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內蒙古赤峰市婦產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不孕不育癥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疾病,由于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升高,生活方式出現轉變,不孕不育癥的發病幾率逐年升高,不孕不育癥的出現原因和患者輸卵管堵塞、心理壓力升高、細菌感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宮頸病變密切相關,其中最為多見的因素為宮頸病變。文獻資料表明,生殖免疫抗體屬于不孕不育癥的主要免疫因素,此類抗體體能通過多個途徑對生殖過程造成干擾,其中包含降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抑制胚胎著床以及下降精子活性[1]。抗精子抗體、抗卵巢抗體、抗心磷脂抗體和抗子宮抗體和不孕不育癥的出現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證實,抗精子抗體、抗卵巢抗體、抗心磷脂抗體和抗子宮抗體屬于引發不孕不育癥出現的主要因素,本文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診的不孕不育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于生殖免疫性抗體檢測在不孕不育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診的不孕不育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對所選不孕不育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40例不孕不育患者宮腔鏡檢查,將其納入對照組,給予剩余40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免疫性抗體檢測,將其納入研究組;對照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年齡23-40歲,平均(29.14±4.52)歲,病程時間3-10年,平均(5.04±1.19)年;研究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年齡24-42歲,平均(30.41±4.78)歲,病程時間3-9年,平均(5.13±1.23)年;兩組不孕不育患者基本資料比較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宮腔鏡檢查:在不孕不育患者月經結束3-7天之后為其開展宮腔鏡檢查,對于膨宮壓力、液體流速以及電切功率等各項參數進行調整,完善各項檢查前準備工作,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對于外陰與陰道進行常規清潔和消毒,注射利多卡因開展局部浸潤麻醉,通過宮腔鉗對宮頸進行擴張,慢慢放置宮腔鏡,對于患者宮腔的充盈情況進行觀察,轉動宮腔鏡檢查宮腔形態,明確是否產生病變,同時鑒別病變類型,選取部分組織開展病理檢查。給予研究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免疫性抗體檢測:檢查之前患者保持禁飲與禁食8小時,采集不孕不育患者清晨靜脈血3 mL,對于血樣標本開展離心操作分離血清,通過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和配套抗心磷脂抗體檢測試劑盒、抗精子自身抗體檢測試劑盒、抗卵巢抗體檢測試劑盒和抗子宮內膜抗體檢測試劑盒完成酶聯免疫法檢測,獲得不孕不育患者生殖免疫自身抗體檢測結果[2]。
1.3 觀察指標。記錄研究組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體、抗卵巢抗體、抗心磷脂抗體和抗子宮抗體陽性檢出率。對比兩組不孕不育患者接受不同檢測方式之后的疾病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計算。本研究計算出的各項數據結果利用SPSS 16.0軟件施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全部采取(±s)表示。統計處理采取χ2與t檢驗。將統計學值P<0.05看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抗心磷脂抗體陽性檢出率為15.0%,抗卵巢抗體陽性檢出率為20.0%,抗精子自身抗體陽性檢出率為10.0%,抗子宮內膜抗體陽性檢出率為12.0%;研究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確診38例,確診率為95.0%,誤診1例,誤診率為2.5%,漏診1例,漏診率為2.5%,對照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確診32例,確診率為80.0%,誤診4例,誤診率為10.0%,漏診4例,漏診率為10.0%,兩組不孕不育患者接受不同檢測方法之后的疾病檢出率、漏診率以及誤診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孕不育患者的疾病檢出率、漏診率以及誤診率對比[n(%)]
不孕不育作為一類病因非常復雜的常見生殖系統疾病,女性患者中輸卵管和卵巢等生殖系統器官組織病變屬于引發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患者具有排卵功能障礙,導致無法正常受孕,除去生殖系統器官組織病變,機體免疫因素也能夠導致不孕不育的出現。臨床治療不孕不育疾病期間,能夠利用影像學以及宮腔鏡等方式進行檢查,診斷卵巢炎、輸卵管狹窄以及輸卵管炎等疾病,能夠作為不孕不育癥的診斷依據,但是通常忽視免疫學因素在不孕不育癥中的影響因素[3]。為了顯著提升不孕不育癥的臨床診斷準確性,配合生殖免疫性抗體檢測,依照抗精子抗體、抗卵巢抗體、抗心磷脂抗體和抗子宮抗體等免疫抗體陽性反應,對于不孕不育癥進行判斷,女性患者中抗精子自身抗體的大量出現,會阻礙到卵子和精子良好結合,引發患者不能夠正常受孕。出血以及生殖感染的出現會導致抗精子自身抗體升高。遭受卵巢損傷以及炎癥等病變影響,抗卵巢抗體以及抗心磷脂抗體出現異常變化,開展生殖免疫自身抗體檢測能夠顯像為陽性反應[4]。當女性人群的抗心磷脂抗體檢測結果表現為陽性,出現自然流產的幾率升高,抗卵巢抗體檢測結果表現為陽性,可以直接反應人體免疫系統過度應答,對于抗子宮內膜抗體檢測期間,能夠將陽性結果作為子宮內膜損傷以及炎癥提示,同時評估流產風險,由此可見,不孕不育癥的出現和患者機體中的抗精子抗體、抗卵巢抗體、抗心磷脂抗體和抗子宮抗體等生殖免疫自身抗體密切相關[5]。通過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給予其中40例不孕不育患者宮腔鏡檢查,將其納入對照組,給予剩余40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免疫性抗體檢測,將其納入研究組,對比兩組不孕不育患者接受不同檢測方法的臨床診斷結果,結果表明,兩組不孕不育患者接受不同檢測方法之后的疾病檢出率、漏診率以及誤診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文獻資料表明,我們國家孕齡女性中產生不孕癥的幾率為6.87%,引發不孕不育產生的因素很多,大概超出一半患者是因為盆腔炎性疾病所引發,女性第一次產生盆腔感染之后,出現不孕不育的風險大概在21%左右,與此同時盆腔感染的發病次數越多,產生不孕不育的風險越高,當盆腔感染出現3次之后,引發不孕不育的風險升高到60%,此類現象主要是因為盆腔炎性疾病出現期間,輸卵管傘端和狹窄位置出現閉鎖和粘連,導致不孕不育癥狀的出現。臨床中比較多見的盆腔炎癥包含輸卵管炎與輸卵管卵巢炎,通常在存在月經的女性和性活躍期女性中比較多發,文獻資料顯示,我們國家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不斷升高,因為盆腔炎性疾病早期欠缺典型表現癥狀,因此無法及早獲得診斷,疾病進一步發展會引發各類嚴重后果,其中女性不孕不育癥狀最嚴重。盆腔炎性疾病影響到女性輸卵管和子宮功能狀態,尤其是倘若患者產生慢性盆腔炎,那么會對輸卵管造成阻塞和僵化,直接影響到女性卵子疏松和精子運行,引發不孕不育癥的出現。輸卵管炎具體指的是因為細菌,包含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以及結核分枝桿菌等所導致,由于感染傳播途徑不同導致病理變化存在差異,引發輸卵管黏膜炎、輸卵管周圍炎、輸卵管卵巢積膿、輸卵管積膿以及輸卵管間質炎等,長期受到炎癥刺激,能夠導致輸卵管傘端閉鎖,輸卵管黏膜遭受破壞,造成輸卵管完全阻塞或是積水,引發輸卵管功能與結構產生破壞,進而產生不孕癥。在我們國家,不孕癥的出現幾率大概在7%-10%之間,不孕癥的主要原因包含男方因素、女方因素和不明因素,女性因素中最多見的為輸卵管阻塞,在總體致病因素中占據30%-50%。目前關于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的臨床治療,西醫治療方式很多,其中包含藥物通液、輸卵管介入再造術、宮腔注射藥物,通過腹腔鏡開展輸卵管吻合術、傘端成形術、造口術以及分粘術等,能夠快速改善患者輸卵管功能,但是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比較大,手術之后出現復發風險高,導致單純西醫治療無法獲取滿意的治療效果。腹腔鏡治療作為微創手術,在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中可以全面掌握阻塞位置以及粘連情況,屬于目前臨床用于評價輸卵管通暢的金標準,但是腹腔鏡手術無法即刻恢復患者盆腔器官由于慢性炎癥刺激以及長時間粘連引發的功能障礙,并且無法根除潛在深部感染灶和管腔內病灶,手術期間由于對組織產生剝離、電灼以及牽拉等操作,會導致感染擴散或是粘連復發。中醫對于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的治療通過辨證論治方式,有效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獲取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中醫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的方式很多,其中包含穴位注射、中藥內服、穴位針灸、中藥外敷以及灌腸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不但可以充分發揮中醫學優勢,還可以與現代醫療技術良好結合,治療效果更好,目前獲得了臨床醫生與患者的高度認可。
綜上所述,對于不孕不育患者提供生殖免疫自身抗體檢測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