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敏,萬祎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四川 綿陽 621000)
甲狀腺癌主要是指來源于甲狀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是由于放射線損傷、碘的缺乏或過量攝入導致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遺傳因素等原因導致的[1],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內發(fā)現腫塊、腫塊的質地硬且固定、表面不平、聲音嘶啞、呼吸及吞咽困難等等,甲狀腺癌的出現不僅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對患者的精神及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2]。對于甲狀腺癌患者來說實施有效的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早期的確診及治療方案的制定能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促進患者預后,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因此,有效的診斷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甲狀腺癌患者實施超聲診斷與病理診斷之間的結果對比,我院針收治的疑似甲狀腺癌患者107例展開了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針對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疑似甲狀腺癌患者107例進行觀察,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中男46例,女61例,年齡25-69歲,平均(39.63±5.24)歲,其中存在聲音嘶啞的患者39例,存在呼吸及吞咽困難的患者28例,甲狀腺腫塊且質地硬的患者50例,乏力及消瘦患者21例。本次觀察中,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經病理診斷后確診為甲狀腺癌的患者為99例。本次觀察開展之前,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觀察的結果、形式、內容及目的等展開了詳細的了解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本次觀察均在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下通過,本次觀察均已排除合并較為嚴重的精神障礙、多項器質損傷及不同意參與本次觀察的患者。
1.2 方法。針對本院收治的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診斷,采用飛利浦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協(xié)助接受檢查的患者采用仰臥位后,指導患者將頸部抬高并后仰,將甲狀腺部位完全的暴露在視線范圍內,叮囑患者檢查過程中不要亂動,保持平穩(wěn)的呼吸。將超聲探討的頻率設置為7.5 HMz,對接受檢查患者的結節(jié)位置、結節(jié)體積、分布情況、具體數量、回聲強度等等進行逐一的檢查。甲狀腺結節(jié)的形狀為不規(guī)則的狀態(tài),且分布邊界較為模糊,結節(jié)內存在散在的、較強的回聲點,成像能清晰的觀察到實質性的腫瘤。在為患者檢查完成之后將檢查結果記錄下來并發(fā)送至工作站內進行備份處理,由兩名或以上的影像學醫(yī)生對病理學診斷結果與超聲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并通過臨床中的檢驗檢查報告診斷患者的疾病。
1.3 觀察指標。將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的病理學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癌的診斷準確性、靈敏度及特異性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表示,當P<0.05表示差異存在較為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與病理學檢查結果對比。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與病理學診斷結果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與病理學檢查結果對比
2.2 超聲診斷甲狀腺癌的影像學表現。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后甲狀腺癌的影像學表現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內腫塊,腫塊內存在較低的回聲,且回聲較為不均勻,多數患者存在微小鈣化的表現及血流存在一定的變化,少數患者存在淋巴結轉移的表現。
2.3 甲狀腺癌的病理學特征。本組病例均經病理診斷明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大體表現為:無包膜,境界欠清,邊界不規(guī)則,毛刺狀浸潤周圍,切面灰白、細顆粒狀,質地實且硬,有纖維化、鈣化等。鏡下形態(tài)為:低倍可見乳頭狀結構,至少兩級分支,有纖維血管軸心,可見砂粒體及纖維化;高倍可見典型的核特征,增大的卵圓形的核、核相互折疊、毛玻璃樣改變、核型不規(guī)則、可見核溝及核內假包涵體。其中核的特征性改變及浸潤性生長方式是病理診斷的關鍵要素。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飲食習慣的豐富及生活壓力的增加,現階段臨床中甲狀腺癌的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且這一疾病的發(fā)生年齡逐漸趨于年輕化的趨勢。甲狀腺癌屬于臨床中的多發(fā)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診斷及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臨床中的多數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按照病理分型主要分為髓樣癌、濾泡狀腺癌、乳頭狀癌及未分化癌等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就是乳頭狀癌。甲狀腺乳頭狀癌主要發(fā)生在20-50歲成年人,兒童罕見,女性多見,多為單側發(fā)生。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學形態(tài)學多樣,根據主要形態(tài)的比例可分為乳頭狀微小癌、濾泡型、彌漫硬化型、高細胞變型、柱狀細胞變型、實性/小梁狀變型等組織學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后較好,10年生存率超過90%,在年輕患者中10年生存率超過98%。其中乳頭型與濾泡型與預后不相關,而高細胞型及柱狀細胞型預后較差。這一類型的甲狀腺癌主要表現為不規(guī)則的細胞形狀,極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現象,病灶內存在較為明顯的邊界和內部回聲,回聲多為不均勻的存在,且實質性的部分存在纖維化的變化,存在是大小不同的囊腫表現[3]。甲狀腺乳頭狀癌容易通過血液進行轉移,髓樣癌則不存在包膜,存在相應的鈣化光斑現象。
因此,在臨床中針對甲狀腺癌患者實施早期有效的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對于甲狀腺癌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臨床中在診斷甲狀腺疾病的診斷中具有較為廣泛的運用,具有較為清晰的診斷圖像,且診斷的符合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4]。診斷準確性主要是用于評價診斷方式與實際結果的一致性,準確性越高說明這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效能越佳。本次觀察中,針對我院針對收治的疑似甲狀腺癌患者開展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過程中,甲狀腺腺瘤的聲像多表現為存在橢圓形或圓形的實質性腫塊,且腫塊具備較為完整的包膜,具有較為清晰的邊界,內部存在較低的強回聲,但部分無回聲,腫塊的邊緣存在暈環(huán);而甲狀腺乳頭狀腺癌及甲狀腺濾泡性腺癌在超聲診斷下表現為不清晰的腫塊邊界、多數不存在包膜、形態(tài)多為不規(guī)則且內部存在不均勻的回聲,可見較為明顯的低回聲光團。本次觀察結果顯示,針對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后的敏感度為95.96%,特異度為75.00%,準確性為90.65%,與病理學的診斷過程中對107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開展最終診斷后的診斷結果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臨床中針對收治的疑似甲狀腺癌患者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能獲得較高的診斷準確性,幫助臨床醫(yī)生及時、準確的對患者的疾病類型、癌癥分期、癌癥類型等進行確認,能在早期及時的發(fā)現患者甲狀腺部位的異常情況,為臨床確診及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相應的參考,為患者的臨床治療贏得最充足的時間,促進患者預后[5-9]。
綜上所述,針對甲狀腺癌患者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診斷價值較高,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結果與病理學診斷結果相比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能促進患者預后,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議在臨床診斷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