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文,倪爽英,趙衛鳳,王洪華,孟琛琛,宿文康
(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7)
大氣細顆粒物(PM2.5) 是造成空氣灰霾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因其明顯有害身體健康,而受到人們的關注。
PM2.5化學組分特性及反應機制是目前顆粒物研究的重點,水溶性離子是其重要組分,尤其二次離子(SNA),其質量濃度在總水溶性離子中占比高達70%~85%,在PM2.5中占比可達20%~50%。
由于SNA 中SO42-其效消光系數高,故成為影響能見度的重要因素;NO3-對大氣酸沉降有明顯貢獻,與能見度也有一定關系;NH4+為氣態氨與二次污染物硫酸和硝酸的中和產物,是二次污染的標志性產物。
MARGA 可對顆粒物中水溶性離子在線監測,因其分辨率高及連續性強成為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目前,利用MARGA 研究顆粒物中水溶性離子污染特征工作全國重點城市均在陸續開展。
黃炯麗等研究了桂林夏季水溶性離子與氣象要素相關性。
高嵩等研究了南京冬季二次離子結合方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對PM2.5中水溶性離子來源進行解析研究。
楊留明等分析了鄭州2018 年水溶性離子季節分布特征,并對二次離子的轉化機制進行研究。
石家莊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為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之一。2019 年在全國168 個重點城市中,石家莊排名倒數第三,PM2.5濃度63 μg/m3(實況數據),全年PM2.5為首要污染物天數達106 d,占全年29%,PM2.5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空氣質量備受關注。
利用在線設備監測研究石家莊市PM2.5水溶性離子特征鮮有報道,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MARGA對石家莊市2018-12-1 日~2019-11-31 日開展為期一年的監測,分析了期間水溶性離子成分譜特征,相關性分析及二次組分的占比及轉化,以期為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本實驗在河北省灰霾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開展,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區東南,石家莊學院尚知樓(38.02°N,114.59°E) 五樓樓頂,監測點高度為20 m。
該監測點東、西、北三面環路,其中北100 m為珠江大道;西250 m 處為封龍大道,750 m 為新元高速;東300 m 為珠峰大道。周圍主要為商住混合區和學校,人口比較密集,車流量較大可代表交通、商住混合區。
監測時間為2018-12-01~2019-11-30。四季劃分 為 冬 季 (2018-12~2019-02) 、 春 季(2019-03~2019-05)、夏季 (2019-06~2019-08)、秋季(2019-09~2019-11)。監測點位如圖1 所示。

圖1 監測點位Fig.1 Monitoring point location
利用ADI 2080 型離子在線分析儀(MARGA),針對環境空氣中氣體組分及PM2.5中水溶性無機離子進行監測,時間分辨率為1 h,相比于手工采樣,具有連續性強,分辨率高等特點。
真空泵以1 m3/h 流量將大氣樣品經PM1切割頭抽入采樣箱,旋轉式液體氣蝕器(WRD)對可溶性氣體進行定量吸收,氣溶膠則被蒸汽噴射氣溶膠收集器(SJAC)捕獲。
WRD 和SJAC 吸收液分別被分析箱中的25 mL滴定管收集,脫氣并與內標混合后,經由陰、陽離子色譜分析分別對陰離子和陽離子進行檢測,同時測定一定濃度內標樣品LiBr 溶液作為內標校正。樣品與內標樣品同時測定,以保證數據的有效性。
本研究同時利用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生產的FH62C-14 型β 射線法PM1顆粒物監測儀,5030i型PM2.5同步混合監測儀,43i 型脈沖熒光法SO2分析儀,42i-HL 化學發光法NO-NO2-NOx分析儀,48i 型紫外光度法O3分析儀對3 種顆粒物及SO2、NOx、O3等氣態污染物進行同步監測。
氣象數據及能見度均為ASP31-UV 型全自動太陽輻射儀在線監測小時數據。
監測期間,平均氣溫為15.5 ℃,平均相對濕度為43.3%,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小時平均風速為1.8 m·s-1,靜風頻率為5.4%,擴散條件較好。
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168 d(占比46.0%,優16 d,良152 d);輕度污染為116 d(占比31.8%);中度污染為48 d(占比13.2%);重度污染為27 d(占比7.4%);嚴重污染為6 d(占比1.6%)。
首要污染物為PM2.5的天數為 108 d(占比30.9%),O3的天數為131 d(占比37.5%),PM10的天數為100 d(占比28.7%),NO2的天數為10 d(占比2.9%)。
PM2.5及其水溶性離子濃度與風速風向分布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PM2.5 及其水溶性離子濃度與風速風向分布情況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PM2.5 and its water-soluble ions concentration and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由圖2 可知,當風向為西北,風速為1.0 ~2.25 m·s-1和 2.75 ~ 4 m·s-1及風向為西南,風速為1.0 ~ 3.0 m·s-1時,PM2.5及其水溶性離子濃度均較高。主要污染源分布在監測點位西北方和西南方向。
監測期間石家莊市水溶性離子成分譜特征見表1。

表1 監測期間石家莊市水溶性離子成分譜特征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oluble ions in Shijiazhuang during monitoring
由表1 可以看出,監測期間石家莊市PM2.5中各水溶性離子年均質量濃度為 43.9±43.1 μg·m-3,其高于南京市(28.7 μg·m-3),低于太原市(65.5±30.4 μg·m-3),與鄭州市(42.7±39.8 μg·m-3)相當。
石家莊市水溶性離子在PM2.5中占比為58.2%,表明水溶性離子是PM2.5重要組分。按照質量濃度由大到小,水溶性離子排序為NO3->SO42->NH4+>Cl->Ca2+>K+>Na+>Mg2+,與呂哲在 2017 ~ 2018 年秋冬季對石家莊的研究結果(60.5±38.7 μg·m-3) 相比,排序一致,本研究秋冬季濃度均值(55.2 μg·m-3) 下降8.8%,表明石家莊市減排力度較大,空氣質量逐年改善。
2.3.1 逐季節變化特征
石家莊市PM2.5水溶性離子質量濃度季節變化為冬季(70.1 μg·m-3) >秋季(40.3 μg·m-3) >春季(37.5 μg·m-3) >夏季(28.1 μg·m-3),分別占PM2.5的47.8%、67.3%、64.3%和73.8%。夏季PM2.5中水溶性離子占比顯著高于冬季,與成都冬夏季研究中(冬季52.9%,夏季53.3%) 水溶性離子對PM2.5的貢獻相近的結論存在較大差異,可能與石家莊是冬季供暖,PM2.5中碳質組分占比較大有關。
冬春夏秋四季中SNA(SO42-、NO3-、NH4+) 占水溶性離子分別為85.9%、89.3%、94.3%和91.3%。除Ca2+、Mg2+春季濃度最高外,其余離子均冬季最高。
Ca2+和Mg2+主要為粗粒子模態,為揚塵的示蹤離子,表明石家莊冬季揚塵污染較重。
Cl-冬季質量濃度顯著高于其他季節4.0 ~10.7倍、SO42-冬季質量濃度高于其他季節1.9 ~2.1 倍,二者均為化石燃料燃燒示蹤離子,表明冬季燃煤是水溶性離子重要來源之一。水溶性離子濃度季節特征如圖3 所示。

圖3 水溶性離子濃度季節特征Fig.3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oluble ion concentration
2.3.2 逐月變化特征
監測期間,水溶性離子濃度逐月變化特征如圖4 所示。由圖4 可以看出,總水溶性離子濃度呈現2 月最高,波動下降至8 月后逐月上升;Na+和Cl-濃度均為1 月最高,后逐月下降,8 月達到最低,后逐漸上升;Ca2+和Mg2+濃度除7~9 月較低外,其他月無明顯變化規律;K+濃度12~2 月逐月上升,3~11 月變化不明顯;SNA 濃度 1~2 月逐月上升,且顯著高于其他月份。
2.3.3 逐小時變化特征
監測期間,水溶性離子濃度逐小時變化如圖5所示。
由圖5 可以看出,總水溶性離子濃度冬、春、夏三季均呈現單峰變化規律,秋季呈現雙峰變化規律。
春夏季峰值出現在8 時左右,谷值出現在18時左右,可能為晚高峰機動車排放與夜間邊界層下降,擴散條件變差所致。
冬季在23 時出現峰值,14 時出現谷值,總體夜晚濃度高于白晝。
秋季在11 時和23 時分別出現一個峰值,7 時和17 時分別出現一個谷值。
SNA 冬季濃度總體呈現白晝低、夜間高的特點,峰值均出現在23 時;SO42-春夏秋三季日變化不明顯,總體呈現夜間低、白晝高的特點;NH4+和NO3-春夏季均呈現單峰變化趨勢,峰值出現在8 時左右,谷值出現在19 時左右主要受擴散條件影響,秋季則均為雙峰變化。Cl-、Na+、Ca2+四季均呈現單峰變化,冬季日變化最為明顯;K+冬季呈現單峰變化春夏秋三季日變化不明顯,Mg2+四季均為雙峰變化特征。
2.4.1 二次離子存在形式
NO3-、NH4+和SO42-3 種二次離子是水溶性離子中含量最多,也是PM2.5的主要組分之一,3 種離子的結合方式、二次轉化機理成為研究熱點之一。PM2.5中陰離子結合特征如圖6 所示。

圖4 水溶性離子濃度逐月變化特征Fig.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thly variation of water-soluble ion concentration

圖5 水溶性離子濃度逐小時變化特征Fig.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urly variation of water-soluble Ion concentration

圖6 PM2.5 中陰離子結合特征Fig.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on binding in PM2.5
由圖6 可以看出,根據3 種二次離子的物質量濃度,監測期間PM2.5中主要陰離子的結合方式,由n(NH4+)與2n(SO42-)關系可知,四季中樣品點均位于1∶1 線上方,較為充足,可完全中和SO42-而形成(NH4)2SO4,處于“富銨”狀態。
由n(NH4+)與2n(SO42-)+n(NO3-)關系可知,樣品點大部分貼近1∶1 線上方,僅春夏濃度較低的部分樣品點NH4+不足以完全中和SO42-和NO3-,總體處于“富銨”狀態。
由n(NH4+)與2n(SO42-)+n(NO3-)+n(Cl-)關系可知,樣品點分布于1∶1 線兩側,總體仍處于“富銨”狀態,夏季兩者回歸曲線為y=1.138 8 x+0.007 6,NH4+相對充足,NH4+主要以(NH4)2SO4和 NH4NO3形式存在,同時還存在部分NH4Cl;冬季兩者回歸曲線為y=1.035 4 x-0.059 9,總體離子濃度較低時NH4+相對匱乏,NH4+不足以中和全部的SO42-、NO3-和Cl-,由于硫酸飽和蒸氣壓較低,更容易存在于顆粒相中,優先與NH4+結合為(NH4)2SO4。
NO3-與SO42-質量濃度的比值常作為固定源和移動源的比例指示,冬春夏秋四季NO3-與SO42-比值均值分別為1.47、1.98、1.06 和2.11,均大于1,可認為監測期間石家莊受移動源影響為主,且秋季影響最大。
對比其他城市PM2.5水溶性離子NO3-與SO42-比值均值可知,本研究(1.61) 與蘇州(1.54) 相當,高于南京(1.00±0.51)。
2.4.2 二次轉化機制探討
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 分別可用來表示SO2、NO2的二次轉化作用強弱。研究表明,SOR 和NOR 的值越大,硫氧化過程和氮氧化過程越強,SOR 和NOR>0.1 時,有明顯的二次轉化反應發生。
采樣監測期間,SOR、NOR 小時均值分別為0.31 和0.21,說明石家莊市大氣PM2.5存在明顯的二次轉化。
計算公式見公式(1) 和(2)。

式中:[nass-SO42-]為SO42-中非海鹽成分;[nass-SO42-]=[SO42-]-0.2517*[Na+];[]為質量濃度,(μg/m3)。
SOR 與 SO2呈負相關 (r=-0.73),并與 O3(r=0.63)、相對濕度 (r=0.68) 和氣溫 (r=0.71) 均呈正相關。大氣中的SO2通過與O3、·OH 發生均相氧化反應,在水汽及氣溶膠液滴表面發生非均相氧化反應2 種途徑而轉化為SO42-,由此可見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會促進二次轉化的過程,與鄭州夏季SOR 最高相符。NOR 與 NOx呈負相關 (r=-0.53),并與 O3(r=0.55) 和氣溫 (r=0.42) 呈正相關,與相對濕度(r=0.25) 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石家莊大氣中的氣態NOX主要在白天通過與O3的光化學反應,轉化為NO3-,夜間的非均相化學反應不明顯。不同時段SOR 與NOR 對比分析見表2。

表2 不同時段SOR 與NOR 對比分析Table 2 Comparison of SOR and NOR in different periods
由表2 可以看出,SOR 季節變化特征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四季NOR 相差不大,總體表現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PM2.5、SOR、NOR、氣態污染物 (SO2、O3和NOx) 和氣象因素(濕度、氣溫和風速) 的相關性見表3。

表3 PM2.5、SOR、NOR、氣態污染物(SO2、O3 和NOx) 和氣象因素(濕度、氣溫和風速) 的相關性Table 3 The correlationt between PM2.5,SOR,NOR,gaseous pollutants(SO2,O3 and NOx)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humidity,temperature,wind speed)
由表3 可以看出,PM2.5與SOR 和NOR 相關系數分別為0.62 和0.55,表明PM2.5和SOR、NOR 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驗證了二次轉化對PM2.5的貢獻。
(1) 主要污染源分布在監測點位西北方和西南方向,當西北風向,風速在1.0 ~4 m·s-1及西南風向,風速為 1.0 ~3.0 m·s-1時,PM2.5及其水溶性離子濃度均較高。
(2) 監測期間,石家莊市PM2.5水溶性離子年均質量濃度為 43.9±43.1 μg·m-3,在 PM2.5中占比為58.2%,為PM2.5重要組分。按照質量濃度由大到小排序為NO3->SO42->NH4+>Cl->Ca2+>K+>Na+>Mg2+。
(3) 水溶性離子質量濃度季節變化特征為冬季(70.1 μg·m-3) > 秋季(40.3 μg·m-3) > 春季(37.5 μg·m-3) >夏季(28.1 μg·m-3),分別占PM2.5的47.8%、67.3%、64.3%和73.8%。呈現2 月最高,波動下降至8 月后逐月上升的月度變化規律;呈現冬春夏三季單峰變化,秋季雙峰變化,白晝低夜間高的日變化規律。
(4) PM2.5中水溶性離子四季總體均處于“富銨”狀態,夏季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同時存在部分NH4Cl;冬季NH4+主要以(NH4)2SO4為主。
NO3-和SO42-比值均值為1.61,可認為監測期間石家莊受移動源影響為主,且秋季影響最大。
SOR 和NOR 小時均值分別為0.31 和0.21,說明石家莊市大氣PM2.5存在明顯的二次轉化。且硫的二次轉化受溫度和濕度影響較大,氮的二次轉化受濕度影響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