病組對照組F值P值例數80 80 60 FBG(mmol/L)8.95±1.40a 8.75±1.72a 5.31±0.56 146.184 0.000 1 2 hPG(mmol/L)14.23±2.17a 13.97±2.50a 7.40±1.83 251.517 0.000 1 HbA1c(%)11.34±2.71ab 8.63±1.92a 5.07±0.61 163.704 0.000 1 TG(mmol/L)2.27±0.33a 2.21±0.45a 0.92±0.15 318.770 0.000 1 TC(mmol/L)5.42±0.73ab 4.07±0.51a 3.11±0.28 305.714 0.000 1 HDL-C(mmol/L)1.15±0.13a 1.18±0.14a 1.73±0.21 276.241 0.000 1
2.2 三組受檢者的ApoB/ApoA1 和炎癥指標比較 糖尿病足組患者的ApoB/ApoA1、CRP、TNF-α、IL-6、IL-1β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單純糖尿病組患者的ApoB/ApoA1、CRP、TNF-α、IL-6、IL-1β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糖尿病足組不同Texas分級患者的ApoB/ApoA1和炎癥指標比較 糖尿病組Texas 分級中3 級患者的ApoB/ApoA1、CRP、TNF-α、IL-6、IL-1β明顯高于2 級和3 級,2 級患者上述各項指標明顯高于1 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ApoB/ApoA1、炎癥指標和2 型糖尿病足發生的關系 將是否發生糖尿病足作為因變量,將ApoB/ApoA1、CRP、TNF-α、IL-6、IL-1β作為自變量,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poB/ApoA1、CRP、TNF-α、IL-6、IL-1β均是糖尿病足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3 三組受檢者的ApoB/ApoA1和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bP<0.05。
組別糖尿病足組單純糖尿病組對照組F值P值例數80 80 60 ApoB/ApoA1 0.93±0.16ab 0.62±0.10a 0.34±0.05 443.585 0.000 1 CRP(mg/L)17.14±2.09ab 11.82±2.4a 4.75±0.61 691.468 0.000 1 TNF-α(pg/mL)50.01±4.24ab 37.29±3.86a 26.06±3.41 660.029 0.000 1 IL-6(pg/mL)39.07±3.26ab 27.52±2.41a 14.21±2.88 1 288.443 0.000 1 IL-1β(pg/mL)41.23±3.15ab 30.03±2.69a 22.12±1.97 88.960 0.000 1
表4 糖尿病足組不同Texas分級患者的ApoB/ApoA1和炎癥指標比較()

表4 糖尿病足組不同Texas分級患者的ApoB/ApoA1和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1級比較,aP<0.05;與2級比較,bP<0.05。
分級3級2級1級F值P值例數8 49 23 ApoB/ApoA1 1.06±0.08ab 0.88±0.12a 0.75±0.09 165.903 0.000 1 CRP(mg/L)21.12±2.03ab 16.43±1.40a 14.04±1.83 284.910 0.000 1 TNF-α(pg/mL)67.45±4.09ab 51.18±3.93a 43.17±2.91 773.521 0.000 1 IL-6(pg/mL)50.17±3.93ab 38.71±2.90a 31.03±2.47 663.048 0.000 1 IL-1β(pg/mL)52.18±3.40ab 40.94±3.71a 32.02±2.83 629.587 0.000 1

表5 ApoB/ApoA1、炎癥指標和2型糖尿病足發生的關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類嚴重并發癥,主要表現為下肢遠端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并伴有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性改變等情況,早期可出現疼痛、跛行、肌肉萎縮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局部壞死、甚至截肢、死亡等,截肢率可高達19.03%~27.30%[6-7]。因此,積極了解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在指導臨床治療、改善預后中顯得極為重要。
血脂代謝紊亂在糖尿病足中的臨床意義近年來也備受學者重視,ApoB、ApoA1 均是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其中ApoB是LDL-C的核心結構蛋白,后者對內源性的TC具有轉運作用,而ApoA1 則是HDL-C的核心組成成分,主要反映HDL-C的顆粒數情況[8-9]。已有研究表明,通過檢測ApoB/ApoA1 的比值可客觀地了解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及脂蛋白的平衡情況,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0-11]。隨著學者們的逐步研究,于俊霞等[12]發現,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變的患者中,ApoB/ApoA1水平的表達明顯比未合并血管病變的患者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足和單純糖尿病患者FBG、2 h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顯示出血糖的變化和糖尿病足的發生無明顯相關性。而在血脂指標的檢測中,糖尿病足患者TC、LDL-C、ApoB/ApoA1 明顯比單純糖尿病組高,且Texas分級越高,各指標的表達也更高,并且是糖尿病足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分析是由于,在血脂異常狀態的影響下,可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損傷血小板功能,從而加劇血管內皮損傷,致使機體更易于形成微血栓,誘發神經組織低灌注,在這一系列的作用下,最終導致了脫銷病變、神經纖維病變等,形成糖尿病足。
炎癥反應也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環節,主要是由于在高血糖的作用下,可對NF-κB通路產生激活作用,繼而刺激機體生成大量炎癥因子,對周圍神經產生損傷[13]。CRP 在機體感染、組織損傷后可出現大量升高,靈敏度極高。TNF-α、IL-6 均是具有廣泛功能的多效應細胞因子,在多類炎癥反應過程中均有參與,且可調節細胞凋亡及增殖。IL-1β則是IL 家族中的成員,主要參與著機體炎癥反應、免疫細胞的激活與調節等過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足患者中TNF-α、IL-6、IL-1β的表達明顯升高,且隨著Texas分級的升高表達更高,且上述炎癥指標均是導致糖尿病足發生的危險因素。在各炎癥因子的作用下,可導致細胞釋放毒性,對免疫細胞產生激活作用并大量釋放血管活性因子,促使管壁增厚、血流受阻,從而誘發了神經病變。趙玉陽等[14]研究也指出,在積極緩解糖尿病足患者炎癥因子的表達后,有助于降低血管損傷程度,幫助創面恢復。因此,筆者認為,在今后糖尿病足的治療環節中,在有效控制血糖后,還需重點關注對脂質代謝及炎癥反應的處理,以期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ApoB/ApoA1及炎癥指標CRP、TNF-α、IL-6、IL-1β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均有高表達,是導致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