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哲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兒科中治療呼吸道炎癥的常用藥物,因具有療效明顯以及安全性高等特點,因此在臨床中獲得廣泛使用。霧化吸入治療是當前哮喘兒童治療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部分醫師對于霧化治療專業知識理解不到位,出現臨床中使用糖皮質激素濫用或者錯用情況,降低治療效果,而長期錯誤使用甚至會影響患兒生長發育。臨床藥學干預是指在用藥中加入藥師的干預,通過進一步審核降低錯誤和不規范用藥幾率。根據以上情況,本次重點研究分析臨床藥學干預對兒科糖皮質激素類霧化藥物合理用藥影響。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9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兒。1-6月收治的320例患兒為對照組,其中男187例,女133例,年齡2-13歲,平均(4.0±1.4)歲,疾病類型:急性支氣管炎患兒74例,支原體肺炎患兒104例,哮喘患兒110例,其他32例;以7-12月的280例患兒為觀察組,其中男160例,女120例,年齡2-14歲,平均(4.2±1.7)歲,疾病類型:急性支氣管炎患兒5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88例,哮喘患兒94例,其他46例。對本次兩組患兒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結果具有可比性。本次樣本納入標準:疾病診斷符合《兒科學》第8版疾病診斷;患兒接受含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霧化治療;家屬同意本次治療措施;排除標準:存在手術史患兒;合并癲癇患兒;合并呼吸道器質性疾病患兒;合并其他重大疾病不宜使用糖皮質激素患兒[1]。
1.2 措施。對照組為常規的治療和護理,醫師開具處方后,護士進行配藥及其它常規護理,護士簡單向家屬演示霧化器使用方法,然后家屬協助兒童接受治療,全程無藥師參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臨床藥學干預,干預內容如下:①培訓。對醫師、護理人員開展定期培訓,至少每月一次,每次30 min,培訓主要內容為糖皮質激素霧化治療適應癥、藥物作用機制、給藥技術以及優缺點等,重點說明藥物配伍禁忌以及霧化器的正確使用方法。②處方審核。藥師加大處方審核力度,確認處方中是否符合配伍合理、劑量合理等,發現不合理時及時與醫師溝通糾正。③現場指導。護理人員現場指導家屬使用霧化器,耐心回答家屬提出問題。對于痰液多患兒需要先排出痰液再霧化;注意霧化前清理干凈口鼻分泌物,叮囑患兒霧化前1-2 h不進食;霧化過程中保持患兒處于坐位、側臥位以及半坐位,每次霧化時間為15 min,霧化后協助家屬擦干口鼻液體。④不良反應監察。加強巡視,霧化前向家屬說明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處理并認真填寫不良反應報告單,對于出現口腔真菌感染以及聲音嘶啞患兒應該進行口腔處理以及其他對癥處理。
1.3 觀察項目
1.3.1 藥物使用情況:記錄處方的情況,比如符合適應癥、配伍正確等。
1.3.2 家屬對于霧化器使用正確性:家屬操作時觀察其使用的真確性,并采取醫院自制的問卷統計家屬對于霧化器的用法掌握程度,滿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為完全掌握,70分及以上為部分掌握,70分以下為未掌握[2]。
1.3.3 不良反應:記錄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比如聲音嘶啞、皮疹等。
1.4 數據分析。本次相關數據納入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20.0中分析,t檢驗以及χ2檢驗分別計算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合理用藥情況對比。觀察組的符合適應癥、配伍正確、劑量合理等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如表1。

表1 兩組合理用藥情況對比[n(%)]
2.2 家屬對于霧化器使用方法正確性。觀察組家屬對于霧化器用法掌握率為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8%,差異顯著(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家屬對于霧化器使用方法掌握情況[n(%)]
2.3 患兒不良情況發生對比。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觀察組為0.7%,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對比[n(%)]
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目前臨床治療方式為對癥藥物治療。傳統口服治療起效慢,而霧化治療可使得藥物直接與病灶接觸,提升治療速度和效果。特別是對于嬰幼兒采取霧化治療效果理想,使得霧化吸入治療應用廣泛[3]。
如果不能準確掌握霧化吸入和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癥,或者用藥不當,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從而增加患兒負擔。目前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尚存在些許問題:①醫務人員對于該治療方法優劣勢認識不到位,使得藥物配伍以及劑量使用等方面掌握不理想;②霧化設備種類較多,很多醫師對于射流霧化還是超聲霧化選擇存在迷茫;③部分患兒需要在家中接受霧化治療,如何指導家屬正確使用有待深入研究。因此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過程中,采用何種方法進一步規范成為醫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問題。姜哲等研究顯示[4],糖皮質激素在兒科治療中,使用時間、原則以及劑量還存在較大問題,臨床需要科學用藥,藥師需要加入干預,從而提升用藥合理性。
糖皮質激素霧化治療作用機制有經典途徑和非經典途徑,經典途徑是指激素與細胞漿內的激素受體結合,轉運至細胞核內,通過影響核算轉錄發揮抗炎作用;非經典途徑指糖皮質激素與細胞膜激素受體結合,從而在短時間內達到作用效果。雖然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效果理想,但用藥不合理也會提升不良反應發生率。陳銀清等研究顯示,兒科呼吸道疾病使用糖皮質激素霧化治療過程中加入藥學干預后不良反應為0.56%,未加藥學干預為3.89%,說明加入臨床藥學干預可規范用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肖軍報道,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加入臨床藥學干預后,家屬對于霧化器使用方法掌握程度明顯提升,且家屬滿意度也提高,說明臨床藥學干預后可進一步規范用藥,提升家屬滿意度。本次研究中,加入臨床藥學干預后,治療效果以及家屬的使用掌握率均明顯提升,結果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5-6]。
綜上所述,兒科糖皮質激素類霧化藥物臨床使用中加入臨床藥學干預可進一步規范藥物的使用,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確保治療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