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彩,王婕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 德宏 678400)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目標任務分三步走,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屬于欠發達省份,加快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的突出特點,德宏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建州以來,德宏各族人民團結協作共創美好家園,攜手脫貧攻堅取得重要進展,助推美麗德宏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1978年以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十六大召開以前,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十六大召開至十八大以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1978年以來,黨中央發布了有關解決三農問題的20個中央一號文件,記錄了中國農村改革過程;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1],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 “美麗中國”概念,指出了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指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2],更加突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必要性。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一次關于農村工作的高規格會議,前所未有,會議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和目標要求,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方針總要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3]。2018年2月4日,黨中央正式發布了新時代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為了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繼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為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最關鍵的環節。2018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發布了美麗鄉村建設評價國家標準(GB/T 37072-2018),引導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特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導全國各地有序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自2013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云南省積極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助力脫貧攻堅。云南立足我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等實際情況,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將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共同推進,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萬村示范行動”,譜寫好中國夢云南篇章。
德宏州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加快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貧困群眾落下”的莊嚴承諾,圍繞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突出邊疆民族地區特點,建設“沿邊特區、開放前沿、美麗德宏”的目標,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具有云南邊疆民族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德宏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贏得了各族人民群眾的信賴和稱贊,使得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民心。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德宏州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貧困群眾落下”的莊嚴承諾,聚焦“三類人員”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抓整改,聚焦工作難度大的縣鄉村和易地扶貧搬遷重大項目抓掛牌督戰,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州級102家“掛包幫”單位以及行業部門2019年度扶貧成效考核,考核等次為“好”的單位97家,“較好”的單位5家。全州5個縣市中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2019年底,芒市、盈江縣、隴川縣脫貧摘帽成果不斷鞏固,梁河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186個貧困村貧困村全部出列,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要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4]。德宏州始終堅持實施“十縣百鄉千村萬戶”工程,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各民族團結一致,深入開展滬滇扶貧協作、集團幫扶、定點扶貧工作,有力助推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扶貧,“萬企幫萬村”等幫扶行動成效明顯,構筑了全社會扶貧強大合力。采取特色產業脫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消費扶貧、易地扶貧,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積極與周邊7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措施行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基礎之棒、產業之棒、固邊之棒、黨建之棒“四根棒”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扎實推動芒市河邊寨、梁河小廠、盈江下勐劈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譜寫好德宏美麗畫卷。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云南考察工作時特別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德宏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與漢族等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同發展,在黨對邊疆地區生產生活傾斜性扶持下,如西部大開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興邊富民等,德宏州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近年來,德宏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健康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對外交流不斷深化,芒市、瑞麗、盈江、隴川、梁河等地處處充滿生機與希望,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日新月異展現新畫卷,團結奮進奏響新樂章。“中國邊貿看云南,云南邊貿看德宏”。2019年8月,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被國務院批準設立,為自貿區打下堅實基礎。州內全面推進“美麗縣城”“美麗鄉村”以及畹町小鎮、姐告跨境電商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創建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盈江縣勐弄龍門古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蘇典鄉下勐劈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發展典型案例。瑞麗邊寨喊沙村榮獲2015年CCTV “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榮譽稱號。2018年德宏斬獲魅力中國城稱號。
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民族的不懈努力,州內民族團結進步各項事業,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不斷開創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篇章。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雖然浩大而復雜,但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關乎邊疆穩定和諧,加快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既是實施國家發展戰略、落實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更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也是精準聚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目標任務。2020年,德宏州委州政府在決勝脫貧攻堅基礎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一年重點突破、兩年全面提升、三年經濟發展翻一番”的奮斗目標,啟動實施推動德宏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全州脫貧攻堅高質量收官,如期實現美麗德宏建設目標,德宏的明天將更加美好。