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偉
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一直是較為重要的節日。在立春之日迎春的習俗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相關記載,立春時,古代皇帝率大臣們迎春,祈求豐收。迎春結束后,皇帝會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在立春節氣,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冬季有所不同,畢竟氣溫、降水等外部因素發生了改變。立春時節,日常飲食應盡量偏于清淡,不要過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可以多食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

另外,中醫認為,洋蔥、姜、蒜、芹菜等,既可以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據了解,洋蔥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的功能,以及促使血凝塊溶解的作用。此外,洋蔥還能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能力、預防骨質疏松,是適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食品。洋蔥中還含有豐富的槲皮素,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槲皮素可能有助于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對于動脈粥樣硬化能提供重要的保護作用。洋蔥的特殊氣味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動物實驗也證明,洋蔥能提高胃腸道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從而起到開胃的作用,對萎縮性胃炎、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食欲不振有明顯效果。
芹菜的葉莖中含有芹菜苷、佛手苷內酯和揮發油等物質,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對神經衰弱、月經失調、痛風也有一定的輔助食療作用。老年人由于身體活動量小、飲食量少、飲水量不足,易大便干燥,經常食用芹菜可以刺激胃腸蠕動,利于排便。
從雨水節氣開始,降雨量會逐漸增加。這一時節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
中醫認為,春季養生不當,則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下降。春季養脾的重點在于調暢肝臟,在飲食方面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與此同時,要盡量多吃新鮮蔬菜,少吃辛辣之物。平時可以多吃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胡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數據顯示,每100克胡蘿卜中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糖7.6-8.3克、鐵0.6毫克、維生素A1.35-17.25毫克。另外,胡蘿卜還含有果膠、淀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在各類胡蘿卜品種中,深橘紅色胡蘿卜中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
小米中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小米粥的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的美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粥品。既可以單獨熬煮,也可添加紅薯、蓮子、大棗、紅豆等進行熬煮。小米除了日常食用之外,還可以釀酒、制飴糖。
有數據顯示,每100g小米含蛋白質9.7g、脂肪3.5g、糖類72.8g、鈣29mg、磷240mg、鐵4.7mg、胡蘿卜素0.19mg、維生素B10.57mg、煙酸1.6mg、鎂93.1mg、銅5.5mg、錳9.5mg、鋅25mg、硒45mg、碘3.7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