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艷,王帥,張立新(通信作者)
(1.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康復醫學中心,遼寧 沈陽 110134;2.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康復醫學科,廣東 廣州 510275)
腦卒中是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因各種因素作用所致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者出血,引起局部或全部腦內動脈血液循環障礙[1]。腦卒中的發病急、病情嚴重并且進展迅速,受發病部位的差異在臨床表現上也不同,患者致殘率與致殘率也非常高,所以需要予以患者及時的救治。針對腦卒中患者,常規是采取康復治療的方式,該治療方式能有效促進腦卒中患者神經重塑及減輕神經功能障礙,促進患者患肢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2]。而隨著臨床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發現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盡早實施高壓氧治療還可以更快的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但是目前關于高壓氧聯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的治療效果如何的報道較少,若要證實其效果及推廣價值需做進一步的研究。基于此在本研究中就探討了應用高壓氧聯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以探討聯合治療的效果,為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提供有利幫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康復科接受治療和康復出院的20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實驗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54-75歲,平均(64.2±1.5)歲;病程2-11個月,平均(6.1±0.7)個月。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52-75歲,平均(63.9±1.3)歲;病程3-11個月,平均(6.4±0.7)個月。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CT或MRI等檢查確診。②腦卒中病灶均在腦部一側,偏癱為單側肢體偏癱,病程大于2周。③患者均無失語或認知功能障礙,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身體各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惡性腫瘤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③嚴重高血壓及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④無法耐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比較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兩組入院的患者均常規給予神經內科治療、降顱壓、消除腦水腫及改善腦微循環等,待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給予相應治療。對照組僅單純給予患者常規康復治療,具體是采取Bobath、PNF、Rood技術以及運動再學習法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將患者的四肢肢體調節到適合水平,對患者進行體位變化的訓練;②指導患者進行正確坐姿,主要是對患側肢體、肩胛帶等關節部位做被動的活動訓練;③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運動鍛煉,訓練內容包括上臂上舉訓練、髖關節控制能力訓練、仰臥或俯臥位訓練、膝關節屈曲訓練、站立訓練及下肢運動訓練等;④進行床旁訓練,主要是保持正確坐姿,訓練內容是進行軀干的前后旋轉與左右旋轉訓練;⑤進行站立、坐姿鍛煉;⑥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鍛煉,具體是協調患者進行精細動作、步行鍛煉、穿衣訓練與上下樓梯訓練等;⑦對腦中后遺癥期的患者開展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借助電刺激刺激癱瘓一側的肢體,將電極置于運動點,治療過程依據病情變化隨時變換運動點,電流強度以引起肌肉收縮為主,患者耐受為宜。康復治療頻率為每周訓練5天,每天訓練時間為45-60 min,休息兩天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共計訓練時間為2周。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主要是選擇醫用GY3800型氧氣加壓艙(煙臺宏遠氧業有限公司)治療氣壓升至0.2 MPa,要加壓10 min。當設備持續低流量換氣時,開始穩壓吸氧60 min后用勻速減壓法減壓20 min。每周5次,一個大療程為10次,共2周。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其中運動功能評分表包括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Fugl-Meyer 運動評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指數(the modified barthel,BI)及功能獨立性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此外對觀察組按發病時間分組,主要分為2周至1個月、1-3個月、3-6個月及>6個月,對不同發病時間患者經高壓氧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價。療效評價根據神經功能評分標準(mNSS)評分變化評價。顯效:治療后評分降低大于46%;有效:治療后評分降低18%-46%;無效:評分降低小于18%。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運動功能比較。治療后在BBS、FMA評分上兩組均較治療前提高,而治療后實驗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變化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變化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2 日常生活能力。相較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在BI、FIM評分上均顯著提高,而實驗組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不同發病時間給予高壓氧治療效果。以發病時間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分組,結果顯示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治療總有效率不斷降低,見表3。

表3 實驗組不同發病時間予以高壓氧治療效果比較[n(%)]
腦卒中是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根據腦卒中類型,常見類型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及腦梗死等,其中腦出血與腦梗死是常見的類型,此類患者均有很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病患常合并運動功能障礙及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4]。針對腦卒中的患者,通常是采取康復治療的方式,該治療方式對于恢復患者的神經與肢體功能有明顯作用,在具體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上,主要是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語言功能訓練、吞咽功能訓練等,通過這些訓練方式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偏癱肢體及失語功能,提升患者預后[5]。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大量的研究表明對腦卒中的患者,單純采取康復治療對促進腦神經功能的康復效果并不明顯,且對腦卒中缺氧的改善也不佳,所以臨床中探討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6-7]。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中確診為腦卒中的患者,臨床治療中在常規康復治療疾病的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可取得滿意的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這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幫助,讓患者反映出的不良癥狀得以明顯改善,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