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健勇,黃宗名,陳昭華
(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 康復醫學科,廣西 玉林 537000)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骼類疾病,以骨量降低、骨組織結構退化為基本特征,引發了人體骨骼的脆性增加,進而容易發生骨折現象。骨質疏松癥繼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臨床的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具體病癥為腰背痛或運動功能受損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影響極大[1]。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治療必須及時有效,一旦錯過治療時間則可能導致預后效果大大降低,早期的康復訓練和復位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針灸治療骨質疏松癥繼發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并對其應用價值予以評定,詳細內容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隨機抽選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骨質疏松癥繼發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4例,依據抽簽方式將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42例。參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5-79歲,平均(63.14±2.38)歲。研究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6-78歲,平均(63.09±2.32)歲。參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臨床信息經比對,其差異不顯著,P>0.05。入選標準:研究對象均經過臨床病理學的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繼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在參與研究前,均明確研究內容,自愿參加且在知情書上簽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語言功能障礙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器質性病癥者;全身性慢性病癥者;依從性較差者;未能全程參與研究者。
1.2 方法。參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內容為:叮囑患者多飲水,飲食以新鮮蔬菜和水果為主,保持臥床休息,利用軟墊將患處墊起,并利用床上被動和主動運動方式加強關節和肌力的鍛煉,還可輔助物理治療,利用紅外線治療儀對患者的患處進行照射,并使用脈沖點治療儀器對患者患處進行按摩,當患者疼痛癥狀逐漸消失循序漸進的為患者進行坐立訓練和步行訓練[2]。給予患者注射用鮭魚降鈣素(國藥準字:H20020649,青島國大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劑量為50IU,持續用藥2周后,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劑量調整,每間隔1天用藥1次;同時口服骨化三醇(國藥準字:J20150011,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劑量為每次1粒,每天1次。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施以針灸療法,內容為: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臥位,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針灸位置的選擇,如風寒痹阻可選風府穴與風門穴,如患者氣滯血瘀可選太沖穴、合谷穴以及腎俞穴,若患者跟腎虧虛可選肝俞穴和腎俞穴,以耳針、皮膚針與電針配合的方式為患者施以針灸治療,每次時間為20-30 min,每天1次[3-4]。兩組患者均持續接受3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利用VAS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并依據VAS疼痛評分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分數為0-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如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其VAS評分在0-1分之間,則視為顯效,如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其VAS評分在2-3分之間,則視為有效,如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跡象,且VAS評分高于3分,則視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觀察兩組患者的骨密度情況,分別檢查L2-4 、Ward’s 三角、股骨頸、大粗隆四個部位的骨密度情況。
表3 兩組患者骨密度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骨密度的比較(±s)
?
1.4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相關數據經分析與匯總以后均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骨質疏松癥繼發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其計量資料可用(±s)表示,數據結果則需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可用“%”表示,數據結果則需予以卡方檢驗,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的表述形式為P<0.05。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相比。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5.2%明顯優于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8.6%,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2.2 兩組疼痛程度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視覺評分并無明顯差距,不存在統計學價值,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輕于參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s)
?
2.3 兩組患者骨密度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骨密度并無明顯差距,不存在統計學價值,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骨密度均得到提升,且研究組患者骨密度高于參照組,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詳見表3。
骨質疏松癥繼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生多由外力所致,導致力量通過椎間盤進入椎體終端,并造成了小梁骨結構被破壞,發生局部破裂。該病多以中老年為主要發病人群,隨著國家老齡人口逐年增加,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病率也不斷提高,該病會給患者帶來劇烈的疼痛感受,且具有較高的殘疾率與致死率,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與質量,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才能降低老年群體的經濟負擔與殘疾率[5]。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骨質疏松癥繼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在中醫領域屬于腎虛引發,所以對該病患者的治療以針灸方式為主,對病灶位置展開施針[6]。心腧、膽腧、胃腧以及大腸腧等部位的施針可有效緩解患者痛感,起到健脾胃、理氣血、通經絡的作用,且針灸的安全性更高,更適用于大部分特別是中老年患者[7]。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2%,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8.6%,其研究組的數據明顯優于參照組,表明針灸治療能夠完善臨床治療方式,強化臨床治療的效果,且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參照組,表明針灸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知。
總而言之,應用針灸方式對骨質疏松癥繼發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骨密度狀況,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