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丹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醫療水平以及人們醫療觀念的進步,對醫院醫療服務的需求不僅包括疾病治療,也包括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可及時、早期的發現疾病,預防疾病,對身體內的 潛在疾病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對體檢者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但體檢過程中,患者受認知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體檢項目了解較不準確,部分侵入性操作可導致其產生負性情緒,影響配合度,極易引起糾紛[1]。并且部分體檢者對體檢內容和流程缺乏認知,在一些入侵性較強的檢查項目上會出現不良情緒,體檢配合度較低,而對患者做好體檢護理,有助于體檢順利實施。程序化和諧護理是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制定護理流程,合理劃分職責以及崗位,對保障護理質量,提高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程序化和諧護理,效果顯著,現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隨機抽取的80例體檢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18-60歲,平均(40.25±3.61)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8-59歲,平均(40.21±3.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均自愿參與,且知情同意;配合度較好;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做好體檢前溝通工作,體檢者詢問時,及時解答等。觀察組:實施程序化和諧護理措施,具體為:①成立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負責制定程序化護理內容,體檢護士做好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以及監督,包括對體檢者的接待以及體檢各個項目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在體檢過程中,對最終的體檢情況進行記錄。②體檢前:做好調查工作,為體檢者發放體檢表,對體檢者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體檢著重點、疾病史等。明確體檢者需求,根據季節變換,營造溫馨、舒適的體檢環境,設置飲水角、閱讀角等,以便滿足基本需求,緩解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設置宣傳欄,對常見流行病以及多發并實施講解,推出個體化體檢套餐。將體檢注意內容以健康手冊形式發放給體檢者及其家屬,對體檢者有關疑問從專業性的角度進行解答。③體檢中:選擇專業知識強、工作能力強的護士,在大廳中擔任專職導向員,熱情引導體檢者,維持秩序。對有侵入性操作體檢者,給予心理安撫,紓解其心理壓力,消除負性情緒。鼓勵體檢者配合體檢,并適當轉移體檢者注意力。針對行動不便以及年老體弱的體檢者,護理人員實時一對一幫助。體檢過程中應將男、女分開,注意保護體檢者隱私,針對團隊體檢,需要制定出專門負責人,對團隊體檢秩序進行監督以及指導。④體檢后:根據體檢結果,建立健康檔案,對體檢者相關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對有病變者,提出進一步檢查要求,盡早治療以及確診,為體檢者獲取最佳治療時機。對存在慢性疾病者,給予健康生活指導,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制定運動方案,增強機體免疫力,緩解病情,并且告知健康生活方式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針對團隊體檢人員,在對檢查結果分析后需要明確告知存在問題,并且組織醫院醫師對上門為體檢者進行免費的知識宣教。
1.3 觀察指標。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表,包含:服務及時性、健康講解、等待時間、體檢指引,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質量越好[2]。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及不滿意,實施比較。記錄兩組體檢期間護理糾紛、意外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對研究所用數據分組,分為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分別用(±s)、(%)表示,采用SPSS 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觀察反應強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
?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50%(37/4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30/40),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研究統計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3 兩組護理糾紛、意外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對比。觀察組護理糾紛、意外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研究統計價值,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糾紛、意外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發生率比較[n(%)]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疾病防范意識以及健康保健意識均得到強化,從單純的疾病治療,逐漸到提高健康以及預防疾病,各種形式的護理模式開始被廣泛應用到臨床中。程序化和諧護理,通過將繁雜的護理程序實施整合,結合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重新設計以及排序,有效提高護理效率,進而提升護理質量,其可對體檢者身體健康實施評估,并作出客觀評價,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進而提高護理滿意度[3]。有臨床報道指出,體檢工作中程序化護理具有護理針對性,能夠在患者體檢開始前對體檢者者的健康狀況以及心理需求進行了解,為體檢者制定出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在體檢過程中對體檢者的疑問做出專業解答,在消除體檢者陌生感的同時,增強體檢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有助于體檢過程的順利進行[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且護理質量得分較高,在護理差錯事件上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證實程序化管理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通過成立護理小組,明確分工,確保護理的順利開展,體檢前發放宣傳手冊,提升配合度,擺放體檢引導單以及標識等,明確注意事項,耐心回答疑問。體檢中,通過設置專業向導,積極主動為體檢者提供幫助,發放體檢者相關物品,對行動不便者,采取1對1幫扶,注意保護隱私,給予充分尊重與理解,進而提高滿意度[5]。程序化護理對整個體檢過程進行統一化和程序化處理,對每一步體檢操作都進行規范落實,促進體檢護理質量全面提升,體檢差錯時間有效降低。程序化護理對患者體檢結果進行反復整合和核對,對具有潛在疾病隱患的患者實施二次體檢,提升體檢者的配合度和理解度,讓體檢護理工作能夠有序進行,體檢用時顯著縮短[6]。
綜上所述,程序化和諧護理措施對體檢中心護理工作質量的影響顯著,可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