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妹
(海口市瓊山區婦幼保健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感冒發熱屬于呼吸道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原因為小兒的自身自抗力相對較差,臨床癥狀是發熱、咳嗽以及鼻塞和咽喉不適等情況。若是出現上述癥狀沒有得到及時退熱,則會引發高熱驚厥等嚴重并發癥,大大威脅了兒童的生命安全[1-2]。以我院125例小兒感冒發熱患兒為范例,探析右旋布洛芬混懸液聯合常規療法治療小兒感冒發熱取得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125例小兒感冒發熱患兒。依據就診病例號分成治療組和常規組,治療組63例患兒,男45例,女18例,年齡1- 6.5歲,平均(3.75±0.05)歲。常規組62例患兒,男28例,女34例,年齡0.5-8歲,平均(4.25±1.50)歲。本組研究得到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患兒家屬也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組間的研究資料沒有任何差異性,即P>0.05。所有患兒均與小兒感冒發燒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患兒的體溫均在38℃以上;對于就診前服用其他藥物治療的患兒需排除在外,將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的患兒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常規組方法:給予患兒常規治療,告知患兒家屬需給患兒多喝水,補充維生素,物理降溫等操作,同時需應用乙酰氨基酚栓進行治療,直腸給藥治療,對于1至6歲的兒童而言,其需一次一粒塞入到肛門中,如果患兒出現持續發熱的情況,則應該間隔5個小時再次用藥治療,但是切記在24小時內不能超過4粒。
1.2.2 治療組方法: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展開右旋布洛芬混懸液加以治療,口服用藥,具體的用藥劑量需以患兒的年齡進行確定,若是患兒的年齡超過6歲,一次劑量需控制在7.5毫升,一天服藥兩次或者三次;若是患兒的體重未超過30千克,則需將給藥劑量控制在15毫升,或者在實際治療中遵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服藥。
1.3 統計學處理。將右旋布洛芬混懸液聯合常規療法治療小兒感冒發熱的臨床數據輸入到SPSS 22.0的統計學軟件之中,經過對比后數據呈現正態分布統計,即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t進行檢驗,而計數資料則是以百分比進行表示,組間的數據對比以χ2檢驗,當P<0.05的時候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研究。對于治療效果而言,治療組患兒的有效率百分比98.41%;常規組患兒的有效率百分比79.03%。組間數據比對后P<0.05,存在臨床不均衡性,見表1。

表1 組間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研究[n(%)]
2.2 患兒治療前后的體溫變化數據。兩組患兒在治療之前的體溫數據對比不具有任何的差異性,即P>0.05。當展開分別治療后,治療在組中患兒的體溫數據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其體溫愈加接近正常體溫,且均低于常規組治療后的體溫數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患兒治療前后的體溫變化數據(±s)

表2 患兒治療前后的體溫變化數據(±s)
?
2.3 2組之間的不良反應比較分析。治療組中患兒的不良反應占比是12.70%;常規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占比是22.58%。前者數據明顯比后者數據低,P<0.05,有統計學差異,見表3。

表3 2組之間的不良反應比較分析[n(%)]
對于小兒感冒發熱疾病而言,其屬于兒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則是以發熱為主,有臨床數據顯示,在患兒出現發熱情況之后,有2%至5%的患兒由于體溫得不到有效控制,進而引發高熱驚厥疾病,使得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受到不良影響。小兒感冒發燒是因為病原體內毒素刺激,使得患兒體內的致熱原被中性粒細胞釋放,從而形成PC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之后使得體溫升高,在治療過程中應該以控制體溫為主,對患兒的癥狀加以緩解,從而實現減輕患兒痛苦的目的[3-4]。
所謂的解熱鎮痛抗炎藥其是一類藥物的總稱,主要作用為解熱、鎮痛,同時具有抗炎、抗風濕的作用,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解熱鎮痛抗炎藥較多,依據其化學結構可以分成水楊酸類、苯氮類,吡唑酮類和其他有機酸類藥物;依據對環加氧酶的選擇性進行分類后,則可以分成非選擇性環加氧酶抑制藥、選擇性誘導型環加氧酶抑制藥;其中非選擇性環加氧酶抑制藥應用在小兒感冒中不但可以對COX-2進行抑制,也可以抑制COX-1,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此應用類藥物應用治療患者會受到胃腸道反應的影響,一旦使用劑量過大會給患兒的腎臟功能造成損害,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而選擇性誘導型環加氧酶抑制藥便是新型非甾體抗炎藥,應用在臨床治療中,能夠被迅速吸收完全,其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達到了99%,可以顯著消除氧自由基,對COX-1幾乎并無作用,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相對比較安全[5]。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身體器官功能也沒有完全發育,同時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泄等功能較弱,使得患兒對藥物耐受性較差,一旦用藥不合適,則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不利于患兒預后恢復。因此在選擇藥物治療的時候需慎重選擇,以患兒健康為治療原則,以提升治療效果,幫助患兒恢復健康。
于本文中常規治療主要以乙酰氨基酚為主,其屬于鎮痛解熱藥的一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退熱,但是其在用藥治療期間較為容易出現出汗、皮疹以及嘔吐等不良反應,使得患兒出現哭鬧情況,大大的影響了治療效果;右旋布洛芬混懸液則是甾體類抗炎藥的一種,在給藥治療之后,其直接作用患兒下丘腦分泌前列腺E2,使其能夠在刺激下快速合成前列腺素加以阻斷,同時加快了外周毛細血管的擴張,增加出汗量,更快的實現散熱目的,有助于降低患兒的體溫,并且此藥的抗炎效果也比較顯著,可以直達病灶,進一步減輕臨床癥狀,同時因為其與蛋白質的合成率較高,能夠經過肝臟快速代謝,從尿液中排出體外,減少了對肝腎的損傷,也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5-7]。
綜上所述,對小兒感冒發熱實施右旋布洛芬混懸液+常規治療,患兒的退熱時間較快,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能夠幫助患兒更快的恢復健康,也取得了眾多家長的認可,具有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