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聰聰
主講老師:盧聰聰
原廣西羽毛球隊隊員,曾入選國家羽毛球二隊。退役后一直從事執教工作,作為羽毛球原創作者及賽事評論員,其作品深受廣大業余愛好者的認可與喜愛。現為專業隊教練。
桃田賢斗的臥推長了35公斤?看起來他的身體好像并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可見現代羽毛球運動中的體能訓練非常注重實際競技效果,而不是肌肉的大小。和過去一進專業隊就知道練深蹲的時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屬于球員的好時代。

桃田賢斗
桃田自己也說,如果沒有重殺,就不可能戰勝巔峰時期的丹哥。每個球員在競技突尖階段都具備了非常強的自我完善意識,比如說周天成的獸化、遠藤這兩年的胸肌,又比如諶龍的霸王殺……似乎全行業都對打而不死的多拍相持深惡痛絕了,這種市場倒逼出的改進,反映出一個個大玩家的勃勃野心。
單打組的同學們在加強進攻,雙打則相反。從頂端表現看,殺球大板的普遍成績都一般。比如俄羅斯的大諾夫,當年的全英賽冠軍現在好像已經無人問津;丹麥長人科丁那一拍釘地板的重扣,常常令小學生望球興嘆,在連續五六站一輪游之后,慘淡拆對;中國臺北大炮王齊麟在停賽之前的表現著實不錯,但我們不應該忽略陳宏麟的穿針引線,和李洋沖搶包補的關鍵作用,能在職業上升期連續擁有兩個具有互補屬性的高分搭檔,王齊麟真是命好!相對來說,雙塔的表現算是進攻型組合中還可以的了。大局上看,眼下的男雙是緊湊型SUV當道的行情,現在吃香的是埃利斯,是徐承宰,是韓呈愷,是法加爾……這種類型的人能首先保證速度的輸出,他們讓大艦巨炮的進攻型球員很難完全發揮攻擊優勢,他們是這個時代的風口。

王齊麟
雷同的劇情也發生在前幾天結束的U系列總決賽上,12歲組的男雙決賽,廈門對重慶,廈門隊主攻,重慶隊防守反擊,最終張亞雯指導麾下的重慶組合獲得冠軍。比賽過程反映出進攻方除了殺球再無后手的問題,而且即便是在能力明顯強于對手的情況下,也只有殺一局的體力。如果把敗因歸結為能力“還不夠強”的話,回去臥推深蹲走起,400、5000沖起,四五年后也許就是下一個大諾夫和科丁,也未可知啊。能力至上始終是專業體育不二法門,但似乎這有點偏離了現在的風口呢?這條路我們走了幾十年,看來還會繼續走下去。
這一年我游歷四海,省方問俗,收獲不小。首次參加U系列比賽的甘肅隊,以蘭州風暴四方俱樂部為班底,掌門人升哥從業余低層培訓出發,腳踏實地、勵精圖治,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有在訓隊員200多人,正式隊員30余名,成為甘肅最有影響力的俱樂部,亦成為西北地區羽毛球青訓之骨干力量。尚未參加的杭州曹驥羽毛球俱樂部,以雅瓊之啟蒙老師、我的同期師兄曹驥為魁首,虎踞吳越富庶之鄉,物阜民豐,人杰地靈。他在廣布基礎、深耕業余培訓、多元化經營的同時,探索職業化發展的前景,創新精神尤為可貴。開拓者篳路藍縷,不畏艱辛的奮斗,每一點進步殊非易事,正是我們這個行業最珍貴的品質。
業余培訓向專業隊模式轉化的進程非常艱辛,面向市場的俱樂部承擔著許多繁瑣的工作和責任。盡管各路英雄都使出萬般神通,但客觀困難使得“完全像專業隊那樣”成為難以達到的高峰。我欽佩那些創業路上的開拓者,他們有些系出名門,有些聲名鵲起,有些樸實無華,為了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共同書寫著殊途同歸的境遇。希望國家和體制給予更多的提攜扶助,打破壁壘是一句話,也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力量,能匯聚天下英才,共謀前路。
這一年很傷感,科比的音容笑貌,勇闖奪命島的肖恩康納利,《話說長江》和《達坂城的姑娘》,還有老馬的上帝之手,都成為我們永恒的追憶。每當想起,淚光中總有無數溫情的瞬間。這一年也很幸福,高橋禮華結婚了,虎哥成媽也結婚了。滅霸的響指終于沒有讓我消失,我們還可以場下聊球盡情歡笑,我們還可以場上爭雄縱情馳騁。
再見2020,你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