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貝

2020年,在經濟下行大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貫穿全年的雙重打擊下,許多公司都倒在了資本寒冬之中。除了外部環境,企業死亡還有內在因素,其中,“財務管理坑”和“股權管理坑”讓不少企業中了招,走上失敗之路。
從財務管理來看,利潤、資金管理、經營管理和涉稅風險是每個企業都應該重視的問題。事實上,在企業經營者中,有不少人對什么才是公司真正的利潤這個問題都搞不清,他們分不清企業的營業收入、毛利潤和凈利潤。
我的一個朋友,在2014年左右經營了一家主做知識產權業務的公司,當時知識產權賽道利潤空間還是很高的。公司最好的時候他曾經跟我說:“我一天就能賺200萬元!”但最后這家公司失敗了,關于失敗的原因,他總結是敗給了互聯網和資本。但是我卻認為他更多是被自己打敗了。他說一天就能賺200萬元,但這是把所有的營業收入都加起來得出的數字,他認為這就是利潤。可是在我們看來,這200萬元可能只是毛利潤。不管是員工的工資、房租、水電等費用,還是公司的稅費,他都沒有去做很嚴格的計算,另外每天他又投入成本做了大量推廣。所以他說他一天賺200萬元,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他不知道什么才是公司的真正利潤,也沒有分清營業收入、毛利潤和凈利潤。
關于資金管理,企業經營者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公司賬上的錢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在一系列影響企業資金管理的因素中,自由現金流是最需要大家關注的。這一概念,最初是從美國的資本市場中延伸而來,它更多的時候被用來評價一個企業的價值。把它應用到風險管理中,自由現金流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償付公司基本運營成本之后所剩余的資金。用這部分錢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任何風險的。
自由現金流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它是現代化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其實很多公司并沒有去關注這一點。其次,自由現金流可以克服會計利潤的不足,因為它不是企業盈利的必要條件,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同樣可以有自由現金流。再次,自由現金流還是公司選擇經營戰略的重要參考依據,并且還能讓企業具備更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資金周轉率和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我們現在比較重視的。它們都是為企業提高經營過程中的資金效率而服務的。提高資金效率,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資金周轉率很快,企業就可以把利潤設置得相對低一些。通俗來講,薄利多銷也是加快資金周轉的一種方式。
股權中潛藏著怎樣的風險?不同企業組織形式在股權管理上的風險不盡相同。很明顯,個體戶跟個人獨資企業都是不利于擴張的。有限公司控股是一種適合多元化、集團化企業的模式,通常會用一個控股公司去持股核心公司,核心公司可以按業務板塊設置多個,這種架構有特定的優勢。整體上講,雖然稅負成本比較高,但與自然人持股相比,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稅籌空間,公司經營者可以通過控股公司來調節各個核心公司之間的利潤。
比如說核心公司所處的地區,一部分有稅收優惠而另一部分沒有,企業就可以通過管理費的形式,或者調節子公司之間交易定價的方式來進行一個合理的稅務籌劃。再比如企業直接把控股公司設在有稅收優惠的地方,收取各個子公司的管理費,把利潤留到控股公司,用控股公司去享受稅收優惠。
我個人比較推崇有限合伙持股。有限合伙企業實現了所有權與管理權的有效分割,哪怕只持有1%的股份,也可以做到對企業100%的控制。合伙企業法里的每一條每一款,不管是前面怎么約定的,最后都會加上一句話:以合伙協議約定為準。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合伙協議權限。
總的來說,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財務和股權始終是企業繞不開的兩道關。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何避免踩到財務管理和股權管理的“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長期生存發展,這是需要每一個企業經營者注意的問題。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