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潔,鄧勇文,吳京曉
(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西 梧州 543200)
腹瀉是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其致病因素較多,病原菌的感染、菌群的異常生長以及患兒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均可導致腹瀉的發生[1]。發病的患兒的典型癥狀為大便次數的增多以及性狀的改變等,部分患兒甚至會出現嘔吐、發熱或惡心等癥狀,造成患兒的電解質紊亂,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病癥嚴重者更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在此病癥的治療中多采用腸道黏膜保護劑和腸道微生態制劑,兩者在改善患兒腹瀉癥狀方面均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而本文為探討藥物治療對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采用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間本院兒科收治的腹瀉患兒進行研究,選取98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利用雙盲法將所有的研究對象劃分為人均49例的兩組,分別命名為常規組和試驗組。其中常規組中男25例,女24例,年齡2個月至4歲,平均(2.01±0.52)歲,平均病程(3.63±1.07)天,平均每日腹瀉次數為(5.88±1.35)次;試驗組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3個月至5歲,平均(2.27±0.61)歲,平均病程為(3.48±1.05)天,平均每日腹瀉次數為(5.92±1.42)次。兩組資料經比較提示P>0.05,可予以分組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科學(第9版)》[3]中關于腹瀉的診斷標準,且24小時的大便次數在3次以上;②經糞便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數量在10個/HP以下,細菌檢測呈陰性;③患兒的糞便為黏液或水樣便;④本項研究的開展均在患兒家長知情的前提下進行,已簽署相關知情文書。排除標準:①患兒對治療用藥存在過敏跡象;②患兒已接受過抗菌藥物治療;③患兒為昏迷狀態;④患兒伴有其他嚴重的心臟、肝臟或腎臟病變。
1.2 方法。兩組患兒均先予以降溫、靜脈補液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措施,常規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山東綠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蒙脫石散(國藥準字:H20066993)進行治療,藥品規格為3 g。1歲以下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1 g;1-2歲的患兒每日3次,每2克,而2歲以上的患兒則每日3次,每次3 g。而試驗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聯合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19980004)進行治療,藥品規格0.5 g。6個月以內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1片;6個月至3歲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2片;3-12歲的患兒每次3次,每次3片,年齡較小不易吞服的患兒可將藥片碾碎溶于溫水或溫牛奶中服用。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3天。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效果:根據患兒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評估其治療效果。若患兒治療后大便次數和性狀恢復正常,水電解質紊亂和脫水等癥狀徹底糾正即為治愈;若患者治療后大便次數減少,大便性狀基本成型,電解質紊亂和脫水等癥狀明顯改善即為顯效;若患兒治療后,大便的次數和性狀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其他癥狀也有所恢復即為好轉,除上述三種現象外即為無效,比較兩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的差異。
1.3.2 免疫功能: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天后抽取患兒空腹時的靜脈血液檢測患兒的免疫功能,采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患兒的CD4+和CD8+,計算兩者的比值差異;另外采用免疫單擴散法檢測患兒的免疫球蛋白A和G(IgA和IgG),比較上述三項指標治療前后的差異。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88%明顯高于常規組83.67%,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比較。常規組和試驗組治療前免疫功能指標CD4+/CD8+、IgA和IgG之間未見明顯區別(P>0.05);治療后試驗組上述三項免疫功能指標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發腹瀉癥狀,因此提高患兒的免疫功能也是治療腹瀉的主要舉措。經本文研究發現,試驗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CD4+/CD8+、IgA和IgG明顯高于常規組,由此證實,在蒙脫石散治療的同時聯合使用雙歧三聯活菌片治療有助于糾正患兒免疫功能紊亂的癥狀。究其原因可以發現,雙歧三聯活菌片是一種腸道微生態制劑,有助于維持患兒機體內腸道菌群的穩定,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時增強胃腸道屏障的保護作用,促進機體內正常菌群的生長和繁殖;除此以外,當細胞免疫功能發生紊亂時,機體內的B淋巴細胞會因此受到抑制,促使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降低,患兒的免疫保護功能也因此下降;而雙歧三聯活菌片具有激活腸道局部淋巴組織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從而改善患兒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能力[7]。發揮顯著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證實,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88%明顯高于常規組83.67%,與王陽[8]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5%,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比較(±s)
?
經調查發現[4],小兒腹瀉癥狀好發于秋冬季節,患兒多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的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傳統的治療腹瀉的方式多以調節機體酸堿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為主要治療目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目前臨床則多采用腸道黏膜保護劑和腸道微生態制劑進行治療。蒙脫石散是一種胃黏膜保護劑,其主要成分是雙八面體的蒙脫石微粉,可以直接覆蓋在胃黏膜表面,起到保護胃黏膜作用,然而蒙脫石自身并不具備殺菌效果,但對輪狀病毒、空腸彎曲菌以及大腸桿菌等均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并且當其覆蓋在消化道細菌、病毒及病毒代謝產生的攻擊因子上時,還可以與粘液糖蛋白集合,修復受損的黏膜屏障,在提高屏障能力的同時,有效的保護患兒的胃腸黏膜,在治療腹瀉方面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另外,該藥物經口服治療后不會進入患兒的血液系統中,而是伴隨著腸道的蠕動排除體外,從而有效減少藥物治療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5]。但有關研究發現[6],嬰幼兒發生腹瀉的原因除病毒細菌感染外,患兒自身免疫功能紊亂也容易誘綜上所述,對腹瀉患兒聯合使用蒙脫石散和雙歧三聯活菌片治療可以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在改善患兒腹瀉癥狀的同時增強患兒的抵抗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