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杰,倪斌
(天門市中醫醫院,湖北 天門 431700)
慢性腎小球腎炎又名慢性腎炎,它是一種病情緩慢,最終發展為終末期的腎小球疾病。在臨床上癥狀表現較為多樣,個體差異較大,早期患者可無任何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等癥狀[1]。其病無法完全治愈,若不采取積極治療,病情嚴重惡化,導致腎功能嚴重衰退,并發癥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若無禁忌,常規采用西藥治療,但藥物副作用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而在傳統中醫中,補腎清利活血湯作為祖國醫學中《傷科大成》里的方劑,具有補腎壯筋、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報道指出,補腎清利活血湯應用于腎小球腎炎患者臨床療效顯著。我院采用補腎清利活血湯聯合西藥的中西方聯合治療方式,取得良好進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平均分為A,B兩組,各41例。A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18-64歲,平均(45.58±5.14)歲;B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19-65歲,平均(45.98±5.76)歲。A,B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例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比較性(P>0.05)。納入標準:①尿液檢查含尿蛋白或血液。②腎臟超聲活檢或病理檢查明確腎臟已受損。③患者自愿參與研究,且簽訂知情說明書者。排除標準:①遺傳學腎小球腎炎。②原發性高血壓繼發腎損害。③其它血管緊張轉換酶抑制劑過敏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⑤有精神障礙者。⑥不配合本次治療。⑦溝通困難者。
1.2 方法。A組:予以服用福辛普利鈉片(蒙諾)治療。
劑量范圍為每日10-40 mg,單次服藥,與進餐無關,病人服用正常初始劑量為10 mg,每日一次。約四周后,根據血壓的反應適當調整劑量,劑量超過每日40 mg,不增強降壓作用,可加服利尿劑。B組:在服用福辛普利鈉片(蒙諾)的基礎上予以服用補腎清利活血湯。基本方藥: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各20 g,生地、肉蓯蓉、骨碎補各15 g,澤瀉、山藥、淫羊藿、白芍、穿山甲、丹皮、紅花、杜仲、續斷、伸筋草各10 g,黃芪、當歸、川芎各25 g,丹參30 g,甘草5 g。煎煮方法:所獲原料藥材分別制成飲片,置適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適宜時間,加熱至沸,保持微沸狀態一定時間(約1.5-2 h),分離煎出液;所獲得過濾后的藥渣再加水適量煎煮,按規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過濾或沉降分離煎出液。早晚服用一次,療程4個月,其余治療方案與A組無異。
1.3 評判標準。用藥三個月后,觀察A,B兩組臨床療效。評定指標為尿蛋白含量,血尿及血清肌酐,評定標準分為完全有效、基本有效、無效。完全有效是男性血清肌酐在0.8-1.5mg/dl(44-133微摩爾),女性為0.5-1.1 mg/dl(44-97微摩爾),尿蛋白在0.2g/24h以下,尿紅細胞為陰性;基本有效為腎功能指標大多正常,癥狀基本消失,男性或女性血清肌酐基礎值無變化或提高50%以上,尿蛋白減少50%以上,尿紅細胞處于正常值范圍;無效則為病情病癥無明顯改善。總有效=(完全有效+基本有效)/總例數×100%。采用中醫證候評分量表,分為面色晦暗,肢體麻木、浮腫及腰痛等四項,分數愈低則代表患者癥狀愈良好。
1.4 統計學分析。將實驗數據納入SPSS 20.0軟件,P<0.05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B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明顯好于A組(P<0.05),見表1。

表1 A,B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腎功能指標。B組腎功能指標如尿蛋白含量,血尿及血清肌酐明顯優于A組(P<0.05),見表2。以發揮行淤血、清濕熱之功;黃芪利水消腫、益氣固表;六月雪利濕健脾;益母草利水祛瘀活血;山藥益胃健脾、益精滋腎;黃柏清熱燥濕;懷牛膝活血補血、補益肝腎;枸杞子補肝益腎;梔子清熱瀉火;人參大補元氣;川穹行氣活血;當歸活血補血[4]。諸藥連用,共奏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利水消腫、利濕健脾之效。
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伴隨持續性高血壓,有眼底出血甚至視盤水腫的癥狀,部分患者存在蛋白尿含量超標(尿蛋白>3.5/24h)。若患者感染細菌或
表2 A組和B組的臨床腎功能指標(±s)

表2 A組和B組的臨床腎功能指標(±s)
注:與A組比較*P<0.05。
?
2.3 中醫證候評分。B組中醫證候指標如面色晦暗,肢體麻木、浮腫及腰痛明顯優于A組(P<0.05),見表3。
表3 A組和B組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

表3 A組和B組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
?
目前,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不明,起病前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少數慢性腎炎可能是由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演變而來,但大部分慢性腎炎并非由急性腎炎遷延而來,而由其他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直接遷延發展而成,起病即屬慢性腎炎[3]。上文提到,此疾病無法完全治愈,臨床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以及血管緊張素2型受體拮抗劑,以達到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惡化,防治并發癥,改善或減緩不良癥狀。
慢性腎小球腎炎被祖國醫學歸屬為“腰痛、水腫、虛勞”等范疇,其主要發病外因為濕熱、勞倦、風邪等,脾腎虛損、益氣活血、正氣不足等為其致病內因。因此:治則當施以清利濕熱、益氣活血、扶正虛損。以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生地、肉蓯蓉、骨碎補、澤瀉、山藥、淫羊藿、白芍、穿山甲、丹皮、紅花、杜仲、續斷、伸筋草、黃芪、當歸、川芎、丹參、甘草等為主要方藥組成的補腎清利活血湯中重用大黃為君,病毒,病情可極速惡化,檢查可得尿蛋白明顯增加,甚至肉眼可見血尿,水腫加劇,血壓升高及腎功能進一步惡化[5]。隨著中醫對慢性腎小球腎炎研究的深入,補腎清利活血湯可有效緩解病情。而補腎清利活血湯中的熟地、當歸、山茱萸、杜仲等藥物可明顯改善以上癥狀,起到補腎活血,填精生髓的作用。此功能主腎受外傷,兩耳立聾,額黑,面浮白光,常如哭狀,腫如弓形[6]。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補腎清利活血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B組臨床療效及腎功能指標明顯優于A組(P<0.05),說明此方案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時,在西藥治理的基礎上服用補腎清利活血湯可增強免疫力,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尿蛋白含量大大降低,具有一定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