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規劃院,新疆 維吾爾 830000)
克拉瑪依市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經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生態建設,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內部的生態綠地系統已經逐步完善。但中心城區外圍的荒漠生態環境仍然很脆弱,并呈現出生態功能逐步退化、沙化荒漠化現象逐漸加重的趨勢。
眾所周知:林業在抵御自然災害、防風治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農田小氣候、促進農牧業穩產高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地處荒漠戈壁中的克拉瑪依市,只有不斷加強林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增強森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不斷改善生態系統,強化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功能,使生態環境條件滿足一定的宜居性,滿足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才能達到克拉瑪依市穩定生產、發展經濟的目標。
克拉瑪依市降水稀少、地表與地下水資源匱乏,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絕大部分依賴于外調。水資源短缺且時空分布不均,同時成為克拉瑪依市城市外圍生態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2]??死斠朗谐鞘型鈬鸀楦瓯诨臑瑢儆诟珊地毸畢^,水資源總量有限。

表1-1 克拉瑪依市水庫蓄水動態
根據表1-1:克拉瑪市現有水庫的最大庫容量為26048萬m3,庫容量并不大。克拉瑪依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包括百口泉、黃羊泉、包古圖、第二水源、第三水源、第四水源6個水源工程,在市區外還有夏子街、J188、五區南、紅山嘴、車排子等10個小型水源地,均為新疆油田公司自備水源,共有203口水井,合計日產水能力10.7×104m3,年產水3056×104m3[3]。由此可見,克拉瑪依市地下水水資源量也十分有限。
在中水資源利用方面,目前克拉瑪依地區已建有南郊污水處理廠、第二污水處理廠、石化工業園污水處理廠3座污水處理廠??死斠乐行某菂^的中水排放量目前已達約0.47×108m3,均為處理達標后的生態建設可用水資源量,但目前未加充分利用,絕大部分直排于30km以外的無名湖濕地,利用率較低。
根據表1-2:克拉瑪依市林地面積230569.36公頃。林地中灌木林地面積119840.53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比重達51.98%??死斠朗袣夂蚋稍?,森林質量不高,適宜灌木林的生長發育,喬木林相對較少,梭梭、檉柳等荒漠灌木林分布廣泛在荒漠戈壁上。喬木林地的樹種大都以純林為主,混交林很少,結構也簡單;林分齡組結構不合理,以幼齡林為主;單位面積蓄積量低、林分質量相對較差、森林病蟲害傳播快、危害嚴重,造成群落不穩定,防護能力差的問題??死斠朗械幕哪畢^分布有大量天然灌木林,在林業上為國家級公益林。由于面積較大,且分散,目前管護人員數量也不夠,管護較為困難。
克拉瑪依市城市外圍都是荒漠戈壁,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現象嚴重。如何開展城市外圍荒漠區生態恢復與建設工作,有效防止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態勢、建立和完善城市近郊生態防護圈層和城市外圍生態安全屏障圈層,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態綠地防護系統,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城市外圍的生態回家問題不僅直接導致自然生態條件的退化,而且極易出現大范圍的生態失衡,加劇發生自然災害的風險和生態危機,使城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難以持續[4]。生態環境的可持續,不僅直接關系到民生改善而且關系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提升城市品質,吸引各類發展要素聚集,助推克拉瑪依市這樣的資源型城市轉型。

表1-2 分地類林地面積統計表
由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林業等大都是以政府投入為主,投融資渠道單一,投資嚴重不足。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同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也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注重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號召,加強了對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但從生態建設工程的綜合性、長期性和艱巨性來看,資金總投入總量仍顯不足,勢必會對生態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持續性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5]。
克拉瑪依市水資源有限、清潔水的利用程度也已經很高,基本無余水。在水資源利用上,克拉瑪依市中部區域還存在效率不高,中水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等問題。根據克白南部生態補水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生態補水工程項目的實施,中心城區春、夏季灌溉期內產生的凈化污水可全部用于綠化灌溉??死斠乐行某菂^中水的含鹽量相對不大,是可以滿足荒漠植被、荒漠生態林灌溉要求的,預計每年將帶來約0.47×108m3可利用的中水資源。
根據《克拉瑪依中心城區中水利用規劃報告》,克拉瑪依市擬建設中水調節水庫工程。新建的中水庫可為克拉瑪依市城市外圍荒漠戈壁的生態建設儲存一定的水資源。但中水資源如何高效的利用,能夠用于綠化灌溉中還需進一步的論證。
為加強克拉瑪依市城市外圍的生態建設,2017年克拉瑪依市農林牧業局、市規劃局牽頭完成了《克拉瑪依市中部區域荒漠戈壁生態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以及《2017—2019年生態建設工程》方案。同年,克拉瑪依市召開了荒漠生態建設規劃實施新聞發布會,專題研討了克拉瑪依荒漠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工作。該規劃的建設目標為:外圍荒漠區的生態恢復與建設通過人工的干預、圍欄封育、退牧還林還草等方式構建環城市外圍生態圈。計劃到2019年末,在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的西北部和東南部開展生態恢復工作,建設以荒漠植被梭梭、檉柳為主的荒漠灌木林10萬畝,以確??死斠朗械纳指采w率能夠達到17%。到2030年,恢復環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外圍荒漠生態植被達100萬畝以上,使城市外圍荒漠植被的覆蓋度得到提高、生態系統更加的穩定[4]。
《克拉瑪依市中部區域荒漠戈壁生態建設規劃》為新疆首次系統的完成干旱荒漠區城市周邊荒漠生態建設規劃,其成果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持續性等特色,為干旱荒漠區城市外圍生態建設規劃的典范。但由于缺少水資源、且克拉瑪依市大量中水資源也未能有效的利用、加之項目投資數額較大,目前該規劃只實施了1000畝。因此,克拉瑪依市林業和草原部門應該協調其他相關部門,解決水資源及資金問題,按照已經編制完成的規劃和方案實施《克拉瑪依市中部區域荒漠戈壁生態建設規劃》,是當務之急。
全面實施低產(效)林改造、退耕還林還草及三北五期工程建設項目,著力構建克拉瑪依市多林種、多層次、多效益、功能較完備的城鄉一體化森林生態系統,使森林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狀況明顯好轉,生態功能不斷增強,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克拉瑪依市城市外圍荒漠區同時也是新疆油田分公司的采油區。因此,在采油區內的道路上設置國家級公益林保護宣傳牌和標志牌,以進一步提高采油工人及周邊居民的森林生態保護意識。公益林區內要設置圍欄,使荒漠灌木林得到有效保護,從而可以使荒漠地區的植被覆蓋度逐漸提高[6]。
通過發展林業、保護林業,使克拉瑪依市由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的工礦區變成一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環境質量良好、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凈、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石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